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东院头村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强村富民路
外出打工和回村种地,选哪个?烟台栖霞市蛇窝泊镇东院头村村民的选择很坚定:回村种地。
这个问题放在几年前,或许还有不少村民会犹豫。作为一个区位优势不明显、资源不丰厚的乡村,东院头村只能靠地吃饭,曾一度接近贫困,外出打工成了不少村民的首选。但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村容村貌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了留下。
东院头村
引发变化的,是该村基于现代农业发展而实行的探索。
农民和农村,是基于土地而生的,要发展,也不能完全脱离土地。穷则思变的东院头村,在不脱离土地的前提下,东院头村在烟台率先提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不仅开启了自身发展的重要一步,也为烟台的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发展模板。
大胆探索 让农民敢于做出改变
为什么要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东院头村党支部书记林贤的回答是:政策的引导,发展的必须。
作为苹果大市栖霞的基层乡村,东院头村也主要以苹果种植为主。全村300多户4000多亩地,主要向苹果要收成。但平均每亩地五六千元的收入,在林贤看来,距离富裕还相差甚远。更重要的是,苹果种植到现在,已经开始面临“三老”问题,即人老、树老、管理模式老,有地无人种、种地没钱赚的问题逐渐显现。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但要如何变?2012年底的一次交流学习给了东院头发展的契机。
2012年底,蛇窝泊镇党委带领各村“两委”成员去学习土地流转经验,合作社和土地流转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但合作社到底是什么,如何运作,没有明确的规定。当时的合作社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单纯的挂牌申请补贴,另一种是个人成立的合作社,以销售农资材料为主。但这两种模式都只能推动部分人致富,无法促进整个乡村的发展。合作社有没有第三种模式?
有!经过多方学习和思索,林贤和村“两委”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合作社模式: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我们的目的是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由党支部领办,把群众的力量聚合起来,把生产资料聚合起来,通过共同发展切实让村民尝到增收致富的甜头。”林贤这样表述发展的初衷。
要实现共同发展,首先要打消村民的疑虑。面对村民“合作社不就是大锅饭”的疑问,村“两委”请来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院长李中华,面对面给村民们讲课,到底什么是合作社,新农村发展需要什么?
11月份的烟台天气已经很冷,在村委大院里,李中华讲了3个小时,期间,没有一人离开。当晚,村“两委”开展成立合作社摸底调查,选择同意的村民超过75%。
村里至今保留着当初的统计表。村民刘永刚的统计表上,留有这样一段话:“2020年不到,我村就面临劳动力极度短缺的情况。土地不等于劳动力,精细化、统一化、机械化大势所趋!村民若想富,必须改变思想!”
说干就干!由党支部领办,群众以土地或者资金入股,一亩地折合成8000元、8000个股份,1块钱折算成1个股,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入股,短时间内筹集到了2200万股。
东院头村成立的合作社
借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带着村民的信任与期盼,2013年3月,烟台市第一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烟台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在东院头村成立。东院头,迈出了抱团发展、富民强村的关键一步。
回顾发展的最初,尽管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模式可仿制,但东院头村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始终充满信心。“现阶段要发展农业,必须走规模化、信息化、机械化的道路。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群众重新凝聚起来,把分散的资源组合起来,既能让老百姓富起来,也能让老百姓放心干下去。”林贤表示。
一心为民 实现全村共同发展
这几天,东院头村的村民干活儿格外有干劲。5月上旬,该村召开了社员大会,计划今年6月28日进行分红,每亩地分红4000元,加上今年合作社提供的肥料,每亩地合计可以分红5050元。“要拿分红了,高兴啊。”村民刘翠珍笑呵呵地说。
66岁的刘翠珍家共有8亩地,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入社4亩地,准备过两年把剩余的4亩地也入股合作社。“年纪大了,自己种不动了,交给合作社,省心也放心。”
尽管还是壮年,村民林成松也开始未雨绸缪。除了已经入社的4亩地,他也准备陆续将手头的地入股合作社。“从目前发展来看,合作社效益在逐年提升,比自己种地要划算。用土地入股合作社,也给养老多了一份保障。”
让农民看到切实的发展,让大家切实享受到发展的红利,是东院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坚定的目标。
合作社的成立,激活了土地、资金、果农等生产要素和村级发展潜力。成立合作社后,流转来的土地上原有的果树品种被淘汰,引进先进品种矮化自根砧苹果,同时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宽行密植、透光通风,实现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管理,大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品质,每亩地净利润从原本的五六千元增长到3万元以上。
东院头村果品合作社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最重要的原则是农民利益最大化。”林贤表示。
