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权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就必须不忘初心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
一、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总体思想的昭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总体思想。
习总书记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总体思想昭示我们:文化虽然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但它反过来又给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伟大的影响和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因此,建设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
习总书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总体思想昭示人们: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源远流长,熔铸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中,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创造,就是对中国现代革命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创造,就是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反映、把握和讴歌,就是对否定、诋毁、解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为的抵制、反抗和围剿。
习总书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总体思想昭示人们:文化为什么人和为什么社会服务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首先就是为人民的主体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服务的;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习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总体思想昭示人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仍然是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上的香花和毒草需要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辨别,艺术上的香花和毒草也需要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辨别。因此,只有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习总书记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总体思想昭示人们:有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就会有非社会主义的文化。当前,主要的就是封建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腐蚀和侵蚀。因此,为了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
习总书记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总体思想昭示人们: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然有文化糟粕。因此,对于文化,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决不能因反对封建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就虚无中外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不能因吸取中外文化的精华,就对中外文化实行“兼收并包、思想自由。”
习总书记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总体思想昭示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资本主义必然会去占领,共产党必须毫不动摇地掌握中国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
二、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承继和弘扬中外优秀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13页)因此,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必须承继和弘扬中外传统文化,就在于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民性和革命性,就在于中外优秀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血脉,就在于中外优秀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因和养料。
那末,到底怎样才是承继中外优秀文化呢?
答案是:只有像毛泽东那样,才能继承和弘扬中外传统文化。
毛泽东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典范。
毛泽东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这一点既让他的信奉者顶礼膜拜,也让他的反对者自叹不如。
例如,反毛人士李X就这样感叹:毛泽东著作“中国古籍则信手拈来、满目皆是,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到诗词曲赋、历史小说、各家笔记等能找到成百条成语典故。”
右派公知朱XX对他那些侈谈文化的“朋友”说道:“你们讲文化哪一个也不是毛泽东的对手。”
毛泽东不仅有深厚的中华传统功底,而且“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毛泽东的诗词,很可能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后的绝唱——一阕《沁园春.雪》不仅将中国古诗词推向了新的高峰,而且同时也将现代诗歌推向了高峰。
毛泽东的文章,则即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即是“大白话”,又是“新古典”——一篇短短的《为人民服务》,不仅体现了古文的经典程式,而且成了现代白话文的范式;不仅躬行古人“文以载道”的思想,而且发扬光大了古人的思想:从一个平凡普通的八路军战士身上提炼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因此,只有像毛泽东那样,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肥壤沃土,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树发新枝,枯树绽绿芽”,也才能让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民族的、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是重铸中华文化之魂的大师。
什么是中华文化之魂?就是孔老夫子的“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就是孟老夫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就是屈原老先生“九死而未悔”的爱国精神,“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生情怀;就是司马迁先生忍辱负重、不辱使命的毅力;等等。
正因为中华文化有其独特的灵魂和精神,才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瓜瓞绵绵、延续至今的民族。近代中国之所以被帝国主义架几架大炮就被打得满地找牙、体无完肤,就是因为近代反动统治阶级磨灭掉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重新走上伟大复兴的道路,就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塑了中华文化之魂,造就了感天动地、永垂不朽的现代中华文化精神。
因此,只有像毛泽东那样,重铸和光大中华文化之魂,才能留住中华文化之魂 ,也才能使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精神。
毛泽东是批判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
中华传统文化称得上是一个“大杂烩”,当然具有民主性、革命性并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除此之外,还有宣扬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文化,宣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人类不平等文化,诬蔑劳动人民和妇女的文化,还有鬼神文化、算命文化、娼妓文化、小脚文化、淫秽文化,乃至吃里扒外、里通外国的汉奸文化,等等,可谓精华与糟粕并存、香花与毒草共长。
因而毛泽东一再强调要“清理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的兼收并蓄。”他认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总结,孔夫子的很多话都是好话,现在看起来也都是好的,但是拿到现实社会里那种复杂的矛盾他都处理不了,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又都是废话屁话”。
