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蒋士东:​“兵声”嘹亮——忆上世纪70年代初的229团报道组
点击:  作者:蒋士东    来源:鸡鸣书屋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2-08-29 10:27:38

 

“兵声”嘹亮

——忆上世纪70年代初的229团报道组

蒋士东

 

 

蒋士东(左)、陈福大

 

我是六七届初中生。1968年夏无法上学了,回到老家种地,成为生产队的主要劳动力。1969年春征兵,我报名参军,没让体检,说应征的青年太多了。随即发生珍宝岛战斗,解放军扩编。我咬破食指写了血书,年底终于如愿,来到胶东半岛26772293营炮连,当上了一名82迫击炮手。当时我们连驻在文登县泽头镇虎口窑村。半个多月后,还没轮到我去昌阳农场洗一次澡,部队就出发野营拉练了。最忘不了头八天,因一个排只有一匹马,我扛着炮,负重96斤,双脚磨出14个泡,最苦一天16个小时走了160里。拉练快结束时,绒衣绒裤让汗水烂掉了。那时,连以上干部有不少人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有他们作榜样,我咬牙坚持下来。19703月,我团来到莱阳河洛营房,借野营拉练完成了一次换防。

 

马厩里的“考试”

 

有天晚上,连部来人叫我写一份“总结”,第二天交到连部去。我为难了:要熄灯了,到哪儿去写?我拿着纸和笔走了一圈,发现高大的马厩上空吊着一盏昏黄的灯,总算在这里勉强完成了任务。前几年老战友丁怀华才告诉我:领导叫他到3营挑选团报道组人选,他给我布置的任务,可以说是对我的一次“考试”。我稀里糊涂被蒙在鼓里,直到通知我到团报道组报到。

 

 

1970年底在野营路上合影,右为蒋士东,左为张剑仲

 

“兵声”的十名“战士”

 

当年,26军对新闻报道工作非常重视,要求下属单位切实加强这项工作。团政委李增海说,军里成立报道组调了10名干部,我们团成立报道组调他10名战士总可以吧?在新闻干事张首吉的积极努力下,19703月团报道组首先调进丁怀华、周继学,4月份调进朱金贵、朱木顺和我,几个月后又调进唐永泽、张剑仲和陈福大。68年兵李德志从烟台支左回团,被留在团报道组。加上老报道员吴明田(已提为排长),这样,团报道组有了一名干事、一名排长、九名战士,共11人,超出了领导要求配备的十名“战士”的要求。不久,丁怀华和周继学也改行了,被安排随薛副团长到邹平县去支左和搞新闻报道工作了。李德志提为3营书记也走了。吴明田也改行了。实际上,张首吉干事身边只有我们6名同年入伍的江苏兵。团报道组笔名“兵声”。可以说,“兵声”的出现,为229团这支具有光辉历史的部队增了光,添了彩。

 

 

“兵声”报道组战友于1970年底在野营路上合影。后排左起:朱金贵、唐永泽、朱木顺(已故);前排左起:蒋士东、张剑仲、陈福大

 

双人床林立的报道组

 

团报道组位于河洛营房团办公楼北面第一排平房、两间较为宽敞的大屋,沿墙至少摆放了六张双人床。床前每个窗下是面对面两张桌子。除了每人一张双人床、一张桌子,还有公用的双人床摆放办公用品,公用的办公桌摆在屋子中央。张干事带着我们六个新兵就在这儿工作。条件虽然简陋,但比我住虎口窑村时六名战士挤一铺老乡家的土炕强多了。那个年代,找不到一本搞新闻报道的教材,都靠张干事言传身带。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种报纸,按种类,分月份,一叠一叠装订起来。我个人搞了各种新闻报道题材的报纸剪贴本,剪贴有通讯、故事、言论等写得优秀的典型文章作为写作的范本。翻报纸,成了我们的重要学习方法。偶尔得到一本解放军报社编印的书籍,比如优秀报告文学集,如获至宝。好在当年军宣传处搞了一次新闻报道人员培训,张干事带着我们参加了。依稀记得讲课的有军报道组组长张军和王行旻等行家。这次培训对我们帮助很大。19704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上天。张干事带着我们在大操场看了一闪一闪通过天空的卫星,连夜给岱崮连写了一篇表态稿,题目是《东方红乐曲震长空》,军区《前卫报》立即登了。平生写的第一篇稿子就被报纸登载,把我们几个新兵高兴透了,一下子调动起写稿的积极性,从此再苦再累也不吭一声。我们除了下连采访,从早到晚埋头学习、写稿,直至深夜。每天晚上11点过了,张干事不休息,我们几个战士决不上床。晚上加班写稿、抄稿,是经常性的事。常常忘了按时到特务连食堂吃饭,近一半人得了胃病。张干事脾气好,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也没听到他批评过别人。我们报道组和谐、团结,成为一个奋发向上的战斗集体。

 

 

前排右起:蒋士东、张剑仲、陈福大;后排右起:关继品(已故)、唐永泽、朱木顺(已故)、朱金贵

 

“你们的稿件我们舍不得扔!”

