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华社记者下基层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在办理复工复产返程上班的证明过程中,遇到手续繁多、五花八门令人烦恼的情况。新华社为此在《“防疫证明”岂能流于形式》这篇文章中,把调查到的情况进行了汇总报道。
当前,按照党中央部署,各地在严抓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正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但有部分网友反映,在办理返城上班和恢复生产相关证明过程中,遭遇五花八门办证、无厘头证明等形式主义困扰。
一方面是“办证难”,有务工者办证时遭遇“踢皮球”、陷入“死循环”,即使经过多个环节也办不到一张健康证明,甚至有个别地方在办证时搭车乱收费。另一方面,是办证多,为开证明而证明。一些地方在企业复工前向企业索要介绍信、城际通行证、工人健康证等多种证明,填报表格多、条件设置苛刻,最后能用上的不多、白白折腾。这些流于形式的“防疫证明”,不仅给企业和群众带来麻烦,增加办证中疫情感染风险,更会影响复工复产效果。
“花式”办证,形式主义作祟是表,责任缺失是里,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徒有其表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疫情当前,必须增强责任之心,提高对分内责任的担当意识,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在社区、企业一线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做好服务,实事求是地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执行到位。这也是对基层社区、一线干部治理能力的检视与考验。
具体到杜绝“花式”防疫证明,要严格依据法律规范,全面清理规范各种证明,取消不合理证明,简化办理程序。对于疫情防控确有必要的证明,公开办理流程、明确办理要求、主动服务、提高效率。比如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的作用,整合多部门数据,实现城乡互认、跨区域互通,减少不必要的线下操作,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浙江在全省实行“健康码”,网上申领、凭码通行,江苏镇江开通“不见面”审批代办服务等,都是用科技力量减轻负担的有效举措。
深挖严查防疫证明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定位发挥职能作用,科学精准稳慎有效实施监督,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工作责任,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多从实处着眼,拿出扎实举措,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在疫情防控和开工复工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推动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和复工复产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