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一人跑赢美苏英法四大国、五代科学家,这才是真正的人类顶级天才
点击:  作者:李将平老师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1-06-12 10:47:56

 

如果说中国核武器发展历程一共有五次重大技术突破的话,那么其中四次都是由他领衔完成的,在将近四十年的世界核弹发展历史中,他一个人吊打了美苏英法四大国的五代科学家!2019年,他被追授我国的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的第一位获得者,要知道截止目前,我国只发出过9枚勋章,其中包括袁隆平院士、钟南山院士以及屠呦呦女士,而他是9人中唯一以已故身份获奖的人,直到新千年,人们才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个超越整个时代科学家的超级天才,但却为了中国核试验隐姓埋名30年,连妻儿都见不到,这就是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

 

 

横压时代的天才——于敏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中国的核科学家?

 

什么叫做天才,考起清华北大的人算天才吗?即便今天看来也是,那如果是80年前考入北大的学生呢?天才中的天才!那如果是这些天才都不得不承认的天才又有多强呢?他们就是中国的核物理科学家,看下他们的简历就明白了。

 

1、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邓稼先:24岁即赴美国攻读博士,26岁成功拿到了美国的博士学位。因为年龄太小,被称之为“娃娃博士”。

 

2、中国铀浓缩领域前期领路人王承书:以连续三年全班第一名的身份从燕京大学物理系成绩毕业。留学后王承书和导师创建了“WCU(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极具价值,轰动全世界,至今仍在沿用。

 

3、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考入北大物理系以后,他经常去数学系旁听,结果一次高数出题太难,整个北大数学系平均分20多分,而于敏则是以一个旁听生的身份得了100分,全北大都仰望于敏,承认他是真正的天才学霸。

 

 

邓稼先,王承书、于敏

 

为什么中国这些天才都默默无闻

 

很多人会疑惑,如果真的这么强大,那上面这些人即便在全世界也是顶级天才,然而为什么世界近代历史,你却看不到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成果呢?为什么物理课本没有他们?那是因为他们从事的是核物理行业,真正的国家绝密事业,而这个性质注定了他们将一生隐姓埋名。为什么?下面这幅图片能告诉你原因:

 

 

被袭击身亡的伊朗科学家座驾

 

一个国家的顶尖事业,往往靠的是最天才的几个人的推进,消灭这些天才就可以毁掉一个国家一项事业,这些一边享受名利一边研究的科学家往往会因为暴露在他国严重遭遇打击,只有真正的放弃一切特权,隐姓埋名一辈子的科学家才能够安全的为国家尽力,我记得记录中国核武器的纪录片中,每位科学家去之前都会被问同一个问题: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所以一旦选择了接收国家的最高机密任务,那也就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默默无闻,连妻儿父母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在做什么。他们的所有研究成果全部保密,外界没有任何获知他们成果的渠道。

 

比如邓稼先,接受到国家最高机密任务后,默默地和结婚刚5年,一儿一女刚能摇摇晃晃走路的儿女照了一张照片,从此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整整28年,妻子不知道他在哪儿,儿女不知道他是谁,直到因为长期从事核物理而身患癌症才退出工作和家人团聚,然而第二年就在妻子怀中离开人世。当然也包括我们要说的于敏。

 

 

这是邓稼先留给许鹿希的照片

 

第一次:弃工从理,研究原子弹

 

19458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可怕的火球让广岛瞬间化为地狱,这是没有任何国家和装备能够抵挡的武器,它不属于人间,正是这一次爆炸让全世界人第一次看到了核弹的威力,我们国家也下定决心,一定也要有原子弹才行。而于敏同样被原子弹给震撼了,于是想到,中国不能没有原子弹,于是1946年,于敏从工学院转学物理学院,开始了和核武器一生的纠葛。

 

 

于敏(后排左一)和同学们在北大理学院荷花池

 

4年之后,于敏以物理系第一的身份从北大毕业,并加入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近代物理研究所。和邓稼先等人一起进行中国原子弹的理论研发工作。不到四年的时间,他就学习完了全世界公开的理论和知识,并写出多篇国际先进水平的论文,他和杨立铭教授合著的《原子核理论讲义》是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让中国的原子弹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继续这样研究下去,于敏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的原子弹之父,然而正在于敏研究进入新境界的时候,国家新的任务来了。

 

 

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二次:抛原从氢,氢弹理论研究

 

