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9日-星期二
@洪源: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1963年生于部队大院,6岁随父母去“五七”学校。曾任国防大学教官、红旗杂志编辑等。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军备控制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曾北大经济系读书、石家庄陆军学院学员、国防大学训练部教官、红旗杂志编辑、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凯特林基金会访问学者。曾正式行文预警印度核试验;又发现“核游击战”新核战争方式,估计早晚会被付诸实施。现潜心研究战争与和平、国际冲突问题。
20140501回到45年前明港的家
洪源:麦田这张是刚照的,“河南明港总参五七学校六连”所在地。曾经是父辈战天斗地、我们玩耍的幸福地,也是我曾经的家!今天已经彻底湮灭成了麦田,故心情沉重。
洪源:访问四十五年前放学路过的村庄,没有任何音信来往,没想到村民依然对着五百米外湮没麦田遗址,口口传颂着我的父亲,他仅待了一年半
洪源:那时候的河南总参五七学校干部职工家属鼎盛时期三千人左右,是世外桃源,是初级共产主义生活,很惬意,一生中最纯粹最快乐的日子。别人说文革被打倒后住在牛棚还受迫害,我可管不了阿。
洪源:我连近100人发15支半自动,老爸背54手枪:这是真实的政治待遇。
Bronschtine_布隆施泰因通过微博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4-05-05 10:57:49 [回复] [删除]
“干校”与“牛棚”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请不要混淆视听。根据“五七指示”的精神,干部轮流下乡劳动,目的是要消灭工农、城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这三大差别,实现人们在劳动、教育、物质生活方面的平等。牛棚里关的是阶级斗争对象,包括: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等。二者的待遇有天壤之别。
这些80年代初,经过建国历史上最为残酷大范围筛选进入高等学校的高素质大学毕业生,毅然放弃了当时最好、最优厚工作机会,满怀理想主义进入到部队,并付出巨大代价,终于完成了“三个转变”。
郭林、洪源 、刘智勇、刘凡 、黄小兵、王新生、蒋丰 、任小平、田伟
接受宁夏石嘴山市中国五七干校博物馆筹建组采访
和两个同名同姓的姐姐合影
都是有五七干校情结的
由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宁夏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4第五届中美民间和平论坛于5月5日至8日在银川举办。论坛的主题是“对话促了解,合作求共赢——共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旨在深化中美民间交流,为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奠定社会和民众基础。
沈克尼:今天(20140506)出席第五届中美民间和平论坛。美方与会者是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考伯等专家;中方是国防大学、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社科院,和宁夏的学者。会议就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冲突管控、能源等问题的合作发表看法。午茶时,我与洪源教授交流。他说,你看看美国人的眼神,包括女人都象鹰一样!
2013 年 12月 11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在京主办了“美国军控政策年度回顾与评估”研讨会。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 20 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做客上海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
BTV《锐观察》常客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
和张国庆老师做客天津电视台新闻频道
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
大连电视台财经频道《直播东北亚》
在第一视频直播《曼德拉葬礼》,5个多小时。
北京新闻广播,直播《嫦娥3号登月》, 近2个小时。
凤凰卫视中文台《一虎一席谈》常见
姓 名: 洪源 相 片: 研究领域: 军备控制 职 称: 副研究员 职务/所在部门: 美国外交研究室 学 历: 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成果不完全统计(按照年份排列):
1,教材:《战略后勤学》,国防大学基本系教材,参与合著,1987年;
2,论文:《“SDI”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中国科技论坛》,1987年5月6日;
