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南昌起义,欧震担任第24师71团团长,之后随起义部队南下。紧接着,欧震担任第二十四副师长。
【欧震(1899-1969)】
按照很多文章的说法,1927年9月,当起义部队退至潮汕,在汤坑地区展开激战时,欧震阵前叛变,结果让起义部队遭到重创。不少观点认为,欧震的叛变,是南昌起义军南下途中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关于欧震阵前叛变的依据,主要来自两篇回忆文章。这两篇文章名为《张黄事变前后的粤局》和《再述陈济棠》,作者凌仲冕,系南昌起义时薛岳师的政治部主任。
【凌仲冕】
凌仲冕在文章中指出,当薛岳师部在汤坑被起义部队包围之后,团长邓龙光率领第一团,对起义部队展开了反包围。就在这关键时刻,起义军叶挺部营长(凌仲冕误以为欧震当时是营长)欧震阵前叛变,与蒋军部队里应外合,使得起义部队遭重创,薛岳部和邓龙光部因此获得汤坑之战的胜利。
除了凌仲冕之外,其他南昌起义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中,却无欧震叛变的只言片语。这让人很疑惑:如果欧震在如此重要的战斗中阵前叛变,众多亲历者不太可能集体忘却。
南昌起义大浪淘沙,出了许多开国元勋,也出了不少叛徒,这些叛徒的名字在许多史料和当事人回忆录中都能找到。比如二十军的副营长赵福生,率部逃跑的第十师师长蔡廷锴,二十军参谋长陈浴新,等等。欧震在南下时当副师长,职务很高,如果阵前叛变,应该会有所记录。
孤证不举,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记录,是不能光凭一个人的回忆而下定论的。但凌仲冕的说法,被人们广泛引用,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多次提及欧震叛变之事,应该说,这是缺乏考证的。
【蔡廷锴】
我们从欧震当时的职务来看,可以发现他很难具备“阵前叛变”的条件。
1927年8月,欧震随起义部队南下至抚州的时候,军事参谋团将欧震从七十一团团长升为第二十四师副师长。而欧震之所以晋升,实际上是“明升暗降”,这跟蔡廷锴的离队有关。蔡廷锴于1927年8月率部脱离起义队伍,起义军从蔡廷锴的叛变中吸取教训,决定适当调整一些干部,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聂荣臻回忆:“二十四师有两个团长不可靠,想换掉他们,又来不及安排。于是直到南下的途中才采取措施,将这两人改为副师长,离开他们掌握的部队。”聂荣臻口中两个不可靠的团长,一个是古勋铭,另一个就是欧震。
欧震当时不是党员,忠诚度显然是不够的。起义军对欧震已有防范,将他从七十一团团长升为第二十四师副师长,就是让欧震不能直接控制七十一团,防止他带部队叛变。
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回忆:“叶挺扣押了欧震和古勋铭,在撤退的途中,这两个人被调回军部监视。叶挺本想消灭这两个人,但毕竟曾一起出生入死,便不忍下手。”
据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晓:欧震虽然在撤退途中升为副师长,但处在监视之中,也没有掌握部队。在汤坑战役中,没有兵权的欧震,就算叛变,也不可能拉着队伍叛变,是不可能对这场战役的胜负产生关键影响的。
事实上,欧震并不是在汤坑战役中叛变的,而是后来起义军失败后,彻底脱离了队伍,倒向蒋军阵营。起义军被打散后,许多起义官兵另谋出路。有的返回家乡继续革命,有的留在潮汕当地,还有的投靠蒋氏,欧震就选择了后者。
欧震和起义军南下时的对手、蒋军团长邓龙光是同乡,欧震投靠了邓龙光。邓龙光对欧震很照顾,任命他为副团长,欧震从此成为蒋军的鹰犬。
【邓龙光】
客观地说,起义军在汤坑之战中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欧震个人是否倒戈,而是在于兵力对比和策略的错误。
首先,起义队伍进入广东后,兵力有1万多人,但是通过三河坝、潮汕分兵之后,投入汤坑战役的兵力非常有限。而蒋军投入汤坑战役的兵力,保守估计是起义军的三倍。兵力如此悬殊,本来就难以取胜。
其次,起义军南征广东的策略是错误的。在敌强我弱的局面下,企图通过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再发动一次北伐,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策略错误,局部战役失败毫不奇怪。
【三河坝烈士纪念碑】
欧震虽然不是在汤坑战役中叛变,但后来彻底叛变,这只是时间早一些、晚一些的问题。此人的投敌叛变,给红军造成了重大破坏和损失。他后来追随薛岳,红军长征时一路追杀昔日的战友,手上沾满鲜血。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忘却这个可耻的叛徒。
叛徒是没有好下场的。当1949年我军解放全中国的时候,欧震急急如丧家之犬,逃亡台岛,最终客死异乡。而他当年参加南昌起义的战友,有很多则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作者:钟一 来源:兵说视界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