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时事热点 > 阅读信息
适应新常态 为调结构提供更大空间
点击: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3-11 19:35:36

导读:
唯GDP是落伍,去GDP是“任性”。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要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就要长期对GDP有理性清醒的认识


正文:
      7%左右——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公布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较去年下调0.5个百分点,也是时隔十多年后GDP预期增速重回7%。这一目标释放了三大信号。


      兼顾“需要”和“可能”的务实之举
      过去10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曾调整过两次,2005年由7%上调至8%,2012年则被下调至7.5%,并连续保持了三年。


     “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行动力不足,潜在增长率下降。降低增速目标是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的务实之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表示。


      2015年的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中,复苏动力不足,外需难以提振;国内增长动力不足,消费需求难有大的提升,对稳增长具有关键作用的投资因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难以维持快速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在减弱,但新的增长点尚未完全形成,正处于新旧增长点青黄不接时期,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要比去年还要大。对增速目标进行调整,是实事求是的。”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


       7%的增速目标,与社会可承受能力相适应。“如果设定再高点的目标,也有可能实现,但各方面会绷得比较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当前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容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只有把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7%的增速目标,既考虑到现实的可能,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据专家测算,“十三五”期间只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就可以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


       当前的7%和十几年前的7%也不能同日而语。“除了绝对值外,在GDP的构成上有很大变化。近年来科技、产品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增长驱动力、产品结构、万元GDP能耗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应该说这个7%的含金量是很高的。”蔡继明说。


       适应新常态 为调结构提供更大空间
“GDP的目标是7%以上还是以下,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背后的内容,是以什么方式实现的。”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
如果是生拉硬拽、以传统的重复建设的方式做到,对长远经济发展意义不大。面对各种挑战,通过改善经济结构,找出新的增长点换取的经济增长才有意义。


       容忍数字下降,强调提质增效,赋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是此次下调增速目标的题中之意。


       适当降低增速目标,是对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明确引导。事实上,根据地方两会透露的信息,绝大部分省份均已明确下调GDP增长目标。面临更大转型压力的资源大省黑龙江、辽宁、山西设定的目标均为6%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发改委主任王金笛表示,没有了高增长目标的压力,地方政府能腾出更多精力,切切实实将调结构进行到底。
增速目标的下调向企业传递了强烈信号。“在整个国家更重增长质量的背景下,企业要调整心态,不能寄希望于大规模刺激政策,而要通过技术创新等挖掘内部潜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代富说。


       唯GDP是落伍 去GDP是“任性”
经济增长不能强行拉高,要考虑现实的可能和社会可承受能力;但也不能任其失速,以保障基本的发展和稳定。


       “有人认为,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经济增速降下来也可以保证充分就业,就可以不要GDP了,我认为这种观点很狭隘。”刘树成说,“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这个现实一定要认清楚。”


       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要保障民生和社会支出,要加大高科技创新投入,要为调结构促改革提供宽松环境,要实现全面小康……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对我国来讲既有可能,也很必要。


       “我们既不能唯GDP,也不能一味淡化GDP,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都需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改善民生从何谈起?”全国人大代表、德州市市长杨宜新表示。
唯GDP是落伍,去GDP是“任性”。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要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就要长期对GDP有理性清醒的认识。


      “虽然增长目标调低了,但对我们来说压力更大、要求更高了,因为要在更加优化合理的增长模式比拼发展效益,发展质量。”杨宜新说。(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记者李延霞 王梦阳 罗博 参与采写:甘泉、乌梦达)

责任编辑:klc002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