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像毛泽东那样科学地对待,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凤凰涅槃”,也才能让社会主义文化健康有序地繁荣发展。
毛泽东是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的典范。
毛泽东高度赞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外国的文化“拿来”研究,好的、适合中国的吸收,不好的、不适合的剔除。对此,毛泽东曾经提出过一套方针:“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85页)
毛泽东的这个方针,也是实行的“两分法”,“它同一切别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结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个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是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文化,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06-707页)
因此,只有像毛泽东那样,才是对外来文化的最好的学习和吸收,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外来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服务。
三、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发扬光大中国革命和建设文化
毛泽东曾经指出:“共产主义是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86页)可以说,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条“红线”的指引下,发展壮大繁荣起来的。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根本指导使中国文化站在了世界文化的制高点。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照耀人类前进的灯塔,是投向人间的真理之火,“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的革命文化也从此焕然一新,并由中国革命文化发展到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是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国家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说他是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理论,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文化。说他是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因为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社会主义文化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开展的,成就也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因而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胜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才从成绩不大、走向较大,才赢得光辉的未来,才能站在世界文化的制高点。
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当代精神文化。
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创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这些人间奇迹,反过来又成就了中国共产党永垂不朽、感天动地的精神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文化,一般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坚贞不屈、刚正不阿、大义凛然、大气磅礴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所压倒的精神,孜孜以求、不懈奋斗、上下求索、精益求精的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有错必改的精神,体恤民情、平易近人、虚怀若谷、诲人不倦的精神,胸怀祖国、放眼全球、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为依归的精神,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临危不惧、嫉恶如仇、忍辱负重、视死如归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文化,团体的就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重上井冈山精神,等等;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文化,个体的就是:张思德、白求恩、马锡五、董存瑞、刘胡兰、黄继光、罗盛教、杨根思、雷锋、王杰、杨子荣、焦裕禄、王进禧、甘祖昌、谷文昌等即平凡又很不平凡的先进人物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文化,已经作为人类最大气、最美好的文化融进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血液,成为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并且必然会成为人类的终极价值而永葆青春和永放光芒。文化因有灵魂而不朽,因有精神而葆其青春,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中国当代精神文化,不仅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和动力。
社会主义文艺是为人民大众和社会主义服务的。
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42年,毛泽东就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在毛泽东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文艺发展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中国现代文艺工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高度,曾经掀起了一个接一个的“写人民大众,学人民大众”的热潮,不仅产生了一大批熠熠生辉的文艺作品,而且这些文艺作品也真正成为了人民大众的文艺作品。
小说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金光大道》、《海岛女民兵》、《沸腾的群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东方》等,发行动辄就是几十万册、上百万册,有的小说发行量竟达到了上千万册,这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小说发行数。
戏剧如《打铜锣》、《补锅》、《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龙江颂》、《红色娘子军》等;
电影如《洪湖赤卫队》、《怒潮》、《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难忘的战斗》、《闪闪的红星》等,观众动辄就是亿次、几亿次,有的甚至达到数十亿次,这也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收视率”。
当然,在看到社会主义文艺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并不违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艺发展,走过一段弯路,但瑕不掩瑜,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主流是好的,方向是对的,是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艺生活的需要的。
文化化和知识化的人民大众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力军。
要让文化成为人民大众的文化:
就必须让人民大众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民大众。千化万化,没有文化不能化。过去的文化垄断在少数剥削阶级手里,人民群众事实上成为“睁眼瞎”和“喑哑的人群”;只有让人民群众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群,才能让文化真正成为人民大众的文化。
就必须让人民大众成为有觉悟的人民大众。有觉悟的人民大众,就是要具有唯物辩证法头脑并具有阶级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集体意识、社会意识的人民大众,只有这样的人民大众,才不会成为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的俘虏,才能真正发出人民大众自己的心声。
就必须让人民大众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只有让人民大众博学之、审问之、笃行之,才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就必须让人民大众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人民大众成为了文化创造的主体,才算是真正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必然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化和知识化;也只有使人民大众文化化和知识化,才能社会主义文化“化”起来。
