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作为共和国同龄人,李靖宇教授注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到“伴祖国同行,为中国争光”,践行“以人格的力量创造价值,用奉献的精神报效祖国”的行为准则,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历程和人生旅程中做出了卓著业绩,被国内外媒体称为“中国著名区域学家”和“中国著名海洋学家”,特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2期)先后以《李靖宇教授:区域经济学的拓荒者》《紧扣时代主题倡导耕耘蓝色国土——李靖宇教授海域开发研究成果述评》为题作为“学苑名流”加以认定与推介,鼓舞他在花甲之年仍然参与创建世界海洋城市联盟,领衔世界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和“经略大业”智库,为国家全面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不懈奋斗。
李靖宇教授大学毕业后即留校工作,先后执教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主讲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1975-1994年)和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重点研究基地1995-2016年),为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建设第一学术带头人,世界海洋城市联盟高级顾问与世界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首席顾问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专家组组长,国际海洋城市智库-闯关东论坛主持人和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广东省重点研究基地——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九州动脉真空隧道磁悬浮列车创新项目与南海浮岛城市建设首席顾问,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意人和辽宁一带一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发首席顾问,中共大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和市政府对外开放顾问,国家“863”规划海洋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专家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审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软科学》《资源科学》《太平洋学报》通讯评审专家,国家发改委及其东北振兴研究院库存注册区域经济学和海洋经济学专家,中国海洋工程协会与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常务理事,中国海域经略大安全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9FJLA001)的创树者、倡导者和推广者,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学科与海洋经济学界的资深学者,先后出版学术著作28部,发表科学论文693篇,被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发表署名文章认定为“学苑名流”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拓荒者”;又被国内陆海两域开发的理论旗帜——《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2期发表署名文章《紧扣时代主题,倡导耕耘蓝色国土——李靖宇教授海域开发研究成果评述》誉为“中国著名海洋学家”,阐明他的研究成果“已经进入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海洋经济开发研究的领先行列”。因此, 退休后又被聘为大连海洋大学中国东北方向一带一路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和深圳海洋大学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教授在高校执教近50年,指导研究生培养与专业研究方向是:1.城市经济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中国海域开发战略导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4.世界市场经济格局与东亚自由贸易区成长研究。其培养研究生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四结合”,即坚持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尊重青年成长规律而因材施教;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提高而强化训练;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看重社会熏陶价值而以身示范;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侧重人格品牌塑造而以史为镜。这样做,效果很显著,桃李满天下,所以使其工作生命得到了有效延伸。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李教授先后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6项、省部级规划课题8项、各类软科学研究课题12项,均为课题主持人,学术研究成果丰厚:出版专著28部,近期代表作是:1《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对策》,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2《大连21世纪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战略对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3月版;3.《大开放与大发展——21世纪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对策研究》,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年8月版;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从中国到大连面向世界的战略跟进》,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年10月版;5.《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从中国到东北对外开放的战略依托》,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6.《现代化国际名城——大连21世纪中期的战略定位与操作取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年2月版;7.《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论——国家战略推进中的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开发研究》,中国和平出版社2007年5月版;8.《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经略论——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对象的区域经济整体开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9.《中国海洋经济开发论——从海洋区域经济到海洋产业经济开发的战略导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版;10.《中国区域经济开发论——从政策性启动到市场化运作的战略推进》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11.《东北全面振兴方略——老工业基地成长为国家重量级战略区域的路径图解》,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12.《中国陆海统筹战略取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5月版;13.《中国海域经略大安全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6月版。发表区域经济、海洋经济、城市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等研究领域的科学论文693篇,其中有531篇发表在国家级和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向国家和地方有关职能部门提交研究报告108篇,对各级政府有关决策起到了应有的咨询作用。