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组并非坊间所言那么简单 应内外有别、统分结合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务院已批准国企改革方案,虽未经官方证实,但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行将揭晓已成为业界共识。受益于国企改革和央企重组预期,相关概念股已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昨天A股沪指上涨近5%,站稳3900点,其中,央企改革概念大涨7%。
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旗下四家上市公司因母公司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也被人认为整合拉开序幕。受国企改革利好影响,市场传闻同行业合并同类项从而"做大"国企。为什么重组?怎样重组?何时出现重组潮?这一切并非坊间所言那么简单。
为什么重组?一是国家战略考虑,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考虑,三是符合市场规律。因为国有企业是国家财产和全民财产,重组首先要服从国家战略需要、增强国际竞争力、保持国企改革的活力,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最终目的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怎样重组?不是合并就好。采取"统分结合,内外有别"的方针,或许是央企业重组成败的关键所在。同领域企业在海外业务方面通过合并打响中国品牌,在国内依旧保持相对独立参与市场竞争,这种方式将更符合中国新常态下对企业的要求,有利于国企良性发展。如果简单合并导致。有可能与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初衷相悖。
以南北车为例。十四年前,为了防止轨道交通行业的垄断,增强其在市场机制中的竞争活力,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分离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和中国北车集团公司。分离后南北车在竞争中充满活力,业绩得到飞速发展,有目共睹。
当然,分开后也并不全是有利的局面。2013年,当中国北车等企业竞标阿根廷动车订单时,南车从斜刺里冲出以低价介入竞标,这样的削价竞争自然给中国其他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还有,因规模小而缺少话语权的事情也曾出现。这种状况,自然又让人们对两家合并有所期待。
国外的"合"是有道理的。南北车在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如德国的西门子、加拿大的庞巴迪、法国的阿尔斯通等,都是每个国家这一领域中最具实力的企业在参与开拓海外业务。重组"中国中车公司",以一家公司出价、竞标,此举既能够防止恶性竞争带来的两败俱伤,又可以实现资源、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强强联合,以一个超级轨道交通企业的姿态占据国际市场的龙头地位,为中国企业争夺话语权。在国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各地重复投资设厂,从而抑制产能过剩,避免浪费。随着我国高铁规划逐步实施和建设,也将给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如防水涂料、减震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行业都将迎来利好。看来,在外面"做大"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问题在于如果仅仅将南车和北车合并成一家超级企业,尽管其实力可以称雄国际市场,然而在国内再度形成垄断,与当年分家之前有什么区别呢?
显然,坚持国内的"分"也是有道理的。有人说,只要南北车合并以后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就不会产生垄断行为。在国内市场,该分则分。分开来有利用于形成良性竞争的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始终具有持续活力,防止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给上下游企业造成压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衰减。
国内的"分"也是有办法的。就是象中车公司,在国内市场中,可以按轨道交通产业涉及的科研、生产、销售环节分别成立三个公司,在公司下面分化出若干个子公司,内部分别竞争,确保活力,防止垄断。三个公司上面是统,下面是分。科研环节的独立能促使南北车的科研能力在相互竞争中得到提高,生产环节的独立则使得双方生产效率不会因为主体某种程度的合并而受到影响,而销售环节的独立能够让市场体制里的竞争反过来促进科研和生产,提升企业整体实力。
如果这种"统分结合,内外有别"的方案得以实施,既可以防止在海外恶性地削价竞争,又能够防范其在国内市场形成垄断,岂不是两全其美之策?
路走得不顺,可以改变,但不是退回来重走一遍,那就太耽误时间了。改革千万不要走回头路,倒退的路走不通。央企合并重组要注重改革的红利,是为了前进,而不致倒退;是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足发展,不可违背市场化的方向而失去自身活力。改革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后照应,左右平衡。
回头说国企改革方案出台,这是件大事,需要统筹兼顾,反复斟酌,条件成熟再择机出台,急不得,也不能急。这个条件随着时间也发生变化。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国务院已批准国企改革方案,看内容似乎是关于投资经营公司的一项文件,而不是我们通常讲的顶层设计,顺此说到。
(作者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来源:作者微信号,昆仑策研究院编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