四、改革开放时期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指的是改革开放开始至改革开放新时期之间这段时期。“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在理论方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产生和形成,又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
在国家意识形态方面,基本坚持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特别是在苏东改旗易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国际大环境条件下,“中国拯救了社会主义”,从而拯救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已经显得难能可贵;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不仅促使马克思主义逐步深入人心,而且促使全世界“社会主义有点潮”,更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值得骄傲的成就。
在价值观方面,党和国家在大力推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后来又提出了“八荣八耻”的价值观念,现在又形成了富强、民主等“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出和坚持,对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文明程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还在贯彻和执行,基本还在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和烂漫主义的文艺创作导向,建立了一支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唱的文艺家队伍,形成了一批反映时代心声、人民心愿的作品。王树增的《长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张肖灵的《浴血大别山》等小说读来令人遐思、血脉贲张;彭丽媛、郁钧剑、阎维文等人的歌唱叫人向往军营、热爱祖国;《亮剑》、《长征》、《血战湘江》、《换了人间》等电影电视剧让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业艰难、百折不饶,等等。这些作品赓续革命文艺,在改革开放时期谱写出了新的华章;这些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给人民以启迪教育、情爱欢乐,是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精华。
在文化教育方面,全国基本普及中等教育,基本实现了大学教育大众化。这是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的全民化、大众化,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也提升了全社会的一些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事业和产业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公共文化体系在逐步完善,文化惠民工程在大力推进,社会文化企业似雨后春笋。电影电视电信,早就是“老三件”,微信、微博、博客,也已是百姓寻常事。这些事实表明,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大踏步地赶上世界时代的步伐,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上迈进。
五、改革开放时期文化领域存在的问题
成绩和问题,从来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我们在看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我国文化领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有些更是颠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在意识形态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被严重弱化。
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一些人公开宣称马克思主义不灵了。他们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过时了,可又认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教科书”;他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空想,可是他们又不全面系统阐明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
二是一些人公开宣称中国要进行资本主义的改革。例如,前党总书记赵紫阳在他的《改革历程》中就自供:“过去认为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代表大会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事实上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民主制度完全流于形式,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少数人甚至是个人政治,倒是西方的社会民主制度显示了他的生命力。看来这种制度是现在能够找到的比较好的能够体现民主、符合现代要求而又比较成熟的制度,现在还找不到比他更好的制度”。“所以,在中国目前条件下,首先必须确定政治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实行这种先进的政治体制改革,并且朝着这个目标进行改革”。
三是一些人公开宣扬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他们认为历史终结了,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的市场、民主和自由,从此,市场、民主和自由的“理性之光”将照彻环球,引导人类走向终极。
四是一些人虚无社会主义的历史。例如,于幼军就像个历史判官对现实社会主义作了这样的判决:“可惜,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在后人的实践中被片面理解和扭曲走样了。苏联在推行集体农庄时把农民剥夺得一干二净;中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四清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一再把农民和城市小生产者等个人拥有的生活资料及必要的生产工具等,都作为消灭私有制的对象,作为‘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而且,屡屡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用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群众运动的方式去强行消灭私有制,试图跑步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些所谓的消灭私有制的举措,与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消灭私有制的初衷和本意大相径庭,......实践经验表明,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进程中,如果离开了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要求,离开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和核心价值去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公有制,那么,无论口号多么响亮,政策措施多么‘革命’,都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风马牛不相及了。”(于幼军、黎元江《社会主义五百年》第一卷 第236-237页)奇怪的是,就是这样明显诋毁马克思主义、掘墓社会主义的观点,却一度成为“主流”和流行的观点——就在于幼军、黎元江那本打着科学社会主义旗号、竭力宣扬民主社会主义的“大作”《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封面,印着的都是体制内的学术大腕们满满的溢美之词!足见一些国人的价值观混蛋到何等地步,也足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岌岌可危!
在价值观方面,社会主义价值观被严重模糊化。
价值观,与世界观一样,是人生的总开关,也是社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因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富强、民主等“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字面上看,没有什么不科学的地方。但是,如果对这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词语不作严格的实际内容的界定,或者界定了却不能按照界定的内容实行,那么,每一个词语都会是一个矛盾体,每一个词语都会引申出它对立的内容。比如,富强一词。富强是我们孜孜以求并且一以贯之地做着的,但是,欧美不是早就实现了吗?再比如民主。民主是我们的原则并且是一直以来“实行了民主好处多”,但是,欧美讲民主不是比我们讲得还好吗?并且在相当多的国人看来,讲的民主不就是美式民主而中国倒成了专制独裁了么?等等。
正因为如此,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很难成为全体人民的精神动力和共同的价值的。回看我们的社会,爱国者成了“爱国贼”,“狼牙山五壮士”成了小偷,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雷锋叔叔是“摆拍”出来的,王伟撞美机没有人祭奠、王宝强离婚国人却到处八卦,老人倒地扶起来本来天经地义、现在扶不扶却成了天大的问题,足见当前国人的价值观扭曲到了何等的程度,也足见国人的道德水准倒退到了何等的地步!