获得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级3项、省部级16项,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赞许。其人生准则与工作信条是:“以人格的力量创造价值,用奉献的精神报效祖国”。而在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建设上,李靖宇教授与他的同行,借助于大连和东北地缘优势所提供的宽广视野,注重与省市、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紧密合作,并且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经过长期的辛勤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鲜明特色与独到之处:学科建设日臻成熟,逐步形成完整体系;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后发优势正在展现;研究方向明确定位,业已产生广泛影响;科研立项层次较高,学术性与开发性两全;科学研究成果丰厚,得到同行普遍好评;获奖成果逐年增多,应用价值得到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区域经济博士点建设依托于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点上学者先后承担了63项国家与省部级的重大科研课题,完成了一系列学术性、应用性、开发性的科学研究成果,获得了省部级以上、不同名次的128项奖励证书,完善了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经过老中青三代学者近30年的努力,逐渐成熟了4个培养区域经济学科博士生的主攻方向:1、城市经济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海洋经济开发与陆海经济一体化研究;3、交通经济开发与区域物流现代化研究;4、区域经济开发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这4个研究方向的确立,符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意见》的基本精神,体现了区域经济学科建设为人民服务,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主导方向与基本宗旨,从而标志着区域经济博士点建设日臻成熟。而在这一过程中,李教授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开发研究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一)主张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对象,对东北区域经济进行整体优化开发
进入21世纪以来,李教授着眼于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创建中国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战略目标,主张进一步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作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与多元化市场取向的战略依托,并且著书为党中央、国务院倡导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导向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学术界首次论证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当在振兴中质变为新型工业基地、裂变为现代装备基地、提升为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为生态农业基地、发展为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区域开发目标体系;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原则界定,又从东北综合经济区的实际构成情况出发,主张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对象从整体上创建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使之成长为现代化、国际性、综合型和具有全国意义的国家重量级的战略区域,以便“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第20章),并且为此著作《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经略论——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对象的区域经济整体优化开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获2010年度大连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进步一等奖)。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创建了有价值的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放眼世界提出了下列学术主张:一是从整体上认定东北地区为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加以经略;二是从战略高度经略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应创树区域经济振兴目标体系来加以支撑;三是从全国未来经济布局看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应选择正确的区域发展战略来加以推进;四是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体系出发,应开发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引擎来加以拉动;五是从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经略的安排上,应以特大核心城市的龙头作用来加以辐射;六是从中国城市化高潮的角度推进区域经济开发,应当推展出辽宁中部城市群来加以强化;七是从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上着眼,应促进重点价值区域开发规模效益来加以完善。因此,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科建设第一人”张敦富先生在序言中认定作者的“这种创新性努力,可以说在学术界属于首创,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已经从区域经济学的应用研究角度别开生面”。
(二)主张在力挺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三省应当积极承担国家使命
在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力挺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李教授主张东北三省必须有所作为,并且分别设计了战略性大项目加以推进,呼吁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以牵动。其中,辽宁省作为当年的“共和国长子” 要率先垂范,致力于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进一步采取战略举措,下功夫开发和打造沿海经济带,努力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朝着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大方向实现战略推进提供重要区域引擎;吉林省也要努力跟进,积极承担起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区域使命,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带头加快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进程,并且要立足举世公认的东北黄金玉米带发挥自身优势,立志依托地处东北区域中间位置的地缘关系通达天下,下功夫创建国家级、国际化的生态农业基地和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具有漫长的边境线,应当创建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东宁出口加工区,跟从国家在经贸、政治、科技、海洋、人文、安全等领域全面加强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导向,促进东北地区与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发的跨国战略对接,合作创建中俄两国边境区域经济合作开发振兴带。