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的革命的敬礼。”这是1935年3月20日,刘伯坚烈士就义前写给妻子王叔振的最后一封家书,字字句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字里行间浸透着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刘伯坚1895年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赴欧洲勤工俭学期间,和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底,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被推举为中共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团负责人。1926年8月,刘伯坚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应邀到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即原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刘伯坚于1928年重返苏联学习军事,期间出席了中共六大。学习结束后回国到中央苏区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刘伯坚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革命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初,刘伯坚率部队转移突围,在战斗中身中数弹,不幸负伤被捕。3月21日,刘伯坚英勇就义。
刘伯坚在狱中共写下四封家书,其中三封写给妻子的兄嫂,一封是写给妻子的绝命书。在他留给家人最后的书信中,言词间饱含拳拳父爱、鹣鲽情深,真实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义取大义的情怀,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不怕牺牲、一心报国为民的坚定信念和赤胆忠心。
不怕牺牲、一心报国为民,为民族复兴大业而慷慨赴死,刘伯坚用生命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支持和信赖的最重要原因。正是因为这个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凝聚起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坚守崇高理想信念与追求
由于工作需要,刘伯坚不得已与家人分离,舐犊之情更是让他对三个年幼的孩子非常想念。在写给妻嫂的家书中,刘伯坚多次提及孩子,信中详细描述和记录了两位幼子托付的地方和人家。这背后是一位身为革命者的父亲的深深牵挂,也表明斗争形势的艰难。
刘伯坚的家书不仅饱含牵挂,还对孩子们提出殷切期望:“诸儿受高小教育至十八岁后即入工厂做工,非到有自给的能力不要结婚,到三十岁结婚亦不为迟。”
刘伯坚为三幼儿所设想的人生之路,不是追求大富大贵、功成名就,而是希望“最重要的诸儿要继续我的志向,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继续我未完成的光荣事业”。在给妻子的绝笔信中,刘伯坚亦不忘嘱托把孩子养育成人,希望爱人“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革命事业”。
多年后,刘伯坚的二儿子刘豹生仍能回忆起自己被送走的那个夜晚,腿部受伤的父亲拄着拐杖站在漆黑的山间小路上,他哭喊着不愿离开的情景。他也曾埋怨过父亲的“狠心”,但在一遍遍重读父亲的家书后,渐渐读懂了父亲的赤子之心:有国才有家,父亲的爱是大爱,是一种超越于家庭之上的家国情怀。
刘伯坚用行动坚守崇高理想信念与追求,不仅为他的孩子示范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使命与情怀,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大任。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刘伯坚在家书中预见到了人生即将终结,但他坦然接受这一杀身成仁的结果,并拒绝家人设法营救自己。他在信中特别叮咛亲友们不要将他被捕之事告诉曾经的“友人”——原西北军高级将领冯玉祥以及国民党上层人士于右任等人,更不要请他们出面营救。主要原因在于,他深知自己“与他们走的道路不同”,不愿“丧失革命者的人格”。刘伯坚的这种向死而生,书写出一个大大的“人”字,彰显了伟大的人格力量。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伯坚保持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他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写道“为中国革命牺牲毫无遗恨”,表露出“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的决心。他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民族必能得到解放”。
刘伯坚“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四川的家“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鉴于三个幼子的养育还需要累及兄嫂,为此他信中恳请兄嫂的明达和理解,“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刘伯坚等革命先烈身上展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奉献牺牲精神,激励着无数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是刘伯坚对自己短暂一生最好的总结。刘伯坚将个人命运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紧密相连,毕生不懈追求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即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亦从不后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也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书写无愧革命先辈的精彩华章。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微信公号,原载《光明日报》2019年6月3日第5版,原文标题为《投身革命舍小家 报国为民取大义——读刘伯坚烈士家书》)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