在文化教育方面,党的教育方针被严重边缘化。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党的教育方针中关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都几乎不提了,其结果,小学开展的是快乐和素质教育,所谓快乐和素质,无非是快乐着获得一身多技,至于有没有健全的人格却鲜有问津;中学开展的是“科举”应试教育,人生的成功就在于跑赢对手;大学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自以为能上升到“象牙之塔”的学生能够“三更灯火五更鸡”,可惜大多数学生只能是普通劳动者,而这些大多数就只能是“六十分万岁”了,并且,由于西方经济学在大学的普及,相当一部分学生尚未“经济”就成为了“经济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凡此种种,长期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不像是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倒是有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掘墓人之嫌疑。
在政治思想方面,党的政治工作被严重孤立化。
政治思想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优势,某种意义上,中国共产党就是靠做政治思想工作起家的。可是,现在党的政治思想工作被严重削弱了。
一个突出的事例,就是外来的基督教,据说在中国已发展到一亿以上的教众。其他的宗教徒还不知还有凡几。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宗教教义,都有“排他性”,都会排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这些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已被严重孤立和削弱了。
在文艺创作方面,党的“二为”方针被严重虚化。
长期以来,一些人打着“文学是人学”的口号,结果将社会主义文艺变成了文艺家的“个人学”,变成了“人的下半身学”,甚至变成了否定中华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凡此种种,必然使文学艺术失道、失德。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背离了“二为”方针、现实主义和烂漫主义的创作原则,主流文艺作品竟被逼成了“伊壁鸠鲁的神”,银屏上、荧屏上不是帝王将相、就是才子佳人,或者是老板、豪绅,痞子、土匪,小资、淑女,脸谱化、雷同化现象日趋严重。抗美剧成了禁忌,抗日剧成了“神剧”,关系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角逐和决战,成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权谋之争,蒋介石成了民族英雄、现代完人。
不惟如此,从《苦恋》,到《河殇》,再到《大国崛起》《软埋》,我们分明看到了一部分人在极力否定、消解中华优秀文化、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极力为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唱赞歌。
因而社会主义文艺虽然在顽强地成长和抗争,但相当一部分文艺作品成了文艺人孤芳自赏的文艺,人民大众逐渐淡出了文艺作品,甚至被某些文艺作品扭曲和丑化了。
六、改革开放时期文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水有源,树有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自有它产生的诸多原因的。
改革开放以来严重的文化问题,是因某些人直接否定毛泽东的文化理论而产生的。
毛泽东在领导长期的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文化实际出发,形成了一整套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这个文化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完全中国化的。毛泽东的这套文化理论,择其要者,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毛泽东的文化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毛泽东认为,要争得无产阶级发文化领导权,就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保证中国新文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就必须确立一条正确的文化路线,以指明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以保证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创造崭新的文化,以重塑国民灵魂、再造民族意志,让全国人民看到希望、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就必须让人民群众自觉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以使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真正成为人民大众的文化权利。
第二,毛泽东的文化理论是关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理论。
毛泽东曾经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应为全民族全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自然,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后来发展到了社会主义文化,但这两个文化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关于文化的民族性,毛泽东认为,“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关于科学性,毛泽东认为,这个文化是批判地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文化,“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这个文化是反对反动文化的文化,“它是反对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的文化,“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这个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它“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
关于大众性,毛泽东认为,这个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第三,毛泽东的文化理论是关于人民的文学艺术理论。
毛泽东的文艺理论是坚持“两化两改造”的方针的。
首先,他要求知识分子要进行改造和实行知识分子工农化。这是因为在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这对矛盾中,知识分子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导地位,因为他们垄断了文化的权利。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提倡知识分子工农化,不是要将知识分子的地位降低到工农的地位,也不是要将知识分子的知识水平降低到工农兵的水平,而是要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其次,毛泽东从来注重对工农的改造和“工农分子知识化”。这是因为在人民大众这一方面同样还有一个学习和改造的任务,而且是一个更加繁重和艰巨的任务。虽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主力军,但他们并非天然地具有共产主义的思想,他们不可避免地遗留旧社会的脐带、残留许多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意识;又由于他们基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必然地比较无知和愚昧,因此,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的文艺批评理论是坚持“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两个标准的。毛泽东认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和文艺为什么阶级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毛泽东的文艺理论是坚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文艺理论最大的特点,也是毛泽东文艺理论的最大的优点。毛泽东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又强调艺术标准,他认为,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一切艺术性较高的,是好的,或较好的;艺术性较低的,则是坏的,或较坏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869页)