在上述这些方面,李教授主动予以理论支撑。2009年第一季度,李教授在国务院委托财政部主办的、向全国省部级领导干部赠阅的《经济研究参考》出版了专刊,包括如下调研成果:1.《关于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中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论证》;2.《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丹东产业园区开发论证》;3.《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开发论证》;4.《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开发论证》;5.《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开发论证》;6.《辽宁沿海区域“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花园口经济区开发论证》;7.《辽宁沿海区域“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大窑湾保税港区功能定位论证》,从而阐明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需要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区域引擎的战略导向。为此,李教授依据国家关于区域开发总体战略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主张优化开发多个重点产业园区,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形成“一心、多点、三带”的区域经济总体布局。其中“一心”,就是要大连构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以大窑湾保税港区为辐射源,以大连市域为载体,以沿海港口群为基础,以东北腹地为依托,促成完善的航运功能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综合运输体系和港区服务体系;“多点”就是要以优化开发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花园口经济区这五个重点区域为切入点,进一步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使辽宁沿海经济带成长为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经济增长新亮点、高端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承载区;“三带”就是要积极培育沿海产业带,着力建设沿海城镇带,努力构建沿海生态带,并注重促进产业带、城镇带、生态带协调发展,树立起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国家战略形象。
【李靖宇教授2015年5月在毛主席手书诗碑前远望】
(三)主张大连在东北区域应当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逐步走向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理想境界
李教授认定,大连作为“东北之窗”、“北方明珠”,应当在中国城市化高潮中走向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理想境界,并在21世纪中期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一起成长为地处中国的六大“世界名城”。为此, 李教授2007年2月出版了《现代化国际名城——大连21世纪中期的战略定位与操作取向》这部83万字著作。在这一目标定位下,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李教授又先后完成了大连市人民政府重点研究课题《大连建设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内涵、特征和目标研究》、《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价值定位与对策创意》(批号08DLSK090),主张大连21中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取向,应当锁定在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目标上,对内创建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对外创建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为此,作者主张:要加快现代化进程,提高大连建设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的内部接受度;要树立国际性形象,形成大连创建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的外部认同感;要打造区域经济引擎,赋予大连创建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的历史使命;要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提升大连创建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的主导功能;要铸就城市文化品牌,满足大连创建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的本质要求;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广大连创建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的行为模式,以求大连在中国城市化高潮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示范效应,并且作为过程展现出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的动态特征。作者认为,对于大连来说,不仅要对内创建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而且还要对外展示出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时代形象。在这方面,作者放眼于中国城市化高潮,推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创新观点,特别是强调大连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拟制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成长方案,以适应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进取规律;必须提高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以落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关键环节;必须增强城市的国际性和接受度,以兑现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主要参数;必须加快城市在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水平,以确立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基本前提;必须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引擎作用,以提供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区域保证;必须跟进国家战略部署建设创新型城市,以集聚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核心能力;必须落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以强化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主导功能;必须打造城市的文化品牌,以满足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内在要求。作者的这些对策创意,不仅为大连创建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确定了坐标系,而且也为中国城市化高潮中的大城市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参照系,所以已经在《中国城市化研究》2009年第2期上推出专栏。在这方面,李教授主张强化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释放功能,推展战略性大工程树立国家战略形象,以强化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释放功能:一是乘借大连作为现代化国际名城的进取态势,促进大连创建世界海洋城市联盟;二是助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国家战略项目,力挺大连积极创办世界海洋博览会;三是积极发掘“长海国际旅游群岛”成长潜力,打造现代化、高标准的海洋牧场;四是注重发挥辽东湾北顶部区域地缘关系优势,参与推进海水西调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五是加快北黄海沿岸经济带的现代化进程,为国家参与环黄海经济圈国际合作开发奠基;六是跟进国家关于陆海统筹一体化的战略导向,努力建设东北腹地综合性服务功能区。只有这样,大连才能在国家制定和实施陆海统筹大战略的做出表率。