1952111日,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1年,苏联氢弹“沙皇炸弹”爆炸成功,其威力相当于美国在日本扔下原子弹3846倍!让大陆板块都移动了一段距离,可怕的威力震惊世界,而当时的中国和苏联关系破裂,头上不仅有原子弹威胁,现在更是增加了氢弹威胁,国家研究发现,原子弹已经没有办法形成核威慑,保护国家了,原子弹要造出来,但是氢弹也必须要造出来才行,而且从现在开始,就要同时研发原子弹和氢弹。于是1961年,领导找到了当时已经在原子弹方面成为专家的于敏,问他:国家需要你开始氢弹的研究,你愿意去吗?要知道当时的于敏已经是原子弹研发的顶级专家之一了,但是对氢弹却是一无所知,但国家有需要,于敏直接放弃了一切,开始了从零出发,向未知的氢弹发起了冲锋。

 

 

不可思议的原子弹

 

如果说原子弹的研制,苏联给予了帮助,我们可以不用从头摸索的话。氢弹的突破则是完全的原始创新,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和借鉴,当时中国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东西确定可以被造出来,威力很大,基本原理是核聚变!除此之外,就没有了。做个比喻就是当年国家的状态类似今天的我们突然有人找你去研发氢弹,你得从零开始想,是否可以想象下这次研发的难度!

 

接收到任务的于敏完全是从零开始,自己完成了从基本原理,实现办法,理论架构,模型建立,问题分析,工艺手段,硬生生的独立起步,走完了氢弹的研究路线,在这个过程中于敏表现出来的理论和智力水平已经达到了人类极限的地步。

 

 

于敏和他的妻子

 

比如核聚变材料的选择,氘(dāo)氚(chuān)用哪种?怎么组织,怎么搭配,因为被美苏严密封死,当时的中国根本不知道用什么,美国当年的验证是利用海水提取氘,然后在核反应堆中获得氚,在用粒子加速器加速碰撞通过最终实验结果来确定哪种方案可以用,但中国根本没有这些条件,一项都没有,而且这巨大的成本是中国根本不可能负担得起的。而于敏呢?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他不属于人间的智慧,拿着笔和草稿纸,用近似估测的方法,巧妙运算,排除了错误的选项,选中了正确的核聚变路线,一个人一支笔,一堆草稿纸,抵消了美国上万人建工厂,做实验,花了几十亿美金才确定的方案,就这一项就为中国缩减了五年的氢弹研发时间。

 

 

氕(1H)、氘(2H)、氚(3H

 

而之后,他则是从头构想如何能够制造出氢弹,内部使用的到底是什么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使用的是超级计算机进行验算,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这些东西,唯一有的只是一台每秒五万次的打孔计算机,而且因为原子弹需要使用,于敏能够用的只有这台机计算机的5%的时间,为了验算,于敏将算盘,计算尺全都用上了,当然用的更多的是笔和草稿纸,于敏在这一刻真正开启了超神模式。

 

 

理论

 

在计算上,没有其它的帮助,人脑如何要和超级计算机拼速度?于敏选择的是用他近乎于天人的思维进行重新构建,在无数的因素当中,他总能够抓住主要的变量和次要的因素,采用大胆近似的方法,抛弃对实验影响不大的部分,对无法结算和难度极高的运算采用估计的方法,这对一个人的考验可以说是达到了人类极限的要求,于敏就在这一段时间里,用根本无法去想象的惊人直觉和判断能力,在脑中模拟核爆的整个过程和变化,硬生生的通过自己的笔算出了美国无数科学家借助无数次超级计算机计算出的结果。虽然结果没有那么精确,但这些结果都是正确的。

 

在理论道路上,没有任何借鉴,氢弹内部到底应该是什么结构,如何让中间的能量源爆炸,如何引爆周围的材料而保证充分反应,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在一片黑暗的迷宫中,于敏靠着自己的直觉和思维,点燃一点点的烛光,一步步地向前走,没有声音,没有呼吸,一片死寂,而且,不能走错以后再回来走,因为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这种我认为是与天地一同呼吸的状态中,于敏用他惊人的判断力从头到尾走出了一条通往氢弹模型的道路,提出并构建了于敏结构这一氢弹结构新方法,使得中国走出了不同于世界任何国家的一条氢弹新道路。

 

 

美国氢弹结构

 

有人说这个过程凭的是于敏学究天人的知识功底,这话没有错,于敏几乎在所有物理专业领域上都有极高的理论功底,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前列的水平,在偏微分方程,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等数十个方面几乎都可以拿到院士级别的荣誉,所有的知识在于敏大脑中混合,反应,生成,最后蹦出了氢弹这一人类终极利器。中国氢弹之父的名号当之无愧。