毛泽东的文艺理论又是坚持“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则的。毛泽东认为,人民生活的原料应当也必须提高到文学艺术的高度,否则,人民生活的“艺术”必然也只能是生活的艺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860-861页)
毛泽东的文艺理论更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的。这是毛泽东特别强调的问题。他要求文艺工作者不负时代召唤、无愧人民希望,推出大量的文艺精品,筑就社会主义的文艺高峰;而不是写“人性”、“人心之爱”、“暴露黑暗”,等等。
显然,毛泽东的文化理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文化理论。可是,这样一个科学的文化理论,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不是被冷落、搁置,就是被诋毁、污蔑。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里,文化领域能不出严重问题吗?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的严重问题,是在那些“灰色”理论的侵蚀下产生的。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人物创立科学的理论。改革开放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更创立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创立过一些神马的所谓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比如说,以下的一些所谓理论。
“一切向钱看”理论。“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一切向钱看”,国家就富强,人民就富裕了?资产阶级还直接利用资本参与财富的创造呢,你能比资产阶级还能“向钱看”?
“生产资料创造价值”理论。“生产资料直接创造价值”?——工人们真是不幸:工人们牺牲了自己的劳动、幸福和安宁,可是却被自己的劳动成果即生产的生产资料夺去劳动价值!这样看来,资本家确实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了,因而世界上最伟大的阶级就是资产阶级了!
“文学即人学”理论。这是老掉牙的理论了,但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新”理论了。不错,文学就是写“人”的,但写什么“人”,却是根本问题。他们心中的“人”,就是有产者:不比房子大,而是比房子占有的风景有多大;不必小车多和好,而是比小车司机多和好;不比女人多,而是比谁占有的明星女人多。他们心中的“人”,就是与类人猿相似的人:性的冲动、性的意象、性的演绎、性的饥渴、性的满足。唯独没有了文明人、劳动的人、无产阶级的人。
“文艺意象”理论。不错,文艺是有意象的,没有意象,就不是文艺。可是,他们的“意象”却是“癔症”——胡编乱造:裤裆里能藏手榴弹,八路军一枪能消灭好几个鬼子,残酷的战争,变成了一场场好玩的游戏;不惟如此,在影视剧中,民国竟是那么的美妙:花团锦簇、灯红酒绿、民丰物阜、繁荣和谐,直叫人感慨:毛泽东和共产党从一开始就错到底,中国革命错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错了。
这些神马的所谓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你说它是马克思义的,可它却是直接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你说它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可它却又特别时髦和流行,这些理论只能说是“灰色”理论吧。这些“灰色”理论不仅时髦和流行,而且还俨然成了某些具体的成文不成文的文化政策。在这些“灰色”理论指导下,能不造成文化领域的混乱吗?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里的严重问题,是在“分利联盟”利益集团的“黑色”理论的进攻下产生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分利联盟”利益集团。这个“分利联盟”利益集团,不仅需要经济上的领导权,而且也需要文化上的领导权。为此,他们与国际垄断资本合谋,或拾人牙慧、或鼓吹异端,占领了我国不少的舆论阵地、意识形态和文化阵地。
他们鼓吹“自由、民主、人权普世价值说”。是的,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人类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问题是不同的阶级、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对自由、民主、人权的理解和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由、民主、人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他们所宣扬的“普世价值”根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共同价值,而是专指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他们一方面把西方制度模式说成是“普世价值”,一方面把中国一切不好的东西都归咎于制度和体制,鼓吹中国只有接受“普世价值”才有前途,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们鼓吹“宪政民主说”。“宪政民主”是继“普世价值”思潮之后又一有影响的政治思潮。他们主张的“宪政民主”就是西方那一套制度模式。他们攻击中国“有宪法,无宪政”、“共产党一党执政不具合法性”、“党大于法”。这分明是要否定、反对我国的现行宪法,是要压中国进行他们所期望的“政治改革”,根本目的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他们鼓吹“历史虚无主义”。他们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党史国史,把党史国史描绘成一部罪恶史、权斗史、阴谋史,否定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甚至不惜编造事实,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搞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搞乱人们的历史认知,进而从根本上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否定宪法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发展成果。
他们鼓吹“新自由主义思潮”。他们集中攻击国有企业,把国企说得一无是处,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无法相容”,极力主张国企私有化、国有资产私有化。新自由主义思潮,事实上在中国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他们还不满足,不将国企赶尽杀绝,绝不满足。
他们鼓吹“改制”。他们明面上鼓吹改革,认为改革就是好,就是好。但是他们主张的改革,却是地地道道的改制——改革不照西方模式和标准改,就是“不真改”、“不到位”、“不彻底”。
他们鼓吹“民国美好论”。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认为中华民国是一个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社会。可是在他们笔下、严重民国却是美若天仙、灿若桃花:整个社会是民主、自由;知识分子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师辈出、人才涌现;黄金十年、发展良好,要不是共产党捣乱,中国早就现代化了,甚至比美国还美国了。