(四)主张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大战略战略,从海洋区域到海洋产业经济进行全面开发
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区域经济学科学术带头人,李教授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海洋经济开发研究方面付出了辛勤劳动,并且卓有成效,先后做出了《关于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于太平洋学报2006年第2期79-91页);《大连城市经济与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论证》(中国地质大学学报[CSSCI]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51K-4期、中国人民大学《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2005年第7期、《太平洋学报》[CSSCI期刊]2006年第7期、《上海、天津、广州、北京、大连五城市学术年会-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论文集》148-162页);《关于开发海洋经济区域创建中国第五大经济增长极的战略思考》(《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66P-6期);《论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五点一线”开发战略》(《太平洋学报》[CSSCI期刊]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于《2006-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3月版222-237页);《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海陆联动战略》(发表于《决策咨询通讯》2007年第4期,并作为2007年中国海洋论坛与会论文,辑入《中国海洋论坛文集》,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荣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2007年度征文一等奖、2007年中国海洋论坛优秀论文奖和2007年世界管理科学院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奖,同时载入《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奖经典》华文卷);《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国际化战略取向》(发表于《中国港口》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于《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1月版);《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发表于《港口经济》2009年第1期,转载于全国第四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环渤海区域崛起与发展论文集,国家海洋局2008年11月版);《关于辽东湾北顶部海水西调创建跨区域生态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发表于《可持续发展研究》2008年第4期,转载于全国第四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环渤海区域崛起与发展论文集,国家海洋局2008年11月版)。特别是完成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海洋区域经济开发战略导向研究》(07JHQ0054),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最终研究成果《中国海洋经济开发论——从海洋区域经济开发到海洋产业经济开发的战略导向》,从而为中国全面开发海洋经济确定了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著名海洋经济学家、中国太平洋学会执行会长张海峰先生在序言中指出:“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注重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刻意求新,已经在学术创新与对策创意结合上做出了贡献:一是着眼于承担推动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庄严使命,主张借鉴历史教训全面落实“经略海洋”大计;二是着眼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目标,主张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创建中国第五大经济增长极;三是着眼于进一步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主张全面推进各大海洋区域经济开发上规模;四是着眼于造就中国沿海大S型区域经济振兴带,主张注重强化海洋产业经济开发的支撑力度;五是着眼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主张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在开发中走向繁荣的战略对策;六是着眼于中国海洋区域经济和海洋产业经济开发前景,主张做好金融政策安排以加强这一具有根本性的保障作用。作者的这些主张,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李教授又应时做出了关于陆海统筹国家大战略的提升增项论证,阐明陆海统筹是新时期国家战略体系匹配的现实要求,应当与已经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一起构成国家层面的战略体系。为此,作者考察了我国海洋开发从思想萌芽到陆海统筹的发展进程,证明业已经历了探索阶段(1950-1977)、初始阶段(1978-1989)、形成阶段(1990-2005)和成熟阶段(2006-2012),所以需要进行科学定位,以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有效实现陆海统筹的战略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确立了陆海统筹为国家大战略的务实操作导向: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提高陆海经济建设内生推动力;依托陆域开发优势,完善陆海经济带空间发展布局;突出沿海发展重点,升级陆海经济带立体产业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大力推进陆海统筹主体市场化;深化对外开发开放,增强资源与市场的国际渗透力;以资源开发为主导,强化海域权益维护和海岛开发。与此同时,李教授还进一步论证了陆海统筹国家大战略的推进对策:统筹陆海资源配置,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陆海产业规划,大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统筹陆海科技研发,大力建设国家创新基地;统筹陆海基础设施,大力支持蓝色经济进步;统筹陆海交通联动,大力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统筹陆海环境整治,大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统筹陆海对外开放,大力构筑对外合作平台。
(五)主张整合海域为新版块纳入国家区域开发总体战略,采取海上屯田方式“经略海洋”