 

张首吉干事的传、帮、带,对我们起到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到这年底,我们逐渐能够独立写稿了,采写的稿件被报纸和电台采用越来越多。张干事教我们写稿的最大特点是要我们抓问题,抓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者说,针对问题写稿子。用现在的话讲,叫“问题导向”。抓问题——成为我一生的写作方法和工作方法。那年毛主席号召“反骄破满”。张干事抓住攻坚模范连“四次反骄,为什么还在骄字上摔了跤?”组织我们写了一篇7000多字的稿件,叫我连夜乘火车送到济南前卫报社去。报社非常感兴趣,车全宝编辑看了以后叫我修改。我一连大改并抄写了四遍,被《前卫报》用一个整版登载。改稿一个星期,我只睡了几个小时觉。改完通过后,车编辑送给我一张《啊!海军》的内部电影票慰劳我。我从珍珠泉礼堂看完电影出来,人疲劳得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张干事告诉我,前卫报社的编辑对我们“兵声”报道组,熟悉到只须看稿纸,就能分辨出哪是“兵声”的稿件。“兵声”投去的稿件,即使现在不能用,也放在桌子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琢磨琢磨。“你们的稿件我们舍不得扔!”编辑如是说。所以,我们投的稿,即使过了一年也有登的。

 

 

在安丘吃忆苦饭。左一:吴明田。右起:蒋士东、唐永泽、于江

 

“战旗”飘飘 “兵声”嘹亮

 

当时,我们26军给团报道组规定的主攻目标是军区报纸,师报道组就要主攻《解放军报》了。到1971年,我们报道组的战斗力越来越强,稿件上报纸成为家常便饭。我记得,这段时间《前卫报》仅整版登载“兵声”报道组的稿件至少有4次,如《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在哪里?》《掌握锐利武器,做好革命工作——安丘连学哲学用哲学的故事》。《大众日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烟台日报》等用我们的稿件也不少。甚至《解放军报》、《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光明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时不时采用我们的稿件。1971年春节前,安丘连受邀拉练回安丘,张首吉带着吴明田、唐永泽和我随连采访,写成通讯《重返战斗故乡》,《前卫报》整版登载,31日新华社以《军民鱼水情》播发,33日中央和省广播电台广播。《解放军报》还采用了我们报道组采写的军政一把手亲自动手抓军事训练、下连手记等稿件。那时候,26军的新闻报道工作在全军闻名,一个军在《解放军报》的用稿量超过一个大军区,“兵声”报道组在济南军区遐迩闻名。军内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战旗(26军报道组)飘飘、齐红(77师报道组)尽染、兵声(229团报道组)嘹亮、炮声(77师炮团报道组)隆隆……虽然我们当时只是“兵声”的一名普通战士,但我们从内心以“兵声”为傲。

 

 

前排左起:蒋士东、张首吉、丁怀华;后排左起:朱木顺(已故)、朱金贵、周继学

 

摇篮、学校、熔炉

 

团报道组和电影组是宣传股的掌上明珠。股长张福元对我们这些战士关爱有加,经常前来问长问短,嘘寒问暖,还几次单独请我到他家吃饭。他爱人做的龙须藻凉粉,滑爽可口,好吃极了,可惜这辈子再未吃到。野营拉练路上,有次上级命令晚上露营。张股长带着我们到村边的秫秸堆旁摊下地铺。睡到半夜下了小雪。早晨起来,被子上一层雪花。唐山地震那天晚上,他和我睡在文登县海边一个渔业大队仓库的楼上。凌晨三点多,我俩那张用鱼箱子拼起来的床铺嘎嘎嘎直响,所有人都被惊醒,看到楼顶挂下来的照明灯晃晃荡荡,“地震了!”那时我团正游泳训练。海里的螃蟹卖4分钱一斤,有天晚饭我俩吃了两脸盆。吃完他掏出一瓶黄连素,叫我吃上4颗。“要防止拉肚子!”他对我说。他还告诉我:每天吃上一颗维生素C和谷维素,对身体有好处。没想到用这方法治愈了我已患几年的肠功能紊乱,这病我在几家大医院求治都未奏效。转业后我想念张福元股长,曾打电话到吉林通化试图找他,没能找到。他在我心里,像一位慈祥的父亲,他的音容笑貌和动人歌声,经常在我的脑海涌现。

 

报道组像一所学校,一座熔炉,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和才能,得到各种锻炼。《战斗报》是我团战争年代创办的。我们在野营拉练路上办《战斗报》,除了采访、写稿,还学会了编辑、刻钢板、油印。虽然比别人多了一分辛苦,但从领导到战士,个个斗志昂扬,把《战斗报》办得有声有色,发到部队,很受欢迎。

 

我们报道组的几名战士都是从农村来到部队的,报道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虽然在1971年“9·13事件”发生,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团报道组就被撤销了,大家各奔东西,多数人下到连队,但我们在后来的人生征途中,越来越感到这段经历的弥足珍贵。

 

 

前左:蒋士东、张首吉、朱木顺(已故)

后左:陈福大、张剑仲、唐永泽

 

前排左一:丁怀华、左三:张福元、左四:蒋士东、左五:张首吉;后排左一:朱木顺(已故)、左二:朱金贵、左三:王成秀、左四:吕景龙、左五:周继学

 

 

作者:蒋士东,原229团一连副指导员、77师炮团组织股长、常州市人大研究室主任;来源:“我的战友我的团”第132022828日 转自鸡鸣书屋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