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关于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人民健康作为重大政治问题和实现“中国梦”的基础置于党中央治国理政全局,提出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些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卫生与健康工作的认识,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从发展全局看健康,树立“大健康观”
面对国际经济低迷和我国经济下行的形势,卫生与健康工作应置于什么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表明,健康本身就是发展的目标,抓健康就是抓发展。当前,卫生与健康工作不仅不能弱化,而且只有以更大的力度维护人民健康,才能抵御经济波动对社会带来的冲击,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凝聚新的动力。
健康是发展的目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传统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反思。以片面追求利润为导向、以GDP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导致环境污染、超时劳动、食品安全、过度治疗等问题,影响人民健康。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健康中国,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需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体现。
健康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动力。引领新常态,“功夫在诗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就是提高人力资本、发展生产力。完善健康保障,有利于扩大内需、增进社会消费预期、减少因病致贫、促进共同富裕。当前不少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和就业不足,但卫生与健康等领域还有很多短板,应当因势利导,把更多资源、更多人才配置到卫生与健康领域,扭转那种把卫生与健康当作“配角”,认为卫生与健康投入是“消耗性投入”的观点,树立抓健康就是抓发展的认识。
把健康融入一切政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健全的状态。把健康融入一切政策,就是要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把卫生与健康从少数部门的业务工作变成全党全社会的大事。
二、走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一方针,是我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发展,是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解决全球健康危机提供的中国方案。
对新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我们党一向把卫生与健康作为重要的政治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新中国成立初期,传染病猖獗、医疗资源匮乏、人民健康水平低下。我们没有照搬西方医学模式,而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传统医药文化的优势,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基本方针,把有限资源投向基层、农村和公共卫生,建立了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我们在发展中国家率先普及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仅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68岁,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农村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制度受到国际上的普遍肯定。基本卫生服务的普及,为降低经济运行成本、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创造了前提,也为改革开放后准备了一支健康的劳动力大军。
应对国际健康挑战的中国方案。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新自由主义等思潮影响,许多国家实施了减少卫生投入、鼓励医疗机构竞争盈利等政策,世界范围内的卫生制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过度商业化和市场化的问题,拉丁美洲、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造成恶性传染病流行的后果,教训极为深刻。从更长历史时段看,现代西方医学模式是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西方医学模式也有自身的缺陷:过度重视个体而忽视人群,重视治疗而忽视预防,重视生物因素而忽视社会文化因素。这些缺陷加上西方制度基础,造成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债务负担,影响了经济的竞争力。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提出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扬我国传统健康文化关于天人和谐、防治结合、形神共养的积极成分,更加重视基层、预防,实现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更加重视调动全社会力量,用较低的成本,较好地维护人民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同时又避免福利陷阱,走好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并为人类破解健康难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坚持公益性方向、强化政府责任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是党的一贯主张。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
医疗卫生公益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医疗卫生公益性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成果,是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哥达纲领批判》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优先对公益事业进行必要的扣除,然后再进行产品的其他分配。毛泽东同志指出,药品医疗不能以赚钱不赚钱来看,一个壮劳力病了,给他治好病不要钱,看上去赔钱,可是他因此能进行农业和工业生产,你看是赚还是赔?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也都曾要求卫生部门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就提出,发挥政府在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公共服务、消除健康差异中的主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
医疗卫生公益性是实现“健康优先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康是无价的,医疗服务是有价的。如果按市场化、商品化的方式提供医疗服务,必然导致医疗服务机构的经济利益和患者健康利益的冲突。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用有限的资源维护全体人民的健康,只能坚持公益性方向,优先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基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社会效益较高的领域。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基本和非基本的关系。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让基本服务和非基本服务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政府是维护人民共同利益、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医疗卫生公益性的主导力量。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要坚持政府主导,落实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发挥政府在医疗卫生制度设计、资金筹集、资源布局、服务生产和分配、医药产业政策、行业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微观生产要素配置方面的优势,在医务人员薪酬、医药产业发展、非必需服务等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在基本服务和非基本服务之间,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优先提供面向大多数人口的基本服务,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扩大基本服务的范围和质量。
四、打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战
2009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目前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要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必须加大力度、攻坚克难。
从单项突破到综合推进、重点攻坚。近年来,我国医改取得显著成效,但还有一些难点问题有待攻克:一是各级医院仍然在逐利性轨道上运行,导致卫生投入的无效和浪费,大量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分级诊疗难以贯彻,基层医改成果不巩固。二是医药行业“多、小、散、乱、弱”的格局尚未扭转,药品流通环节的灰色利益链还没有消除,药价虚高。三是医疗、医药、医保“三医”不联动,存在思想不统一、目标不一致,难以形成合力。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部署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负责医改,统一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体现了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决心。
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攻坚主战场。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公立医院改革关系到医改全局,是医改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次专题部署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改革的思路已经比较明确,就是推广福建三明等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办医和管医的责任、建立公益性的新制度、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用“两票制”等办法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净化流通环境,实现堵后门、开前门,扭转医院和医务人员行为目标,让他们主动维护人民健康、控制医疗费用。只要下定决心,公立医院改革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突破。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要求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医务人员是推进医改的主力军,是改革的依靠力量。在当前的公立医院改革中,只有尽快加大投入、在建立符合医务人员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让广大医务人员感受到执业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够真正实现公益性,维护人民健康。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健康中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涉及面广,是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有利于破除阻力、形成建设健康中国的强大合力。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地方担任主要领导时就亲力亲为抓医改,提出“卫生强省”的发展战略,确定了政府主导、保障公平、惠利于民等医改理念。担任中央主要领导之后,他多次过问医疗卫生工作,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等问题做出直接指示。当前,医改面临巨大的利益调整,需要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系统综合改革。只有各级一把手亲自抓,破除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和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推动部门协作、实现“三医联动”,才能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
(作者:李 玲,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自求是网;原文标题《一切为人民 一切为健康》,刊于《求是》2017年第7期)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