从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维护海域国土主权出发,李教授向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提交了3份研究报告,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研讨会和刊物上发表了相应的科学论文:一是关于整合海域为新版块纳入国家区域开发总体战略。作者主张把整合后的海域版块,并与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起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此,必须对于整合海域为新板块纳入国家区域开发总体战略进行价值定位,必须认定海洋区域开发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重要领域进行趋势判断,必须依据实施海洋区域经济开发战略的现实条件已经具备进行机遇认定,必须论证海洋区域开发势必成为铸就中华辉煌的蓝色引擎进行目标锁定,必须着眼实施海洋区域开发战略积极采取新措施而进行对策创意: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明确政府涉海职能;打破行政分割局面,统一海域综合管理;实行统筹兼顾原则,促进海陆联动发展;改善地缘经济关系,造就和谐海洋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开发格局和总体战略,才能有效维护海域主权和国家安全,才能全面展示中华民族风貌和国家繁荣景象,才能真正实现历代志士仁人关于“经略海洋”的战略构想和宏图遗愿(见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8期)。二是关于中国面向世界开拓两洋出海大通道的战略构想。作者主张跟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依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要适时探讨和形成开拓两洋出海大通道的战略构想,畅通太平洋出海大通道,推展印度洋出海大通道,并且使二者之间形成互动关系。为此,应当透视中国开拓两洋出海大通道的历史背景,确认中国开拓两洋出海大通道的战略价值,谋划中国开拓两洋出海大通道的进取路线,展望中国开拓两洋出海大通道的光明前景,做出中国开拓两洋出海大通道的对策创意:营造良好周边氛围,提供有利开拓条件;确立两洋战略取向,实现陆海通达目标;积极探讨建设形式,投放政策加以支持;合理谋划操作方案,促成区域互动格局;锁定战略进取方向,采取先易后难策略。作者认定,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有效开拓印度洋出海口,实现两洋出海的战略构想,充实周边外交的政策内涵,全面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见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8期)。三是关于中国实施“海上屯田”战略的务实推进构想。作者创意,在当今的世界上,海洋科学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一起,正在成为新的革命性潮流掀起的三大重点领域,有利于人类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手段,有利于人类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有鉴于此,中国要成长为世界大国和海洋强国,就必须积极跟进新的革命性潮流,立足陆域面向海域求发展。而中国目前不仅在海洋经济开发中存在瓶颈问题,而且在海洋安全形势上也不乐观,大约有一半的海域国土被外部势力所染指,并在西方大国的撑腰下强行开发资源。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中国应当认真借鉴历代戍边屯田的成功经验,采取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海陆结合的有效方式,大力实施集海洋防务、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海上屯田”战略。为此,首先应当透视中国大力实施“海上屯田”战略的时代背景,认定中国大力实施“海上屯田”战略的价值取向,分析中国大力实施“海上屯田”战略的关键环节,并且注重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好中国大力实施“海上屯田”战略的推进对策创意:积极发展绿色海岛经济,为实施“海上屯田”战略做出示范;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为实施“海上屯田”战略插上翅膀;探索海洋资源证券市场,为实施“海上屯田”战略筹措资本;完善海洋政策法规体系,为实施“海上屯田”战略确定依据;构建海洋防务经济联盟,为实施“海上屯田”战略奠定基石;组建国家海洋建设兵团,为实施“海上屯田”战略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开发格局和总体战略,才能有效维护海域主权和国家安全,才能全面展示中华民族风貌和国家繁荣景象,才能真正实现历代志士仁人关于“经略海洋”的战略构想和宏图遗愿(见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5期)。
(六)主张全面解决各海域主权安全问题,并从海洋经济开发角度做出金融战略投放导向
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价值取向,根据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宗旨,李教授认定当代英雄的道德准绳有三:一是能够跟进时代潮流;二是能够关注国家命运;三是能够造福民众利益。有鉴于此,李教授近年来积极参加国家海洋局和中国太平洋学会委托的调查研究活动,分别调研黄海、东海、南海的海域主权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海域经济开发和海洋社会建设方案。关于环黄海区域的国家安全问题探讨,作者首先分析了环黄海区域的国家安全问题背景,阐明新时代海洋资源开发对环黄海区域发展带来了机遇,中朝韩海域划分争议对环黄海国家安全带来了威胁,美霸权主义干涉对维护环黄海国家安全带来了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者做出了环黄海区域的国家安全问题图解,透视了周边国家依托城市发展经济态势,扫描了环黄海区域的资源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环黄海区域的国家安全问题展开了价值论证,认定环黄海区域安全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必然要求,是确保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畅通的前提条件,是保护我国油气等资源安全开发的坚实后盾,是我国加强军队建设和进行军演的现实要求,是保证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重要依托。针对现存问题,作者有负责地进行了关于环黄海区域国家安全的对策创意:建设综合性的海洋法律,提高海上执法力量;建设有远洋能力的海军,提高防御作战能力;建设国际政治互信平台,加强海上安全合作;依靠海洋科学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国民海洋安全意识,大力提高海洋权益。关于东海区域的国家安全问题探讨,作者首先透析了东海区域国家安全背景,指出日本国内右翼政治势力抬头对东海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韩国国内政治局势更迭对东海国家安全带来了消极影响,美国霸权主义干预东海国家安全的挑衅行为产生了破坏作用。依据这一背景,作者做出了东海海域安全的路线图解,阐明了东海周边依托城市及相关经济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作者论证了国家战略下的东海区域安全价值,认定东海区域安全是海洋经济安全的有力支撑,是开发油气资源的坚实后盾,是捍卫国家海域安全的必要举措,是经略海洋战略的前提保障。针对现存问题,作者负责地进行了关于东海区域国家安全的对策创意:提高海洋安全意识,加强东海权益的使命认领;积极研究法律依据,探寻东海划界的历史渊源;坚定主权归属立场,维护我国东海的主权利益;夯实政治互信基础,贯彻共同开发的战略思想;借鉴陆域开发经验,构建利益共享的合作平台。关于南中国海区域的国家安全问题探讨,作者首先透视了南中国海域国家安全问题背景,阐明了世界海域安全问题的时代潮流、南中国海域安全问题的区域因素和外部势力干扰南海的政治企图。在这一大背景下,作者做出了南中国海域国家安全问题路线图解,阐明了南中国海域的地理位置、周边概况和资源分布格局;依据利益原则,分析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中国海域岛礁争端实质,分别阐明了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关于南中国海域岛礁争端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了南中国海域国家安全问题的价值认定,说明南中国海域的安全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地缘政治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依据,是海上交通顺畅的基本保障,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作者从国家核心利益出发做出了南中国海域国家安全问题的对策创意:加强海洋法律研究,完善管理体系和其制度;促进海洋科技进步,推动海洋全面合理发展;加大外交谈判力度,和平解决南海诸岛问题;提升海军军事实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提高海洋文化水平,合理维护海洋权益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发展海洋经济”战略部署,论证了中国海洋经济开发的金融战略投放导向:一是关于金融战略在中国海洋经济开发中的功能定位,分别阐明了中国区域经济开发金融战略安排的理论渊源和演化历程、金融战略在海陆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金融产业在中国海洋经济开发中的现实功能。