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由艾诺拉 盖伊号机组拍摄的在广岛上空升起的核蘑菇云。
内部记录显示,美国高层政策制定者认为,迅速投下原子弹的目的是为了向斯大林表明美国有原子弹,促使斯大林止步于东欧,防止苏联进一步将铁蹄伸向亚洲,甚至控制日本的部分地区。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了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在日本长崎投下另一颗原子弹,两场核爆震惊世界,加速了二战结束的进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今年是广岛核爆7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广岛核爆是否必要的讨论从未消弭。美国流传着“感谢上帝赐予原子弹”的观点,认为广岛核爆迫使日本投降,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随着绝密文件不断被解密,广岛核爆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美国高层为何在战争尾声连续投下两颗原子弹?2006年,广岛核爆60周年之际,美国《亚洲教育》杂志(Education About Asia)曾专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约翰•道尔(John Dower),揭露广岛核爆的绝密档案,探讨核爆对日本、美国及全球的影响。时至今日,约翰•道尔在10年前的解读仍有现实意义。约翰•道尔是近现代日本史和美日关系专家,曾凭借著作《拥抱战败》获普利策奖。
1945年10月,广岛一片废墟,一颗枯树和大门的水泥门柱没有倒下。
EAA:战后初期,美国对广岛核爆的讨论聚焦于“核爆是否有必要”,这也成为美国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你可以简单说说,这一话题是如何随着时间演变的吗?为什么会一直占据着学术和公众讨论的风暴中心?
道尔:二战结束伊始,人们认为在广岛投掷原子弹是快速结束战争的必要手段,这很容易理解——如果1945年8月没有投掷原子弹,美国将不得不入侵日本,代价就是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因此,这句著名的“感谢上帝赐予原子弹”广为流传也就不足为奇了。随后,人们还补充道,广岛核爆不仅救了美国人的命,也救了日本人的命,因为美国入侵日本必然意味着大量日本人丧生。
然而,战争结束后不久,很多事实证明这些解释都太简单了。比如,人们得知在1945年11月前,美国没有任何进攻日本的计划,若有也只是针对九州岛发起相对小规模的进攻。针对关东地区的侵略计划定在1946年3月。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急匆匆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真的有必要吗?”
同时,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机构发布了一份著名的报告,总结称日本当时非常绝望,供应品短缺,所以1945年11月将不得不投降,即使没有广岛核爆或者入侵。换句话说,日本当时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濒临投降。虽然这只是一种观点,但是再一次让人们提出质疑。
这份报告还提及苏联参战的问题,时间在8月6日广岛核爆和8月9日长崎核爆之间。大多数美国人称,两颗原子弹结束了战争。很多日本学者和了解当时决策的人却一直认为,是原子弹爆炸与苏联宣战的双重冲击,促使日本领导人投降。
美国很清楚日本害怕共产主义,也知晓日本对苏联可能会参战并占领日本领土感到恐惧。日本投降后不久就有消息透露,美国一直在敦促苏联参战对抗日本,斯大林也承诺在结束对德作战三个月内将一同抗日。1945年7月,斯大林对杜鲁门总统说,他将在8月15日准备就绪,也就是许下承诺一月后。事实上,受广岛核爆刺激,苏联于8月8日宣战,正好是德国投降三个月后。
原子弹爆炸后,爆炸中心附近的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仅存这栋广岛县产业奖励馆。
对很多人来说,这些不同的事实很难让人简单地说“感谢上帝赐予原子弹——因为它挽救了50万或100万甚至更多美国人的性命。”原子弹爆炸后,日本并没有被入侵,当时日本已经命悬一线。苏联也即将宣战,所有人都知道这将给日本领导人巨大的打击。那么,为什么如此匆忙地在两个人口密集的城市投下如此具有杀伤性的武器呢?
196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曾经的绝密档案被解密,这个问题的一种答案浮出水面。内部记录显示,美国高层政策制定者认为,迅速投下原子弹的目的是为了向斯大林表明美国有原子弹,促使斯大林止步于东欧,防止苏联进一步将铁蹄伸向亚洲,甚至控制日本的部分地区。显然,这一新信息让问题复杂了,因为它表明广岛核爆并不仅仅是为了终结亚洲范围内的二战,而且也被视为对苏联的威慑,即美国历史学者加尔•阿尔佩罗维茨(Gar Alperovitz)所说的“原子弹外交”,效果延续到冷战时期。
此外,学者还挖掘到其他一些机密文件。例如,一旦战争结束,两党合作将结束,美国将回到以往的政治生态中。杜鲁门总统经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詹姆斯•伯恩斯提醒,意识到开发原子弹这一绝密项目非常昂贵,如果战争结束却发现这笔花费毫无用武之处,杜鲁门和民主党都将遭到共和党嘲笑。所以这里又多了额外的观点——国内的政治原因摧毁了广岛和长崎。
当然,也有更多的原因。例如,包括高层次科学家文件在内的机密记录称,原子弹这种新型武器非常可怕,远比人类想象的具有破坏性,我们应该向世界展示核武器是多么恐怖,从而避免战后的核扩散。也就是说,当时政策制定者甚至都没有谈及日本,他们谈论的是未来:我们开发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后要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所以有必要形象地展示这些武器是多么可怕。怎么做呢?将它们投放到确定的目的地——人口密集的城市。这些都是有道德的人,但是以道德的名义做的事情通常是可怕的。
一旦质疑“决定投放原子弹”的声音喷涌而来,很多令人不安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关于这些问题也有丰富的内部文件。通过放弃“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并保证日本的国家机构继续存在,美国可能说服日本投降吗?为什么这种新型武器可怕的破坏性不能在日本的军事目标上展示?在日本还没来得及回应广岛核爆和苏联宣战的双重打击之前,为什么有必要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二战后,一些知晓这一事件的科学家称,第一颗原子弹可能有必要,但是第二颗原子弹是战争犯罪。这些都是深刻的问题,与“感谢上帝赐予原子弹”这种论调截然不同。
EAA:你认为“核爆是否必要”的争议是否仍然是当前讨论的重心?谈及广岛核爆,是不是还应该提一些其他问题?
