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朱亚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典出何处?
点击:  作者: 朱亚夫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1-08-30 12:00:29

 

 

名言警句,脍炙人口。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明末学者顾炎武之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典出老子《道德经》;“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句出宋代诗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然而,我们经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典出何处?究竟是哪一位‘古人’首先讲的呢?

 

确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名度颇高,好像已成为读书、旅游一类的“格言”,凡是读过几本书,游过几个景的,想必都知晓这句话。但在报刊上引用时,往往是用“常言说得好”、“古人云”等,一笔带过。有次,我将此名句试问文友,大家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是唐代“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有人猜是宋代兴游自然、踏遍青山的陆游,有人道是明代啸傲风月、游遍神州的徐霞客,还有人讲是清代那个“行年七十走天涯”的文坛寿星袁枚……其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明代文学家董其昌之口。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香光、容台等,松江华亭人。官至礼部尚书。他一生有著作多部,著名的要算《画禅室随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出自这本总结其一生绘画之道的书籍。《画禅室随笔》共分四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在卷二的《画诀》中。原文是:“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也。”他认为绘画虽然要有天赋,“然也有学得处”,也要靠后天的努力。如何努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是妙法。如此,胸中自会“脱去尘浊”,“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也”,作品就会栩栩如生。这样的叙述既鲜明又生动,论证的观点既新颖又独到。他又在以自己字号为书名的《容台别集》中,也这样论述说:“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原来这句有关旅游、读书的名句,到头来原来出自我们老上海董其昌先生,作为喜好读书、旅游的上海人,心里不免有些欣欣然。

 

细细想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可用于绘画,而且适用于读书、旅游,甚至还可用于有关哲学命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读万卷书,是理论研究,纸上功夫;行万里路,是实践躬行,足下验证。只要把这两者有机给合起来,真正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肯定会世事洞明,思想升华,登上真理的殿堂。同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人生的美妙之旅,欢乐之旅,精彩之旅。试想,人生在世,能真正做到读万卷书,阅尽天下好书;行万里路,游遍世界美景,岂非人生至乐、天大美事?!

 

不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典也有别解.在有些<名人名言><格言大观>中,注为宋代的刘彞所为。据悉,刘彞《宋史》有传,并著有《七经中议》、《居善集》等。刘彞是比董其昌早了几百年,但《名人名言》等书,都未在文中标明出自何书,这就难解世人之惑,故且存疑。

 

作者为上海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