 

大西北昼夜温差30多度,苦碱水辣口,风沙如刀,在氢弹理论成功建立以后,中国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的验证试验,于敏也在这里,验证当天,所有人都在等着命运的审判,这个全新的结构没有任何人知道它到底能不能造出氢弹,甚至不知道它造出的到底是不是氢弹这种东西,这时,只听到——“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敏和陈能宽两位科学家忽然,你一句我一句地将诸葛亮《出师表》背诵到底,那一刻,在座所有人,无不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1967617日,中国庄严宣告:“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更让世界为之震惊的是,“于敏方案”设计的氢弹更适合实战,中国氢弹诞生之初就已经接近,甚至完成了小型化的应用。因为“于敏方案”一切都是最高机密,我们无法确定它究竟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优势,但是它成功了,是毋容置疑的。

 

 

美国(上)、苏联(中)、中国(下)第一颗氢弹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苏联用了六年零三个月,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六个月,而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中国抢在法国前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虽然中国提前开始了氢弹原理研究,但依然是不可思议的速度。

 

 

氢弹爆炸成功

 

第三次:片刻不停,中子弹与小型化核武器

 

1977年,美国引爆了第一颗中子弹,逼迫苏联进行裁军。1980年,法国引爆了第一颗中子弹,扬言足以保卫西欧。不久后,苏联也引爆了第一颗中子弹。中子弹的低辐射才是可以拿出来使用的核爆炸,而小型的核武器才能保证核弹能够成功到达对方的国土上,这种东西中国也必须有,谁来?于敏第三次临危受命。

 

 

于敏在平洞试验场

 

在四川绵阳的一座深山中,于敏又开始无日无夜地与时间赛跑的研究,而且因为一直与核原料接触,于敏的身体越来越差,在这段研究时间中,于敏三次陷入休克,便血,昏迷的时刻,三次抢救才从死神手中把他拉了回来。

 

1988年,中国研制成功了中子弹。

 

第四次:力挽狂澜,最后一天试验成功

 

在第二代核武器的研发过程中,于敏按照自己的计算结果估算,美国核武器的极限值已经达到了,未来的核武器试验已经没有意义了,以后再研究都是通过超级计算机做仿真模拟来进行改进计算了。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既然自己核试验已经没有意义了,那美国很可能会联合有核国家以维护世界安全的名义,发布禁止全世界核武器的研究,而有核大国出于自己地位的考虑也会同意美国的提议,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仿真计算需要现实核爆提供足够的计算数据,而中国目前的数据积累还远远不够,一旦禁止核试验,那么中国永远都不可能再拿到数据进行核弹研究,中国研究进度将永远卡在这里。

 

 

计算机模拟核爆

 

于是他找到了当时同样因为核辐射而身患癌症,在医院生活的邓稼先,当时浑身出血的邓稼先和他一起商量后起草了提议,提议全力加速核武器的二代研究和核爆炸实验数据的收集。于敏和他的团队不分日夜,和时间赛跑,这一场赛跑输了的代价是中国永远造不出可以远程使用的小型核武器,我们输不起。最终在729日完成了最后两次实验,收集到了足够的实验数据,而在第二天的1996910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国政府加入全面禁核试条约,仅仅只差几个小时。而且我国总共只用了46次核试验就研制成功了第二代小型核武器,而美国走完这个完整的过程,用了1054次!这种不可思议的对比,除了奇迹没有任何人敢相信!

 

可以说,如果没有于敏这一次的力挽狂澜,中国还是有核武器,但是这些武器的体积将无比庞大,根本无法装入导弹之类的设备中,那么中国也就不可能有今天东风核导弹的威慑。

 

 

东风核导弹

 

于敏的绝大部分资料依然是在保密状态,可能要再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或者更久,他的更多资料才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才能够知道这位老人究竟做了哪些其它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他做的这些贡献,正庇佑着今天这片神州大地,万千子民,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会有我们今天敢和全世界说不的勇气与力量,古往今来,上下四方,能做到这样的人,不多。

 

2019116日,于老逝世,享年9320201030日,于老的骨灰终于安放在了北京万安公墓,留下了一个简单但是感人肺腑的墓碑。国士无双,这里躺着的是一个护佑了14亿中国人的伟大老人,愿您来生再来种花家,那时风景必不同!先生千古!

 

 

于老千古

 

作者:李将平老师  转自今日头条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