二是关于发达国家在海洋经济开发中的金融战略启示,主要是明确海洋金融政策目标,注重缩小海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步完善金融政策体系,大力促进海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地区之间差异,积极制定实施有效金融管理政策;制定倾斜性信贷政策,对落后地区企业贷款提供财政担保;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提振民间对海洋经济开发投资信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海洋经济开发提供政策支持。三是关于中国陆域经济开发中金融政策安排的经验借鉴,依次分析了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和中部大崛起中的金融战略安排经验。四是关于中国海洋金融政策运行中的现存主要问题分析,主要表现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投资职责不明确、用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投资比例过低、资金分散不能形成海洋经济开发合力、银行信贷不适应海洋高科技项目需求等方面。五是中国海洋经济开发金融战略导向的对策创意:接续陆域经济政策性启动,向海洋经济开发实行优惠的金融政策;设置专门的金融政策机构,大胆运作海洋经济开发风险保障机制;健全区域性金融组织体系,积极促进形成海洋经济开发资本市场;强化金融政策的调控力度,力求实现以海养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努力配套海域的基础设施,进一步为海洋经济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完善海洋经济的投资结构,注重在对外开放中加大利用外资力度。作者这样努力和执着追求的目的,就是要践行历代志士仁人关于“全面经略海洋”的宏图遗愿。
【李靖宇教授2017年4月前往浙江舟山与会报告与考察】
(七)主张全面提升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力挺合作创建边境区域经济振兴带
作为国际问题专家组的成员,根据世界格局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变化,李教授负责任地论证了中俄美三角关系框架下的中俄两国合作战略取向,探讨了中俄两国当前全面推进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问题,做出了关于中俄两国边境区域开发实现跨国战略对接问题的现实论证,证明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加强边境区域经济合作事宜,大力推进东北振兴与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开发实现跨国战略对接,所以近年来在国家元首、政府总理的双边会谈中多次阐明了这一重大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俄双方先后在2007年11月和2009年3月互相交换与磋商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之间合作规划纲要》的建议文本,并在2009年9月正式批准了这一纲要。因此,当前必须进一步在东北振兴与远东开发合作方面下功夫解决关键性问题,以保证促成边境区域经济合作开发实现跨国战略对接。为此,双方既要提高生产能力,又要客观评估区域市场潜力;必须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区域物流畅通无阻;应当在开局阶段落实俄东向石油管线项目协议,努力如期建成和履约运作。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全面推进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真正加快双方边境区域经济振兴带的合作开发进程(见《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6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李教授展示了“普京时代”俄罗斯能源外交取向与中俄两国石油天然气项目合作前景,认证俄罗斯大约用两年半的时间,才逐步完成从“普京时代”向“后普京时代”的过渡任务,今后将会继续执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普京路线,并且进一步向国际社会展示其能源外交取向,从而必然会直接开拓出中俄两国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合作前景,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战略储备。有鉴于此,李教授注重从俄罗斯推进能源外交取向的基本依据、主要对象、现存问题、政策动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对“普京时代”俄罗斯能源外交取向下的中俄两国石油天然气项目合作前景做出基本判断:能源合作既有彼此的现实需要,也是与两国经济、政治发展战略进取方向基本吻合;既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同时也有诸多的有利条件。只要把握好当前双边关系发展的战略大局与主流方面,就能够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推动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方面更上一个新台阶。可以断定,在“普京时代”俄罗斯能源外交取向下,中俄两国石油天然气项目合作前景将会是十分广阔的,所以应当满怀信心地加以操作。为了扫清中俄两国边境区域合作开发障碍,李教授还探讨了俄罗斯远东区域开发的中国移民问题,说明从普京把远东地区开发提到日程,到联邦政府把中国东北振兴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开发联系起来,所谓中国移民问题一直存在。因此,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背景因素透析,帮助人们搞清楚由移民问题而引发的“中国威胁论”,是在传统的地缘安全观念下形成的,是俄罗斯某些地方当局和利益团体蓄意炒作和西方恶意反华宣传的负面结果,是由于少数中国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违法行为的扭曲表现,是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人数被过分地夸大的恶意说辞,是与中国政府关于解决移民问题立场相背离的无稽之谈。作者指出,由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建设迫在眉睫,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引进外来劳动力;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劳务合作前景光明,有利于形成区域经济开发的联动格局,所以应当对中国劳务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价值认定,并且从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出发进行现实对策创意:必须理性地看待俄方对所谓中国移民问题的担忧,努力在中俄目前这种安全两难状态下增强政治互信;必须加强中俄毗邻地区之间的多层次合作与交流,努力使边境区域经济合作富有成效;必须在与俄罗斯进行经贸合作中更新观念,适应当地市场变化趋势来提升整体经贸合作水平;必须注重加强对各类赴俄人员的素质教育,彻底改变中国人在俄罗斯境内的负面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进程中发挥出“中国因素”的积极作用,为创建世界级超大型经济特区开辟道路。
(八)主张全面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为中国走向世界市场建立起可靠的战略依托
