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郝贵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改变世界
点击: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5-31 08:21:12

 

1.jpg
【作者按】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时,特别强调哲学与无产阶级的结合。他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人的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心脏是无产阶级。”恩格斯也说,要努力增强工人阶级的理论感。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主席在世时,就针对全党的学习状况指出,要认真看书学习,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我党懂马列的不多。他特别要求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哲学,并要求理论工作者“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上世纪60、70年代,全国掀起了群众学哲学的运动。当代中国更加需要全党和人民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此,笔者作为一名专业理论工作者准备把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详细系统地解读,以供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掌握。第一至六讲已发(见【相关阅读】),本文为第七讲,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正!

2.jpg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七

我们今天讲《提纲》的第七、八、九、十、十一条,重点是讲第十一条。

一、解读原文

第七条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这一条是第六条的继续和深化,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因而人的各种感情关系如友谊、爱、道德、宗教等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不存在脱离社会关系的永恒不变的感情关系。

第八条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一条讲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这是对第一条思想的延续和深化,再次明确阐述唯物史观的最基本观点,即社会社会的本质就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派生出来的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这一点构成了唯物史观的最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多处强调,人们要生存,要从事政治、文化、科学、艺术等社会活动,必须首先解决吃、喝、穿、住的问题,即必须解决从事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资料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生产活动。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为生产实践服务的解决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在阶级社会里,就是阶级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这就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它和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人口构成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

第二层: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观点,以及实践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一切社会意识,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科学还是谬论,都会在实践中找到它们的根源。马克思说:“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说明人类所有的意识内容包括神秘主义的东西即宗教神学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解释。这句话还阐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决定作用的观点。

第九条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这一条再次明确指出,离开科学的实践观,只是依靠对社会生活中的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主义的方法,根本不可能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以及各种社会意识的物质根源,最终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中去。所有的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他们一旦用直观主义方法观察和解读社会历史,必然是历史唯心主义。

需要指出,马克思这里提出一个“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概念。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说:“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上世纪80年代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后,哲学界部分人认为,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且这个提法及体系是照抄照搬原苏联的哲学教材,是形而上学的旧唯物主义体系,是偏离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本意的。他们提出哲学界要“返本开新”即回到马克思哲学的本意上去。于是借用马克思《提纲》中突出强调“实践”概念和这两段话,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应该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质是照搬照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派”),并以此取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们否定恩格斯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笔者当时也参加了这场争论。笔者赞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提法,但不能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概括,更反对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体”,不是整个世界的“本体“。主张“实践本体论”实际是把“实践”看做整个物质世界的本体,是根本否定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物质性特征,是把马克思的“实践”的主体性与物质性割裂开来,倒退到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体系。他们还以这种对马克思的实践观的错误解读,制造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认为马克思研究实践本体、恩格斯研究物质本体;马克思研究主体辩证法、恩格斯研究客观辩证法;马克思研究人学辩证法,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只是起了解释的作用,而且都解释错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是沿着恩格斯的思路坚持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以都是错误的。以这种错误的哲学为指导的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也是错误的。笔者多次写文章批判这种错误观点。(见笔者拙文《究竟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网上可搜索到)

第十条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这一条指明了新旧唯物主义对立的阶级基础,也是揭示了哲学的“阶级性”的显著特征。

马克思这里所说的“旧唯物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所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新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所创立的以实践为根本特征的把唯物主义应用到历史领域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马克思第六条揭示了人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里就是阶级的人。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也是“人”,他们必然也是处在一定的阶级关系中的人,他们的哲学思想也必然带有他们所代表的阶级的思想。“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狭义意义讲,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市民阶级就是指资产阶级。广义的“市民社会”是指“经济关系”、“经济基础”。如马克思所说,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这里说,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就是说,旧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就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哲学体系。马克思这里已经认识到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一种历史现象,它必然为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马克思这里所说的“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指消灭阶级对立的社会,而消灭阶级对立是被压迫阶级无产阶级来完成的。马克思这里的意思就是指他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面向无产阶级和消灭阶级对立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所以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离开阶级性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错误的。

第十一条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条是整个《提纲》的小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在哲学功能观上的根本区别。分两层意思:

第一层,指出马克思主义以往的全部哲学的功能观“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英国培根、洛克、霍布斯的英国唯物主义哲学,贝克莱、休谟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法国的笛卡尔的二元论,法国的狄德罗、拉美特里、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的唯物主义哲学、德国的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等。其基本观点多种多样,但是在对哲学功能理解上,用马克思这里的话说,都“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为什么这样讲呢?