3,论文:《对日本军事动向的透视》,《求是》杂志内部文稿,1996年第21期;
4,论文:1996年第5期《世界经济与政治》发表《核扩散引起的新问题》,首次提出“核游击战”(Nuclear Guerrilla Warfare )概念。它针对冷战后核扩散现实发展仅描述过程的弊端,参照未来的演变,提出核扩散的后果即新的核战争形式以及国际冲突方式。从1997年开始该概念被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AS)及大学(如美国乔治亚大学)研究人员在学术研究中接受并开始使用。
5,文章:《世界面临的新危难:核扩散》(作者应署为:洪源),《百科知识》,1996年第11期;
6,文章:《威风犹在的战略核力量》,《21世纪》杂志,1997年第4期;
7,文章:《“皇军”放下军刀了吗?》,《新周刊》,1997年第9期;
8,研究报告:1997年7月20日,在摘要中使用黑体字明确预测印度将要进行核试验:《印度拒签CTBT条约原因及未来核政策走向》,系在国内外较早明确预测:(1) ,印度将恢复核试验;(2),印度将直接进入到氢弹试验阶段;(3),巴基斯坦将首次核爆。中国社科院之《世界经济调研》。
9,研究报告:1997年12月20日,第2次发出印度恢复核试验警告:《军事力量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作用》中:“预计印度将不惜引起世界各国舆论的强烈反对和放弃进入联合国安理会的机会,较为迅速地恢复核试验,而且将直接进行氢弹试验”。中国社科院之《世界经济调研》。
12,论文:曾参加1998年“6th ISODARCO Beijing Seminar on Arms Control”
发言题目:《The Implication of TMD System in Japan to China's Security》
中文版发表于香港《亚洲评论》,1998年秋季号。
13,专著:《20世纪世界风云录》,作家出版社,合著,1998年5月;
14,论文:《海湾危机启示录》,《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12月;
15,评论:《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标志》,《解放军报》,1998年12月30日;
16,专著:《单极世界的阴霾---科索沃危机的警示》第3章:“西方新式武器的试验场”,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年出版。
17,专著: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第12章:《核扩散,人类自毁的顶级危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18,文章:《多极化进程中的台湾问题》,《21世纪》杂志,2000年3月;
19,文章:《从TMD解析美台军事同盟关系》,《光明日报》,2000年6月16日;
21,研究报告:《美导弹防御引发的思考及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世界经济调研》,2000年10月5日;
22,论文:《中国应建立多层次导弹防御系统》,《中国社会科学季刊》,2000年秋季号;
23,专著: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大国战略》第12章:《世界大国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发展方向》,合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25,专著:中国社科院国际政治黄皮书《2001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之《军备与军备控制》部分,合著,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26,评论:评论员文章:《中美关系五大问题亟待解决》,香港《文汇报》,2001年2月12日;
27,论文:《俄战略核力量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一种变量分析》,载于《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9-10期;
28,论文:《NMD:美国的助推器》,《科技中国人》,2002年2月,4千字。
29,文章:“The perspective of the U.S.’s NMD”. ,2002年8月1日,3.5千字;
30,专著:《“9•11”后的大国战略关系》之《“9•11”后的中美关系展望》章节,福特基金会课题,合著,中国社科出版社,2003年出版;
31,专著:“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East Asia”, ”New Northeast Asia Initiatives: Cooperation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2003. Published By Stockholm University, Sweden. 合著,斯德哥尔摩大学课题;
32,专著:“New Perspectives on Sino-U.S. Relations and Asia-Pacific Security”-, Published By Fudan University, China and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USA.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课题,合著;2002年出版;
