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韩喜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命运紧紧相连
点击:  作者:韩喜平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  发布时间:2019-10-05 09:29:00

 

1.webp (18).jpg

回观与反思中国共产党98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其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中国不同阶层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殖民掠夺和寻求国家富强的探索中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够由最初的几十名党员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以贯之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近百年的历史解答和实践检验,深刻地演绎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催生中国共产党诞生、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进行伟大创造的历史图景,清晰地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内在关系。全面检视和正确理解两者互动的历史逻辑,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行,具有重要的镜鉴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传入中国催生并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自此中国的面貌开始发生根本改变


历史的发展绝非偶然,而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传入中华大地,并与中国共产党结缘,同样也不是偶然。

近代中国面临的时代课题、严峻考验以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改变当时社会状况、完成使命的早期探索,呼唤着引领中国社会变革的科学理论和先进力量。历史证明,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局面,必须要有先进力量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依然深陷于贫穷、落后、动荡、混乱的中国人民,迫切渴望和需要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理论,给予启迪、引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改造社会的科学学说,具有超越国度和跨越时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为正在艰难中孜孜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特质来看,它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它占据着科学真理的制高点,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描述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进一步从实践维度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穿透力与现实价值,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正在苦闷和黑暗中艰辛探索着种种问题和革命方法的中国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希望和曙光,并由此开始关注和介绍指导该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并促进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深入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和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召开。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举起了真理的火炬,更大范围内吸引着为民族救亡图存的先进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苦苦探求救亡图存民族独立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一个全新选择。

到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时,短短六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有5.79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人民找到了自己翻身解放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奋斗带来希望,具有强大吸引力、生命力。正如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曾说:“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十到十二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的观察力,便可以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奉为圣经。”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指引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改昔日的徘徊和迷茫,开始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追求平等、富裕、自由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催生并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变革社会、改造世界的理论,不是僵化的教条。恩格斯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4页)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肩负起民族振兴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时,必然要考虑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把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移植入中国的土壤,成为指导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尝试了以不同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挫折与成功、在总结了教训与经验之后才逐渐实现的。

以错误的态度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及由此在中国实践中遭遇的挫折与教训,说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党的早期历史上,由于其思想上的准备不足和理论上的修养不够等因素,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照搬教条、不顾中国具体国情的倾向。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者一度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坚持认为“城市武装暴动”是被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可以原封不动地拿到中国加以运用。一定时期内正是这一思想占据上风,致使党领导的数次武装起义受挫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深入剖析这些错误思想的实质就在于其只会僵化、片面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研究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具体地分析中国的革命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及由此在中国实践中取得的成功和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者、经验主义者不同的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为原则,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为中心来认识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学习和借鉴已有的实践经验。他曾指出,“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我们所要的……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2页)毛泽东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认识到通过攻打大城市夺取革命胜利的俄国方式不适合中国,只有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革命力量才有可能得以生存、发展,从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以及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启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与中国的国情和具体实际灵活地、具体地、辩证地结合起来。而且,在经历了革命的挫折与成功,汲取了革命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水平、理论修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个方面都开始成熟起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更加坚定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在193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正是在这一命题的导向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生产、建设等多方面探索出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比如,毛泽东结合中国传统军事和西方军事理念与中国具体实际提出“人民战争”“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经济领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体系,进行土地革命,等等。这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更加牢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更加广泛地在人民群众中传播,有力地团结了社会各阶层,极大地动员和调动了人民群众参军参战的革命积极性。

到1945年中共七大时,中国共产党已有121万名党员,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91万,民兵220万,解放区的人口达到9550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达18个,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军队规模、解放区面积呈井喷式发展,极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中国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认为的,“中国革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革命,推动人类最大群体进入新的秩序”。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展现,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了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发展的理论。根据时代的变化,总结新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回答新的问题、回答时代和人民之问,不断解放思想、廓清困扰实践发展的迷雾,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进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

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回答和解决系列重大问题中创新指导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鲜明的理论品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明确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力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顺应时代发展,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推进伟大的实践。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球挑战性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大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这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发展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不断发展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发展的历史。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而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不断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同样需要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更加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民族人类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深化新认识、探索新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冷静分析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根植于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以崭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光辉篇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新高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主法治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大国外交阔步向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当代中国,我们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要的任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为辅助读本,把“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作为核心内容,学习、理解和把握新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论贡献、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从而对其形成系统全面的理性认识,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指导实践的效果。其二,以贯通的思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学习,深入把握它们之间的思想连贯性、内容交融性,深入把握它们蕴含的科学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优良作风、为民情怀等,并一以贯之地坚持和传承下去,以增强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和理论自觉。其三,以搭建和创新多种载体形成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合力。通过组建理论宣讲团等多种方式,为各个层次、各个界别的党员干部系统解读和讲授新思想的形成背景、核心要义、理论架构、世界意义、时代价值等,架构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大党员干部间的桥梁。借助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和载体,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扩大其在基层党员乃至全国人民中的受众面。

思想上的统一是行动上一致的基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必将凝聚起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自“红旗文稿”)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