在收益分配上,每年从纯利润中,首先提出5%的公积金,用于合作社发展和弥补亏损,盈余部分用于二次分红;再提出3%的公益金,做公益事业和职工培训,剩下的92%,全部按股对社员分红,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这个比例至今仍为烟台各类合作社最高。
在保障农民收益上,该村还实现多重收益。入社村民除每年获得稳定“分红”外,公积金盈余还可再分红。村民可优先到村里3个企业和示范园打工赚钱,按照市场价格付给劳务费,这样算下来,每亩果园可为老百姓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入社果农还可享受合作社统一提供的低价农资,与零散种植相比,合作社每年可减少成本支出100多万元。此外,在村级集体增收方面,该村把多整理出的土地和集体的水塘、荒滩等折合成股份,成为村集体每年的稳定收入。
去年,村集体收入7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3万元。与许多富裕乡村相比,这个数值可能还有些寒酸。但对东院头村的村民来说,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发展的成绩,也在发展过程中看到了产业兴旺、群众富裕的光明前景。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暴发户,没有贫困户,让全村都成为富裕户,让大家稳稳的致富。”林贤的话,不仅是党支部的心愿,也说出了全村的心声。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农民由“分”到更高层次的“合”,农民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收益,也尝到了发展的甜头。
居安思危 争做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回顾东院头村的发展历程,其振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个想事干事、善作善成、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
如果给东院头村的发展绘制一幅曲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起—落—起”的历程。
身处拥有丰厚红色资源的栖霞市,东院头村曾多次获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村一度成为“三无”村:没有村党支部,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村里没有一点水泥路面。
从先进村到垫底村,东院头在落后中迫切寻求着改变的契机。
2011年,蛇窝泊镇重组了该村党支部,也重启了东院头的发展引擎。
新成立的村“两委”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群众最关心的难题入手,牢牢抓住推动发展和百姓生活这个根本,短时间内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修建了漫水桥,结束了该村蹚水过河的历史;清理堆填数年的月牙河里的垃圾,让垃圾河重新恢复河清水美;开展村路硬化、光伏发电、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在合作社收益中开辟公益金,全村70周岁以上老人均可免费入住敬老院……一系列惠民实事,暖了群众的心,也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开展一切工作,都要以保障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让他们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党组织才有威信力,乡村发展才有向心力。”林贤表示。
2016年该村重新获得山东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老百姓对村庄发展有了盼头。2018年获得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称号,这也是栖霞市唯一一家获得该称号的村级组织。
东院头村获得的荣誉
从倒数第一到第一,东院头村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杆大旗的指引下,摆脱了落后的“帽子”,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
党组织通过服务百姓实现村民的凝心聚力,村民的凝心聚力又助推了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合作社成立时,超过75%的投票,正是该村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有力佐证。
“村‘两委’真心为老百姓着想,是我们村民的福气。跟着他们干,我们有信心。”村民林凤花说得朴实而真挚。
如今的东院头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着。抓住栖霞市推进果品产业更新换代机遇,新建数百亩苗木基地,成立生物菌肥厂、生物制剂厂、生物菌种厂,壮大集体经济。
如果说最初的变迁是穷则思变,那么如今的发展则是居安思危。
历经发展的起落,如今的东院头村深切感受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性。打开东院头的发展规划图,发展目标清晰可期:力争在2020年吸纳全体村民加入合作社,保障农民有合作社入股分红、务工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三块收益,在3到5年内实现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集体年收入达到600万元以上,力争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道路,是适合东院头的发展之路,我们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实现村民和集体的双丰收,争取在乡村振兴的荣誉墙上留下东院头村的名字。”林贤表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在烟台率先提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栖霞这个村大胆蹚出富民路
2019-06-26可推广!烟台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升组织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19-03-30•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