33,论文:《美俄在反恐中的角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之《国际展望》,2003年第8期。
37,文章:《越战能否在伊拉克重演?》,《中国经营报》,2003年4月7日;
38,文章:《核时代的思考》,《中国经营报》,2003年3月31日;
39,文章:《NMD使世界变得更加危险》,香港《紫荆》杂志,2002年第10期;
40,文章:《核材料扩散:世界面临难以想象的核危险》,《紫荆》,2002年第8期;
41,文章:《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谜》,《紫荆》,2002年第9期;
42,文章:《反恐----中国的主张和实践》,《紫荆》,2003年第3期;
43,文章:《中国消除匪患的历史经验可资反恐借鉴》,《紫荆》,2003年第3期;
44,文章:《国际军控危机:多国选择“拥核自重”》,《紫荆》,2003年9期;
45,文章:《俄罗斯军队怎么了?》,《紫荆》,2003年11期;
46,文章:《核武器安全隐患触目惊心》,《紫荆》,2003年第11期;
47,文章:《“退役”核潜艇事故频繁》,《紫荆》,2003年第11期;
48,文章:《美莫向台独发出错误信号》,香港《文汇报》,2002年7月14日;
49,文章:《美“疯狂”发表两报告时机耐人寻味》香港《文汇报》2002年7月17日;
50,文章:《美伊战争使世界格局出现大变化》,香港《文汇报》,2003年3月21日;
51,文章:《伊军寻机进攻薄弱英军》,香港《文汇报》,2003年3月28日;
52,文章:《“SARS”与中国生物武器有关不值一驳》,香港《文汇报》,2003年4月25日;
53,文章:《美国构筑“单极世界”代价高》,香港《文汇报》,2003年9月12日;
54,论文:《核武器王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3年第11期;
55,文章:《世界可能提前进入“核游击战”时代》,《军事博览报》,2003年7月16日;
56,评论:《美国和伊朗是否会冰释前嫌》,《新京报》,2004年1月1日;
57,文章:《反恐中的中国渴望一片净土》,《国防知识报》,2004年1月7日;
58,评论:《美军春季攻势与国内大选》,《新京报》,2004年1月30日;
59,专著:中国社科院课题,《北美大辞典》之“军事部分”章节条目,合著,2004年出版。
60,评论:《萨达姆落网:证明反美领导另有其人》,香港《紫荆》杂志,2004年1月;
61,文章:《美武力插手台海战争可能性多大?》,香港《紫荆》杂志,2004年1月;
62,评论:《俄核演习针对导弹防御》,香港《文汇报》,2004年2月24日;
63,点评:《核扩散乱世中的六方会谈》,《南风窗》,2004年3月;
64,评论:《俄为何进行大规模核演习》,《北京晚报》,2004年2月11日;
(该文被SINA\YAHOO\千龙等国内门户网站置顶导读并转载)
国际专栏评论:在《北京晚报》开设伊拉克战争专栏;
65,《空袭序幕拉开:开战时间并不合适》,2003年3月20日;
66,《伊拉克战争将导致泛欧洲的分裂》,2003年3月22日;
67,《美伊两军今天重兵对阵》,2003年3月23日;
68,《美国陆军麻烦似乎来临》,2003年3月24日;
69,《战争第二阶段即将到来》,2003年3月25日;
70,《美军在战略上并不成熟》,2003年3月26日;
71,《伊军为何突然主动南下出击》,2003年3月27日;
72,《沙暴间歇,美军再强攻》,2003年3月28日;
73,《故伎重演,美军对伊再施贫铀弹》,2003年3月30日;
74,《美英联军是否会面临解体危机?》,2003年4月2日;
75,《伊拉克战争未来五个关注》,2003年4月3日;
76,《战局扑朔迷离,十大悬念解读》,2003年4月6日;
77,《“巴格达悬念”还将持续几天?》,2003年4月10日;
78,《从伊战看美军事理念新变化》、《美军能否“体面”撤出伊拉克?》,2004年3月19日;
79,《美军在伊拉克的七大失误》,同上,2004年3月20日。
研究成果: 美军如何从伊拉克中抽身?
台海问题、中美关系和时间变量
美国插手台海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的更多文章: 20130422北京新闻广播地球日特别节目(2014-04-29 20:29:58)《故事恳谈会》说说新北京艺术团
(2014-04-10 02:40:16)
今晚节目预告
(2014-04-09 13:02:34)20130907《一虎一席谈》叙利亚危机会不会引爆中东战争
(2013-12-03 06:30:58)干校孩子的“五七”情缘(六)
(2013-11-24 05:17:02)干校孩子的“五七”情缘(五)
(2013-11-17 23:58:38)河南总参“五七”干校
(2013-11-10 11:08:49)20131026《一虎一席谈》中国外交攻势能否解决南海争端
(2013-10-27 02:59:24)20130727《一虎一席谈》日本修宪会不会重走军国之路
(2013-07-28 05:12:23)干校孩子的“五七”情缘(四)
(2013-07-09 03:50:37)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
2021-05-15“欧洲共产主义倡议”关于纪念5月9日反法西斯胜利76周年的声明
2021-05-14•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