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朱亚夫:“荷兰国王道歉”与清除殖民主义遗毒
点击:  作者:朱亚夫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3-07-14 07:54:41

 

【威廉-亚历山大当天出席了阿姆斯特丹的一场荷兰前殖民地从奴隶制中解放的纪念活动,并发表讲话。图源:路透社】


闷热的黄梅天里,传来了这样一条消息:新华社北京72日电 :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71日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发表演讲,为荷兰王室曾长期卷入奴隶贸易并从中牟利正式道歉。他说:今天,我站在你们面前,作为国王以及政府一员,亲自道歉……奴隶贸易和奴隶制被公认为反人类犯罪,荷兰王室当年的君主和统治者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它……对这种清晰无疑的无所作为,我在此请求宽恕。


这是荷兰废除奴隶制度一个半世纪后,王室首次就这段不光彩的历史道歉。



别看荷兰现在是欧洲小国,影响不大。但是历史上,它是继西班牙之后最强大的殖民帝国。从17世纪到20世纪,荷兰凭借着航海技术和对外贸易,通过荷兰西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入海上,开始建立其殖民帝国。17世纪中期,荷兰的全球霸权如日中天。荷兰的殖民地遍及亚、非、美三洲。我们国家的台湾当时就是被荷兰占领的。荷兰今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荷兰王室借殖民和贩奴大举牟利,1675年至1770年间,从非洲往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贩卖大约60万名奴隶,获得相当于现在5.45亿欧元的收入,据考证,当时荷兰人口也就100万上下,靠着掠夺和贩卖奴隶,一举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当然最大获益者是荷兰王室。

 

 

对于荷兰王室这份迟来的道歉,世界反响不小。许多国家认为,对先辈的罪行,道歉比掩饰好,道歉比抵赖强,表示欢迎。也有好多批评者说,道歉还不够,荷兰应该向奴隶后裔和被殖民国家支付赔偿。他们还呼吁增加对该国殖民历史及其对当前问题影响的教育和意识,尤其是对于殖民主义及其影响,远远没有肃清,甚至时不时沉渣泛起。

 

事实确实如此。新中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现在世界盛行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也大行其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社会中的殖民流毒还有着不小的市场。君不见,有些人就大言不愧地说:没有当年洋人造的租界,上海现在还是小渔村,哪有今天大上海!参观当年租界中的老房子,有人慨叹地说;看看,洋人造的东西就是好,一百多年了还能用!游览老公园,听说这公园原是洋人建造的,有人说,哇,洋人还是给我们留下不少好东西呀!这种有意无意地赞赏殖民主义,美化殖民生活的言行,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时常会听到、碰到吗!

 

上海租界里的英美巡捕】


什么叫殖民主义?《辞海》解释:“资本主义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把它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种侵略政策。”在帝国主义阶段,主要是通过军事入侵、经济渗透、宗教麻痹等各种途径,使落后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丧失独立、主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所垄断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奴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的思想,使之心甘情愿地充当其顺民。与旧殖民主义不同,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它表面上承认原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独立权利,而实际上却采取种种欺骗手段,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各方面,对已获得政治独立的国家实行控制和渗透,为它们争夺世界霸权和势力范围服务。它着重于经济渗透、政治控制和文化麻痹,但也不排斥进行军事渗透和侵略。

 

其实,殖民主义比资本主义更血腥、更残酷,也更有欺骗性,因为它们压迫、奴役和剥削的不是本国老百姓,而是非我族类的外国人,因此他们下手更狠,心肠更毒。为了最大化地剥削落后国家,殖民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为了自己的生活舒适、精致,他们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公园;为了巩固统治、奴化人民,殖民者兴建了不少学校、教堂、医院等设施;等等。这就使殖民统治有了两面性和欺骗性,让人感到殖民者是高等民族,具有先进的技术,高尚的品质,给殖民地带来了繁荣和文明。殖民主义者也是这样标榜自己的。早期的世博会,大多为西方列强主办,其展出的成果中就不乏“给殖民地带来繁荣和文明”的宣传,认为自己是不发达国家的“救世主”。去年11月8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以27票赞成、0票反对、2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一项名由中国提交的、名为“殖民主义遗留对人权的负面影响”的决议。请注意是“殖民主义遗留”提法,这表现在诸如经济掠夺、文化侵略、种族歧视等,该项决议得到了巴西、阿根廷、印度等27国的支持,弃权的20个国家,几乎全都是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包括英、法、德、日、意等20国(美国已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故无表决权)。看来殖民主义遗留,阴魂仍不散;肃清殖民主义流毒,任重而道远。

 

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对殖民统治念念不忘,毫不奇怪;但我们有些同志,对帝国主义恨不起来,对殖民主义还粉饰、美化、赞赏,时不时还想拉关系、套近乎,这就值得警惕了。

 

那末,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殖民主义?这里有两个意思:一是对于殖民统治,我们要毫不留情地全面否定,彻底揭露这是帝国主义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的一种侵略政策。当年我们闹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就是帝国主义,岂能容它死灰复燃?!殖民主义就是侵略、掠夺,就是强盗入室抢劫。试想,强盗入室抢劫,总不能因为他服装华丽、武器新潮,你就赞美他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强盗为推销商品,造起了时尚的高楼大厦,你就赞美他带来了高超的建筑艺术?强盗开厂办矿,残酷压迫、剥削工人,你还说他“剥削有功”、“侵略有理”?须知,当年殖民主义带来的先进技术和高度文化,其本意决不是为了满足中国的发展需要,而是为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是为其进一步侵略和霸占中国提供服务的。事实证明,殖民主义在中国扮演的并不是现代文明的传播者的角色,如同马克思当年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指出的“英国殖民者给印度人民所带来的,并不是文明和福扯,而是极其深重的灾难” ,他们在中国也赤裸裸地暴露了“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66页)

 

二是对于殖民时期留下的文化艺术,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也就是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批判吸收原则,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反对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错误做法。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继承中国过去的思想和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 有人说,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这不假,但阅读是讲究兴趣的,其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其实殖民者留下的许多物产,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但本质上也是西方殖民主义榨取劳动人民血汗的物化,理当批判地吸收,研究、借鉴、改造并无不可,但欣赏、赞美,为其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就过分了。

 

比如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上海昆山儿童公园,是公共租界工部局“西童公学”的配套工程,号称中国第一座儿童公园。可你是否知道,此公园开始并不对华人儿童开放,经过斗争,直到事隔30多年后,才对华人开放,你能说租界当局初心是为了“传播现代文明”?现在,我们“洋为中用”,已将它改造成一个对全社会开放的街头公园,才真正成了人民的公园。

 

当前,我们正在学习四史,尤其是学习党史、近代史,因此,认清帝国主义本质,肃清殖民主义流毒,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原先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存留着封建和殖民社会的残余。对封建残余,几十年来我们大力肃清,虽然仍有其根深蒂固的影响,但至少在舆论上难成气候。然而对殖民主义的残余,在改开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不但忽视除,甚至任其渣泛起,特别是受西化思潮的影响,一些崇洋媚外的言行和舆论甚至达到了无羞无耻、奴颜婢膝、人神共愤的程度。对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