然而,就是这样的异端邪说,在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里却已经取得了相当一部分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反体制是英雄,是公知,是自由、民主、人权的践行者;为政府说话,是奴隶、是帮凶,是自由、民主、人权的践踏者,真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氛围,能不产生严重的文化问题吗?
七、党必须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繁荣兴盛的文化,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发展,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兴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必须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权。
而要牢牢地掌握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权,最基本的,党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文化领导权掌握在马克思主义领导者手里。
领导权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必须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
要想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就必须使各级党的领导人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必须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牢牢地树立各级党的领导人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必须使各级党的领导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加强对各级党的领导人的党内监督与人民民主监督;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清除各级文化组织中鲁炜那样的“两面人”。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的文化领导权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
第二,确保党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得到切实贯彻执行。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确立了一条清晰而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针,这就是:
在意识形态领域,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在价值观上,全社会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思想道德方面,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在文学艺术方面,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在文化教育方面,坚持使广大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术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觉悟有文化有知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文化事业和产业方面,“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方针已经明确,关键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这就必然要求各个地方的党委和政府,以及文化部门,认真领会和执行党的文化工作方针,结合各地实际,将文化这一“软任务”变成“硬任务”,认真地加以执行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的文化方针的落实,党也才能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
第三,确保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干部和党员的共同信仰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包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更不是僵化的宗教教义,而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是指导人类前进的思想灯塔,是洒向人间的真理。它体现着一系列的统一,例如,体现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现在与未来的统一、政治与经济的统一、政治与文化的统一、经济与文化的统一、人的发展与物的生产的统一、存在与意识的统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真理性,必然要求党的干部和党员“姓马”“信马”“学马”“懂马”“用马”,而绝不能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社会主义信资本主义!因此,只有确保党的干部和党员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才能使党的干部和党员思想无迷雾、工作有方向、行动有力量,也才能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也才能通过党风的根本好转带动民风的根本好转,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根本落实,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得到普遍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普遍加强。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风民风的根本好转,党也才能掌握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
第四,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更在于创新和创造。毛泽东曾经说过:非驴非马,也可以是骡子,就是非驴非马、驴马结合是会改变形象的,不会完全不变;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但中国的特点要保存,应该是在中国的基础上面吸取外国的东西,应该交配起来有机地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则明确提出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只有创造、创新,才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吸收和利用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要实行“拿来主义”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优秀文化,要充分发掘中国革命这一精神文化富矿,要充分开掘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时期可歌可泣的文化原料,要充分表现出改革开放时期的艰难辉煌。
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文化才有生命力,党也才能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
第五,确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全社会的根本追求,也是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
因此,必须推动文化体制的改革,必须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必须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必须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必须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党也才能从根本上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