第一,他们不懂得也没有真正揭示人与外部世界的真实关系即实践的关系,因而也不懂得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的。

第二,他们不懂得哲学思想和现实世界的真实关系,看不到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归根结底是现实世界中产生出来并反过来为现实服务的,看不到哲学理论和现实世界是一种动态的辩证的统一过程。他们把哲学看做脱离现实世界的只是哲学家自己头脑中产生的思想。作为哲学的观念、精神可以说明一切、解释一切,用观念代替一切,构成一切。所以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做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

第三,他们的哲学思想都是形而上学的,或者归根结底都是形而上学的。他们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思想,自觉不自觉地总是把自己的哲学思想、学说看做固定不变的永恒的终极真理体系,而按照这种体系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也必然是一种永恒不变的世界。看不到哲学意识本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无限变化的过程,更看不到哲学意识本身所反映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而他们把哲学的功能只是归结为去论证现实世界的固定不变的属性。因而这些哲学家所代表的阶级在没有取得统治地位时曾表现出对理论的执著追求,但一旦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就失去了对原有革命性意义的理论的兴趣,转而把理论演变为纯粹的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特别是统治秩序和既得利益的理论。

第四,他们哲学思想都是英雄史观,其价值目标和实现手段是依靠少数人并为少数人服务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更不懂得进行生产实践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他们把占人口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斥之为群氓、奴隶,任人宰割的工具,而把历史的决定力量只是归结为少数杰出人物和他们的主观意志。因而这种哲学思想不能够也不可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不可能为人民群众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服务。他们的哲学不是给予人民群众智慧的哲学,而是愚昧群众,只是一种束缚群众、压制群众、扼杀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哲学。

所以,马克思把他们对哲学功能的解读归结为“只是解释世界”、说明现实世界的合理性。实际是说明、解释现有的剥削、压迫制度、说明私有制度的永恒性和不可改变性。这是与这些哲学所代表的剥削压迫、统治阶级利益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层,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功能的核心、精髓归结为“改变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中学作文中就已经表达了理论研究要“干预生活”。他在1836年入柏林大法律系读书不久,受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对哲学发生了浓厚兴趣,如他所说“我渴望专攻哲学”,“没有哲学就不能前进”。他读了大量古希腊罗马哲学家的著作,他写“博士论文”也是哲学方面的,论文中有一句著名的论断即“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表明马克思对哲学的内容和哲学的概念有了极其深刻的理解。他在《莱茵报》期间,对那种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思维方式极其痛恨。这期间发表的论文中他说:“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哲学要“浸进沙龙、神甫的家、报纸的编辑部和国王的接待室,浸进同时代人的灵魂,也就是浸进使他们激动的爱与憎的感情里。”马克思在《莱因报》被查封之后,又从社会的大舞台回到了书斋,对他在办报期间所接触和观察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理论问题潜心钻研和深入探讨。后他在致青年黑格尔派重要成员卢格的一封信中谈到:“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到目前为止,一切谜语的答案都在哲学家们的写字台里,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张开嘴来接受绝对科学的烤松鸡就得了。现在哲学已经变为世俗的东西了,最确凿的证明就是哲学意识本身,不但表面上,而且骨子里都卷入了斗争的漩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是以空论家的姿态,手中拿了一套现成的新原理向世界喝道:真理在这里,向它跪拜吧!我们是从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新原理。”“这样,我们就用一句话来表明我们杂志的方针: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这是既为了世界,也为了我们的工作。这种工作只能是联合起来的力量的事业。问题在于忏悔,而不是别的。人类要洗清自己的罪过,就只有说出这些罪过的真相。”马克思后来接受了空想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思想,但“消灭私有制”需要科学论证,需要物质途径、物质力量,物质的人,也就是需要无产阶级。所以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他还说:“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

正是在马克思以上对“哲学”本质及功能认识深化的基础上,马克思这里概括哲学功能的核心、精髓思想是“改变世界” ,它包含四点内容: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使命和根本目的不是维护现存的事物和现存的社会制度,而是改变现存的事物,是不断推动事物前进变化的哲学。再具体化些,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也就是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功能不是绝对地排斥“解释世界”的含义,而是包含于其中。它有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改造世界”是在既定的物质和客观条件下,研究现状、研究规律、研究条件,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其二,“改造世界”不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改变一切,是改变世界中一切错误、落后、保守、腐朽、反动、愚昧的东西。所以必须对现存的一切进行科学的分析、说明、揭示,说明什么是正确与错误,什么是先进与落后、什么是进步与反动。不用对立统一说明现实生活在的对立现象,就不可能正确改变世界。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根本途径必须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它的价值目标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宣言》指出,我们的运动是多数人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也就是说,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要与群众、与物质力量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以往的有英雄史观思想的理论家、学者永远达不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永远不可能“消灭私有制”。如空想社会主义。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内容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包括人本身。

