笔者一开始是在“昆仑策”网站看到陈先义《关于除夕夜燃放鞭炮、增加节庆气氛的建议》。转发给网友后不久,很快看到司马南力挺其老友陈先义这篇帖子的视频。再不久,又收到“抽屉”网站上《人民呼声:关于除夕夜燃放鞭炮、增加节庆气氛的建议》,还是陈先义的文章。再接着看到上海外环线以外今年春节允许燃放烟花爆竹(其间部分区域禁止燃放)的消息。正欣喜于烟花爆竹不久可能会一定程度开禁,突然又收到好友通过微信发来“山溪文学”《燃放鞭炮乃一大陋习》,感觉又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对著名网络人司马南发表的视频讲话进行反驳,没有强有力的干货不行。但看完《燃放鞭炮乃一大陋习》全文,作者说司马南的观点(其实司马南多只是转述陈先义的观点)不靠谱,可作者自己声称“燃放鞭炮乃一大陋习”同样缺乏实证材料支撑。
“我国从解放初期就讲求移风易俗,对于传统的习俗要扬弃,即:优良的传统文化要继承下去而且要发扬光大,而对于那些陋习,则要坚决予以取缔。”这是《燃放鞭炮乃一大陋习》文中的一句。然而,一句“移风易俗”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须知当年许多文物正是毁于假“移风易俗”之名而行的疯狂“破四旧”。
倒是陈先义文章中,援引了一则有一定说服力的实证:大清医官伍连德当年扑灭东北鼠疫后,奏请清廷调运大量烟花爆竹让哈尔滨市民免费燃放,以杀灭空气中弥漫的细菌。
如果说大清时代科学不昌全民愚昧,那么伍连德可是留英归来的医学博士。相信他不会无端地利用燃放烟花爆竹来装神弄鬼。
历史总在进步,比如殉葬、凌迟、缠足等陋习,因为违背人道天性,随着时光移易自然失传。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年俗能千年不辍,其中未尝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立春时节春气萌动,细菌也在天地间开始活跃,燃放烟花爆竹,让硫磺等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待到端午时节,细菌更甚,则升级为雄黄酒、艾草之类继之……
春节文化乃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燃放烟花爆竹又是春节文化的核心所在。历史上,刘邦因为叔孙通创立的登基大典,而大呼过瘾——“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皇帝的尊贵。”这正是仪式的力量。春节文化内涵丰富,但春节的神圣感,很大程度上正赖燃放烟花爆竹的仪式感所营造。特别是在吃穿不再构成诱惑、春晚也因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而不再成为除夕夜的唯一选择、疫情持续在全球肆虐,人们普遍精神压抑心理沮丧的今天,燃放烟花爆竹的绘声绘色-----耳听其响,眼赏其绚,鼻闻其香,乃振奋精神、宣泄情绪、期盼吉祥的最佳路径。舍此,人们恍如一年到头没有歇时,没有盼头,在漫无尽头的时光隧道中裸奔,那将是怎样的一种苦役?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强烈的精神狂欢,是海内外华人千百年来的共同传承,也是海内外华人最牢的情感纽带、最大的民族认同,最鲜明的民族文化地标。没有了春节文化维系,遑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
指定时段、指定区域(比如县城也可以规定二环或三环等地之内禁燃禁放),有人监管,在爆竹桶内燃放……完全可以杜绝伤人事故、纸屑乱飞等情况。至于一些地广人稀的偏远地区,也如一线城市一样禁燃禁放,很让人怀疑其目的-----只是在上级面前标榜自己环保观念时尚前卫,而丝毫不顾及百姓的感受。“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政府可以考虑借鉴计划经济年代的票证方式,发放有价的“烟花爆竹票”,达到控制总量的效果。一刀切地禁燃禁放,无疑有懒政惰政之嫌。
“燃放烟花爆竹是消毒,不燃放烟花爆竹才是污染。”有网友说出的话,是不是荒诞不经,我们最好还是别急着下结论。很简单:有关科研机构只要弄两个瓶子,装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地区的空气;然后往其中一个瓶子里注入刚燃放烟花爆竹生成的大量浓烟;过一段时间后,检测一下两个瓶子里的新冠肺炎病毒细菌含量……要想得出真正有说服力的结论,也许远没有这么简单。但不管如何艰难,这个试验,总得有人去做。
究竟该不该禁燃禁放,说到底,还得靠科学说话。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曾在中国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和争议。 如果试验证实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确实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则完全可以考虑,将燃放烟花爆竹连同“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等完整的一套春节文化一起申遗。
作者:陶余来 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 ;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