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仔细观察近些年来的中美关系时,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美国长期对中国的妖魔化描述。这种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已经根深蒂固的影响了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
以美国专家马凯硕为例,他指出这种妖魔化中国的心态正在损害美国的国际地位,并可能导致美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失利。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一、妖魔化:为了证明自己不会输
美国对中国的妖魔化,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以确保国内舆论的优势。长期以来,美国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使得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标准,去评价和判断其他国家。
这样的思维模式往往导致他们对于中国的发展采取了一种既非客观也非理性的态度。美国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过于强调其威胁性,而忽视了中国作为潜在合作伙伴的可能性。
这一倾向其实反映了美国人对于自身国家地位的固守以及对可能竞争对手的过度妖魔化。把中国描绘成威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美国人保持无可挑战领导地位的心理需求。
一些具体的例证可以清晰地揭示这一现象。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变得愈发强硬,最终演变成全面的贸易战。
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作为对所谓的中国知识产权侵权和不公平贸易实践的回应。
此举激起了激烈的反响,并在全球引发经济波动。尽管关税对美国国内一些行业带来了短期利益,但长期来看,这种对立的策略对双方都造成了伤害。
如马凯硕所警告,这种自我欺骗可能会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严重后果。在这种自我欺骗的幌子下,美国人对中国的误解在不断加深,而理解却没有增加。
中美之间的竞争并非简单的黑白对比,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力量的交织。如果美国继续坚持这种妖魔化的策略,可能会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步步落后。
团结与混乱:矛盾的认知下的危险
在美国,普遍存在一种误解:他们认为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胜利终将属于自己。
这种乐观主义的观点主要源于他们对自身强大实力的自信,以及对中国的实力和潜力的轻描淡写。在他们的视角中,中国被塑造成了全球的潜在威胁,而他们自己则是站在道义与公正的一方。
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中国几百年来不断努力走出世界强权屈辱的历史。从19世纪的鸦片战争,到20世纪的抗日战争,再到西方列强的不公平待遇,中国已经忍受了数不尽的侵犯和苦难。
中国一直在进行着对于不公正的抗争。这种历史记忆使得中国人民在面临外来挑战和困难时,会更加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强调自身的韧性和毅力。
在2018年开始的由美方发起的中美贸易战中,尽管美国对中国得商品征收了高额的关税,但中国的国内消费并没有显著下降。相反,中国人民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和团结,推动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然而,在美国,面临挑战时的团结与共识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达成。2016年的总统选举,唐纳德·川普与希拉里·克林顿的选民之间的分歧深入,使得社会分裂愈演愈烈。
再比如,美国在面对新冠疫情时,围绕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的争议,社会的混乱和分裂更加明显。到2021年底,美国疫苗接种率仅为59%,低于许多其他的发达国家水平,也展现了其社会的混乱和分裂。
这种对比凸显出的美国社会的混乱和分裂,与中国社会的团结和韧性,将是未来中美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误解中国,美国失去共同进步的机会许多美国人把中国视作美国的竞争对手,甚至敌人。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艾薇尔·海恩斯曾公开表示,中国在许多问题上对美国的安全、繁荣和价值观构成挑战。马凯硕对此表示不同意见,他认为这是一个基本的误解。
中国其实对于挑战美国没有任何兴趣。中国更看重的是如何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而非意图挑战或干扰美国的经济。
在安全问题上,中国也没有对美国产生任何威胁。目前,中国并未提出任何进攻美国的军事计划。此外,中国已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并未意图挑战美国。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追求的是共享共赢的全球格局。中国政府反复强调其追求的是"和平崛起",而不是零和游戏中的霸权。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领域的发展,确实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实际上,中美之间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都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对于全球性挑战,像是气候变化,中美两国如果能携手合作,将对解决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中美两国是全球排放二氧化碳的最大国家,中国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8%,美国占15%。如果中美两国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实现有效合作,将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产生显著影响。
但是,美国过于看重的竞争意识,使得其将中国视为挑战者而非潜在的合作伙伴。尽管中国已经公开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美国却仍在怀疑中国的承诺。
此外,美国对中国的误解,也使其错失了在其他领域建立合作的机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问题也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
但是,由于美国将中国视为技术领域的竞争对手,甚至对中国的技术公司如华为、字节跳动等采取打压行动,这不仅伤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阻碍了中美在科技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二、自大的结果:被中国赶超
自大的认知和过度的自信可能将导致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失去领先地位。尽管美国在军事、科技和金融等领域依然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但在全球竞争中,美国的优势正在逐步被削弱。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正蓬勃展开。近年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持续超过美国,而且在全球金融危机和COVID-19疫情期间,中国的经济稳健增长。
在2022年,尽管全球经济因新冠疫情而受到重创,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达到了6%,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3.5%。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其次,中国在众多关键科技领域的发展上展示了其强大的竞争力和深远的前瞻性。在科技专利、5G网络、新能源汽车,以及高速铁路等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科技发展模式。
以5G网络为例,中国在5G网络的建设和推广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效率。据2023年的数据,中国5G基站的数量超过了120万个,覆盖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和乡村地区。
中国的5G网络覆盖规模已经大幅度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这使得中国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发展也同样引人瞩目。202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国。
并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而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也是世界上最长和最先进的。在未来科技驱动的经济中,中国将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此外,在全球事务中,中国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逐步加强。尤其是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中,中国的作用更加显著。
AIIB作为一种新的多边开发银行,其目标是支持亚洲及其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23年,AIIB已有103个成员,包括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以及许多欧洲和非洲国家。
AIIB的成立,不仅证明了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影响力,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并且,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并不仅限于AIIB。"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为促进国际合作和全球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这一倡议的目标是建立从中国出发,经过亚洲,非洲,欧洲的贸易和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进程。
到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已覆盖了超过70个国家,总投资额已经超过了1.3万亿美元。这些项目不仅为参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这些成就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者,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在持续增强。中国赶超美国也已在未来的进程之内。
来源:罗马博识今日头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孙玉良:中美如果发生战争孰赢?胡锡进提了个醒,中国若输必输在汉奸身上
2023-06-23胡锡进在18号发了一篇“中国不可能有胜算”文章,今天发现被他自己删掉了
2023-06-23美专家:妖魔化中国,让美国人觉得自己不会输,但美国真可能会输
2023-06-23这是为什么?复旦赶在相关法规生效前,在西方发布中国人基因图谱
2023-06-22李光满:为何布林肯还未走,中国外交部就严厉谴责美国篡改政治承诺?
2023-06-22•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