道尔:这些问题不会消失。一个原因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随时会失控的世界里;另一个原因是,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平民被看成战争的合法攻击目标。不谈论广岛与长崎核爆,你就无法谈论这些问题。
如果让你、我或者任何教育工作者来概括“二十世纪”,我们当然能说出一些社会进步,但是部分是技术和军事方面的进步,这些进步的一个结果是人类获取了前所未有的杀人能力。我们可以说,20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也有许多令人艳羡的地方。但是,20世纪也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大屠杀。
如果我们想要一些“象征性”或代表性例子,可以列出一长串屠杀事件名单: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广岛和长崎核爆,以及最近的许多次反人类犯罪,等等。很多美国人可能还会加上珍珠港事件,当然也有人可能反对将广岛和长崎核爆列入其中。但是我们心里明白,这些都是可怕的破坏性行为。这些屠杀事件残杀的大多数都是平民。
如果你认同“感谢上帝赐予原子弹”的观点,那么你肯定也会赞赏“归零地1945”(编注:9.11事件后,原意为导弹目标或核装置爆炸点的“归零地”一词,成为世贸中心一片废墟的代称。道尔发起的课程项目中,将广岛命名为“归零地1945”,即将广岛看作一个具体时间点上的特定“归零地”。)为什么所有美国人在听到“归零地”—— 9•11事件中遇袭的世贸中心时,会如此惊恐?难道反人类的9•11事件与60年前的两个“归零地”之间真的没有任何关联吗?
大多数美国人会说它们没有关联,因为一个发生在战争期间,而另一个则发生在和平年代;广岛原子弹是一种报复行为,而9•11是无端的灾难;广岛原子弹“拯救”了生命,而恐怖袭击者完全漠视生命。然而,道德、哲学、实践上的许多问题不能就这样被打发掉。我们如何面对针对平民的有意袭击?
可以说,从二战以来,对平民的袭击已经被广泛接受为一种自然、合法、恰当且必要的行为,是“全面战争”的应有之义,在根本上是一种心理战。德国人对英国发动的轰炸如此,日本从1937年起的侵华战争也是如此。最初,美国和联合国谴责这一行径逾越了文明社会的底线。然而,当我们更深入地卷入战争中时,英国和美国决定对一些城市中心发动爆炸袭击。在过去的五六年里,国际上有很多文献都在探讨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对德国的轰炸。作为历史学家以及有道德感的人类,我们如何面对如下事实:同盟国对德国发动的袭击造成了大约60万平民的遇难,而这一行为除了造成心理冲击之外并没有多少军事上的理据。
1945年9月,广岛,废墟中的日本民众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美国对日本的战争中,远早于广岛和长崎的核爆。日本对军事设施的“战术性”轰炸开始于1944年末,但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1945年3月,美国初步决定用凝固汽油弹来袭击东京。第一次空袭使将近10万平民遇难,毁坏了日本首都超过15平方英里的面积。从那时起,在广岛和长崎之前,美国已经有计划地用燃烧弹袭击了日本的60多座城市。
早在9•11前,历史学家就把此类行为称作“恐怖爆炸”。包括广岛和长崎在内,在空袭中遇难的日本平民共计约50万人。这对战争的胜利真的有帮助吗?不清楚。我认为,在诸如“正义战争”的语境中,我们有必要在更广阔、更深刻的道德、法律、宗教、历史视域下重新提出针对平民袭击的问题。这或许会在课堂上引起不安,但这是有益的,毕竟真正的教育就是要教人提出问题,并教人独立思考。
EAA:“归零地”(Ground Zero)这个术语在以前几乎仅指广岛和长崎核爆炸的震中,而现在却主要用来指美国的世贸中心。你认为,“归零地”这一术语具有多重涵义意味着什么?
道尔:我认为现在美国的许多年轻人恐怕都不知道“归零地”这一术语的来源。它是在1947年在美国媒体上流行起来的,而且一直与广岛和长崎的核时代相联系。1945年7月,新墨西哥州的三一点(Trinity Site)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当地的一座纪念碑上首次出现了这个术语。然而,在9•11事件后,美国人似乎不只是借用了这个词,而且还“挪用”了它,并抹去了它的前史。“归零地”现在指世贸中心和美国人的灾难。我们很少再谈论或思考世贸中心里那些非美国的遇难者。
这种对历史和记忆的抹煞令人震惊。如果你回顾9•11后的媒体报道,会发现所有人都在愤怒地质问是谁害死了这些无辜的平民。专家们发表了许多言论来指责野蛮的民族不尊重个体生命、肆意屠杀妇孺。“文明冲突论”成为一种时髦的论调,人们完全漠视了一个事实:针对平民的袭击是二战以来所有阵营的标准操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