“世界”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生产力、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及相对对立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主观世界包括人本身,包括阶级自身、政党自身,每一个人头脑中的形形色色的内化为自身素质的知识、能力等观念形态。因为组成世界的主体、客体都是变化的,都是实践的对象。外部世界的变化反映到人的头脑中,也要求人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人自身素质、能力的变化。而人自身素质能力的改变也更好地改造和改变外部世界。我们周围世界的发展变化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二、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问题上的内在的本质规定及其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人类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哲学学说,其基本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由此导致功能作用上的有所区别。但马克思主义以往的旧哲学有共同点,马克思这里把他们都界定是说明、解释世界,实际是说明现有世界的永恒性和合理性、不可改变性。他们有时也在否定和改变一种社会制度,但他们把所建立的新的社会制度也看做永恒的不可改变的。马克思主义从事物发展变化的永恒性,说明一种事物或一种制度的存在永远是暂时的、有限的。哲学是说明一种事物存在的暂时的合理性和变化的绝对性,以及为一种新的事物和社会制度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具体说,就是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必然性、暂时性、合理性,以及最终被消灭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观念就是为无产阶级“改变世界”和“消灭私有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精髓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一般讲,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这完全正确。笔者还认为,群众史观或者说使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笔者这里又提出一种观点,那就是“改变世界”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而且前两种精髓也已经包含在第三点之中。因为科学地解释世界就是实事求是,没有实事求是就无法改变世界。同时改变世界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不讲清楚“改变世界”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就不能完整解释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科学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世界”,包含了前两个精髓,也揭示了三个精髓之间的内在联系。离开“改变世界”孤立地讲“实事求是”和“群众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把实事求是、群众观点和改变世界割裂起来的错误倾向。

(二)现实意义

1、明确哲学“改变世界”就是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这里的“改变世界”具体是指无产阶级、共产党人的“改变世界”。其内容在《宣言》中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再次强调了这一思想。前苏联践行了这一初心、使命,通过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把苏联建设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也正是由于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背叛,丢弃了“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目标,导致苏联解体。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一大党纲就规定党的初心、使命就是消灭私有制和消灭阶级,且取得了极其伟大辉煌的成就。特别在建国后,把一个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东方的历史巨人。但毛泽东去世后,有些人打着“改革”旗号,不是沿着公有制的道路继续前进,而是改公有制为私有制,这岂不是又回到私有制的道路上去了吗?这种所谓“改革”实践已经证明,由此给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性。唯物史观认为,任何发展生产力、任何促进人民幸福和民族、国家发展不能离开所有制。毛主席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种社会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的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去搞私有化的所有“改革”实质是复辟倒退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去。这样的所谓理论研究不是“改变世界”,而是回到旧哲学的“解释世界”,继续说明、论证和维护私有制。这绝对不是共产党人的哲学思想。

2、坚持哲学的“改变世界”功能观,就是科学解释中国当今社会需要改变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就是整个社会是非、美丑、善恶观念的颠倒达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官员讲话、官方媒体天天讲马克思主义、讲党的领导,讲社会主义,讲政治,讲社会主义改革,但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党的领导、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政治、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等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思想都讲不清楚,何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当今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思想极其混乱。私有观念以极其快的速度在中华大地蔓延和泛滥开来,特别是住房、医疗、教育市场化,毛泽东时代积极向上的“人人做奉献”“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的社会风气整个被颠倒。面临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尖锐激烈的斗争状况,马克思主义学者绝对不能回避之,也应该勇敢地站在斗争第一线,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理论科学地说明解释之,拥护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批判什么。不会科学解释现实或者只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所谓词句替现实中的错误、邪恶、荒谬的东西作辩护,这种所谓马克思主义学者绝对不是合格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3、必须坚持哲学与群众结合

改变世界的主体既然是人民群众,那么就必须坚持哲学与群众的结合。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如何结合?从哲学工作者来说有三点:一是自己带头读好马列毛主席的著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精髓原原本本讲解给群众。自己读歪了,把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解读宣传给群众,这种所谓的“哲学”不可能真正与群众相结合。二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自己带头,自觉运用哲学理论分析认识现实问题。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革命性,带头批判各种错误思潮,要做理论战线的董存瑞、黄继光、杨根思。四是不断改造和发展自己,始终保持无产阶级的立场,不要永远把自己都看做群众的先生,要永远自觉向群众学习,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从群众角度讲一是要努力增强理论感,认识科学理论在实践中的科学指导作用,提高学习理论、学习哲学的自觉主动性。二是要老老实实读马列毛主席的书,正确理解学原著和学者辅导之间的关系,完整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观点。三是自觉应用到实际生活,把哲学转变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这也是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目的。

4、必须坚持主体的自我改造思想,把改变人、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极其重要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这里所说的“改变世界”包括改变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本身。毛主席对此讲得非常清楚。共产主义实现不仅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私有制、阶级的消灭,也包括人自身而全面的发展。《宣言》也讲到了这一点即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只有人发展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发展了,才能实现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毛主席特别重视这一点,他强调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批评与自我批评、斗私批修等思想都是强调人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完整。人的自我发展、改造不能离开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不能离开现实社会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人的自我革命和自我改造。同时从这一理论作为出发点,理解和认识学习的本质。学习不单纯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能力的过程,是使学习主体得到改造、发展、提高、完善的过程,是不断增强主体性的过程。必须从人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不是单纯从知识和文凭的获得去解读学习的本质,要努力树立素质学习、科学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等现代学习观念。

【相关阅读】
郝贵生:马克思为什么要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

郝贵生:马克思提出和阐发科学实践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二

郝贵生:阐发真理的本质与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三

郝贵生:改变环境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

郝贵生:宗教的根源与阶级斗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

郝贵生:人的本质、本性究竟是什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