李教授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3年10月发布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东北大振兴战略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而在这一实施进程中,东北地区必须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切实把“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尤其要注重发挥与俄罗斯、蒙古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毗邻的区位优势,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的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国际航运中心,以利于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基于这一认识,李教授在《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一书中构制出了务实的研究框架,并通过合理论证而对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加强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一是中国多元化市场取向必须形成战略依托,所以需要进一步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二是完善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必须保证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三是大力推动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的战略攀升,才能够尽快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南重北轻”的不平衡状态;四是实现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战略启动,以求与东北地区一起构成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国实力;五是认定图们江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战略取向,努力使该地区以多国合作为起点逐步走向世界市场;六是强化大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举措,进一步促成中国对外开放与发展的“南北联动”优势。也就是说,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应当采取 “一带”(即振兴东北经济带)、“一圈”(即促成环渤海经济圈)、“一区”(即开发图们江经济区)、“一点”(即以大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启动点)的战略对策,力求在整体态势上形成拉动广大腹地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引擎、对接点和前沿阵地。李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体现了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学术功力,有利于全面启动东亚大市场,营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外在氛围;有利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有效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有利于加大环渤海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力度,努力增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联动力量。李教授早就论定,加快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理所当然地要加大图们江三角洲的国际开发力度,进一步实施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战略方案,努力强化从多国合作起步走向世界市场的战略取向。图们江三角洲地处中、俄、朝3国交界的特殊地带,这里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运输潜力巨大,经济互补优势明显,对于振兴东北意义重大。应当看到,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最初设计与逐步完善,是从一国提出到世界关注;图们江地区开发的运作模式与现实选择,是从各自开发到共同开发;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基本阶段与发展目标,是从平等互利到区域经济繁荣。可以肯定,在这一过程中,图们江三角洲能够对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出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图们江地区开发是实现延边州经济腾飞的驱动轮,是加速吉林省域经济振兴的助推器,是推动东北经济转轨的催化剂。特别是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10月23日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把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李教授在《关于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战略取向论证》中强调,为了又好又快地实施这一国家战略,必须注重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论证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战略取向:树立国家战略形象,为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提供战略依托;开拓跨国出海大通道,强化中俄朝蒙四国之间的内圈合作力度;牵动自由贸易区成长,大力提升中日韩三方市场经济开发水平;助推从边缘走向中心,加快东北亚区域大开发的共同繁荣进程。只有这样努力下去,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才会大有作为,为实施睦邻、富邻、安邻的基本国策提供成功范例。
(九)主张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必须把民营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加以战略推进
目前,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已经占到90%以上,对GDP的贡献率已经接近70%,对就业的贡献率也已达到80%左右。然而,民营企业至今仍在夹缝中生存,即在政府官本位运作与国有企业垄断的夹缝中求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腐败的土壤,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为此,一是要透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阐明国际市场环境变化,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机遇挑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出台最新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导向;区域发展存在差异,为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二是要扫描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态势,阐明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实际贡献不断提升;民营工业蓬勃发展,企业实力有所增强;经营领域逐步拓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民间投资迅速增长,主体地位日益加强。三是要认定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价值,阐明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激发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四是要分析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存问题,阐明民营企业起点较低,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开拓创新动力不足;融资渠道依然不畅,企业发展缺乏资金;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政府服务有待加强。五是要针对现存问题,创意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破解理念难题,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破解创新难题,提升民营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破解融资难题,拓宽民营企业筹资融资渠道;破解环境难题,营造民营企业发展良好氛围;破解产业难题,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步伐;破解市场难题,扩大民营企业国际市场份额。在做出《关于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推进构想》的同时,李教授进行了《关于东部区域新一轮开发开放中的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探讨》《关于中部崛起国家战略推进中的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探讨》《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探讨》《关于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推进中的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探讨》。