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胡懋仁|关于“伤痕回忆录”
点击:  作者:胡懋仁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3-09-07 15:25:10

 

1.jpg

 

近些年来,不时能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回忆文章。在八十年代初,曾经出现过“伤痕文学”。现在这些回忆文章可以称为“伤痕回忆录”。

 

其主要讲述的是在文革之中,以及甚至在文革之前,一些知识分子所遭受到的在作者看来是不公平的对待。这些知识分子中,有的是从海外回来的,有些是过去封建官僚的后裔,也有一些是跑到台湾,或者跑到海外的一些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的亲友等。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这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知识分子,他们本身都是非常爱国的,也都是愿意为国家做出自己贡献来的。但是由于他们家庭的原因,由于他们是从海外归来的原因,他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其中有的人因受迫害而自己走上一条绝路。在这些“伤痕回忆录”的作者看来,他们都受到了很大的冤屈。
今天对于这些大部分“伤痕回忆录”,基本无法去核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毕竟六七十年过去了。无论是当事人,还是见证者,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即使有个别见证者依然活着,那么他们的证言也未必就能成为核准其真实性与否的依据。因此,在继续分析之前,我们做出一个假定,即这些“伤痕回忆录”中所涉及的事实内容全部都是真实的。不过,再强调一下,这只是一个假定,便于后面的分析与判断。
先要把文革时期排除在外,这不是在为文革打什么掩护。因为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人们是极为广泛的,并不单单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只是受到不公正对待中的其中一部分。那是个特殊的年代,而且对于文革,中央已经做出了明确的结论。所以文革出现的现象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这些知识分子所遭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主要是说在五十年代。在那个年代,有些知识分子受到冲击,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原因是很复杂的。
那时候,中国的人民革命刚刚取得胜利,为了巩固这个伟大的胜利,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不得不采取多种措施,从根本上清除形形色色和各式各样的反动势力。在进行这种清除敌对分子斗争的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粗糙、冲动、甚至狂热的情况。
从主观上看说,大多数革命群众自身文化程度都不高,也谈不上什么政策水平。即使有的领导干部自身的政策水平并不低,但在这种大范围的革命群众的运动中,他们的意见和观点也未必能让广大群众都能理解和接受。于是,一些过火的现象总是很难避免的。
正如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中,高尔基对列宁抱怨,说当时的清除反革命分子的运动是过火的,是不必要的。而列宁对高尔基的回答是,斗争是非常残酷的,不可能要求太过细致,这就好比两个人在打架,你怎么知道哪一拳必要,哪一拳不必要? 
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也写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这就是说,在革命的巨大浪潮中,不存在任何风雅,不存在太多的细致,也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不受委屈。
当时的情况从客观上说,也是非常复杂的。敌对分子伪装出各种假象,来蒙蔽党和人民。在挖掘这些敌对分子的过程中,复杂的形势和局面对挖掘这些反动分子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要说完全不出一点过火的行为,是不现实的。
特别是当群众发动起来之后,他们革命的热情,以及对敌对分子的怒火,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掌控,确实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要掌控群众的情绪,这个工作本身是非常艰难的。要让我们的工作完全不出一点问题并不现实。我们当时所能做的就是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与程度上。
当然,在革命斗争中,是应该而且必须要讲政策的。毛主席也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来保障正确政策的实施。但是在这种亿万群众参与的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中,不可能不出一点问题,不可能不出一点瑕疵。
在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在运动过后,我们党也是尽力做出一些补救措施的。搞错了的,能平反的就一定要平反,能纠错的就一定要纠错。但是那些因为受到委屈而了结自己生命的人们,他们的生命确实已经无法挽回了,人们至多在名誉上为其平反昭雪。这确实是非常不小的遗憾。
看到这些“伤痕回忆录”,我发现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些“伤痕文字”对当时这些受到不公正对待的那些细节描述得非常详尽,对那些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们的痛苦也描写得非常生动。但是这些文章很少去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些不公平对待出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以及之后我们如何对其应该怎样来纠正,怎样来避免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我们总是说,以史为鉴。只是在这些“伤痕回忆录”里,我们只是看到了所谓的史,而没有看到鉴。这里就有点让人疑惑。如果只是一再重复那些细节,而没有真正对鉴的探讨,这样的“伤痕回忆录”还能有多少积极的意义?
人们在生活中,会在很多情况下受伤。受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治疗,即疗伤。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就要预防今后不要再让自己受到同样类似的伤害。这是我们对于受伤与疗伤的正确态度。但是看到这些所谓“伤痕回忆录”,我们看到的不是治伤,不是疗伤,也不是如何防止再次受伤,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把伤口撕开,撕得鲜血淋漓。
他们的目的就要让人们一次又一次感受到撕裂伤口的痛苦。而伤口多次反复地被撕裂,这个伤口是无法痊愈的。这也就是说,这些撰写“伤痕回忆录”的人们,并不是要治疗伤口,也不是防止再次受伤,而是别有用心地要不断撕裂伤口,使这些伤口永远不能痊愈。
这样的用心不能不让我们提高警惕。这些不断撕裂伤口,使之永远不能痊愈的“伤痕回忆录”,其目的就是针对我们这个国家,针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不仅把这些伤口的出现完全归罪于此,而且压根儿都不打算让这些伤口愈合。他们就是要让这些伤口永远鲜血淋漓,永远让人们感觉到痛楚。他们的内心非常阴暗,也非常阴险,就是要把矛头针对我们的党和我们的人民共和国。
以上分析是以这类“伤痕回忆录”的内容全部都是真实的为假设作为基础。实际上,在这些“伤痕回忆录”当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缺少编造的谎言和谣言。这样来看,这些“伤痕回忆录”的可信度就一定要大大地打个折扣。我们就是要坚决反对和制止这种不断撕裂伤口的阴暗手法,揭穿他们大搞“伤痕回忆录”的阴谋。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曲折、有荆棘、有陡峭的山峰。走在这样的道路上,不可能不摔跟头,不可能不受到荆棘的刺伤。然而所有这些困难都无法阻拦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摔了跟头,爬起来就是。身上受了伤,包扎起来。总之,我们总是要向前走的。那种恶毒地在不断撕裂我们身上伤口的家伙,他们的目的从来都不能见光于天下,当然也永远不能得逞。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