在此基础上,李教授还注重推进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浙江省域民营经济发展论证》:一是透视了浙江省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阐明了浙江省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和区域背景。二是认定了浙江省域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阐明了浙江省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设施优势、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和政策优势。三是总结了浙江省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阐明了浙江省域民营企业发展具有集群化的特点,具有产业链化特点,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并且能够与政府进行良好互动。四是论证了浙江省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价值,阐明了浙江省域民营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助于实现资源重新配置,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带来丰厚的民间投资资本。五是分析了浙江省域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存问题,阐明了民营企业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民营企业管理模式落后,缺乏制度创新动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滞后,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民营企业发展融资困难,造成巨大资金缺口;企业人力资源严重短缺,制约企业有效发展。六是针对上述问题,创意了浙江省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务实对策: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发展新型融资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培育优秀专业人才。着眼于党的十八大以后历届政府能够更好地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李靖宇教授还参与了北京大学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的启动工作,推动民营企业家培训,主讲《中国区域经济开发论》这门主课,组建中国民营企业家联谊会,并且正在筹办东北分院和东南分院,努力为实施国家“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的大政方针做出贡献。综上所述可见,李靖宇教授关于区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主张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对象,对东北区域经济进行整体优化开发;2.主张在力挺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三省应当积极承担起国家使命;3.主张大连在东北区域应当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逐步走向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理想境界;6.主张强化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释放功能,推展战略性大工程树立国家战略形象;4.主张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大战略战略,从海洋区域到海洋产业经济进行全面开发;5.主张整合海域为新版块纳入国家区域开发总体战略,采取海上屯田方式“经略海洋”;7.主张全面解决各海域主权安全问题,并从海洋经济开发角度做出金融战略投放导向;8.主张全面提升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力挺合作创建边境区域经济振兴带;9.主张全面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为中国走向世界市场建立起可靠的战略依托;10.主张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必须把民营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加以战略推进。在此学术创新的基础上,李靖宇教授近年来一直在为国际海洋城市智库-闯关东论坛和辽宁省高校智库联盟开展工作,领衔创建大连海洋大学中国东北方向一带一路开发研究院和深圳海洋大学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战略谋划和组织完成《新时代中国东北方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经略论》,为党和国家进行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撑;《新时代中俄经贸合作的产业升级构想与区域推进方略》,为创建和运营中俄产业合作开发示范基地进行工程项目戴帽论证;《新时代基于区域海洋牧场整合打造国家蓝色粮仓》,为落地习近平关于大农业观、大粮食观和大海洋观、大食品观展开咨询服务;《新时代长岛高质量发展战略取向——创建全国建制岛开发建设示范基地》,为告慰闯关东先人在天之灵铸就文化品牌,为领衔启动和运营闯关东研究开发基金创造条件。最后介绍一下:李靖宇教授原名李景禹,朋友圈内人称禹公,1949年12月18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县朱城子镇李家油坊村,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身高1.81米,体重78公斤,血型A,健康状况良好。从学生时代开始爱好体育运动,从小学到大学均在运动会上驰骋冲击自身体能极限,至今保留着工作之余的运动习惯;与此同时,钟情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和古典诗词现代化的蹊径徜徉,从事文体活动,推动学科建设,增色人生旅程。曾获香港回归十五周年2012年度获中华诗词艺术节两岸最高奖——紫金花金奖,辑成《禹公诗作》待出版;2014年度获得“百名诗词大家”终身荣誉称号和“中国诗坛十大德艺双馨诗词大家”荣誉称号以及“中国梦-金飞马”奖(中艺文字2014第【01】号),获“中华传承5000年功勋奖”、“大中华孔子教育荣誉奖”和“华夏文学金奖”,被授予“中华吟坛著名诗词艺术家”光荣称号与“华夏文学百强作家”终身荣誉称号,上《甲午年中华爱国诗词榜》,被中国专家企业家联合会、中国当代名人文化研究会、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发展促进会联评为“2014最具影响力年度人物”,被评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共和国作家功勋奖-金奖”;特聘为中国传统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同时授予“中国艺术传承人”光荣称号。2016年度被评为“中国十佳文化大使” 并被授予“中国文化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奖章。2017年荣获“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功勋奖”金奖、“国际文艺特别贡献奖”金奖,并被先后授予“东方文化泰斗”、“中华文化巨匠”、“国际德艺双馨艺术家”的荣誉称号。2019年中法两国建交55周年之际,被法兰西艺术学院授予文学骑士勋章和博士学位。【作者简介】王应树,男,中共党员,硕士,高级政工师,山西省岢岚县人,曾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任职,现就职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在研期间师从李靖宇教授;禹建奇,男,中共党员,硕士,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事业部、咨询四部部长,在研期间师从李靖宇教授。张晨瑶,女,中共党员,博士,辽宁师范大学教师,世界海洋城市联盟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李靖宇教授联系方式:大连市黄河路850号国家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邮编116029;0411-84205699、18642617239;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