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就是指战争或对抗性竞争活动中双方心理上的较量。为赢得战争胜利,双方通常都对对方施加心理刺激和影响。具体方法:渗透分化、伪装欺骗、心理威慑、感情伤害、暗示诱导、信息欺骗等。需遵循的原则: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诱使对方麻痹大意;向对方施加精神压力,形成心理负担;涣散对方的斗志及凝聚力等。主要特点:接受的非强制性、企图的隐蔽性、手段的特殊性、范围的广阔性、媒介的参与性、全民的广泛性等。能起到武器或其他装备难以起到的作用。历来受到军事指挥家、战争参与者的高度重视。
中国古代兵法中提到的“攻心”“夺心”“心战”等就具有心理战的含义。中国历史上刘邦运用的“四面楚歌”及诸葛亮的“七擒七纵”“空城计”等均是“攻心为上”的成功战例。一战后,心理战的研究受到各国高度重视,运用更加广泛,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机构,组建心理战部队,研究并改进心理战技术器材等。
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一些国家对心理战的研究异常活跃,相继成立心理战学校、心理战中心、心理战协调局和心理战委员会等,并发展为专门学科,成立专门研究机构构。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大力加强心理战建设,建立了心理战研究机构,出版了一批心理战专著,开设了心理战课程,开展了心理战教育训练。
20世纪90年代,威慑心理战得以应用,网络成为心理战的新领域,按方式可分为宣传心理战、威慑心理战、谋略心理战等,按媒介可分为传单心理战、广播心理战、影视心理战和网络心理战等,具有非强制性、对象多元、时空广泛、平战结合等特点,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电子信息作战平台和特种作战手段的作用,以特定的信息和媒介影响和改变敌方的心理及行为,并贯穿于整个战争始终。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变化,心理战方法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先进,效果更加显著,地位更加突出,对战争全局和进程影响更大。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中心理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配合了其他作战行动。
21世纪初,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心理战向媒介心理战、新媒体心理战延伸。当前,新媒体传播媒介发展方兴未艾,5G、6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VR/AR等技术为视频报道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智能元素、大数据基因,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终端随人走、手机随时看,机不离手、手不离机,眼不离屏、屏不离眼,人类社会进入数字社会,人类地球进入数字地球,人类媒体进入数字媒体,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争夺制网络权不仅局限于网络空间,正向移动网络终端拓展。如此发展下去,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交战双方同时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线下与线上高度融合、相互配合,呈现出高度的分布式特征,社交媒体不知不觉分布式参与战争中来,未来战争就犹如一场线上数字媒体新闻信息欺骗战、线下陆海空天电等多维空间战场军事实力战,数字媒体线上“软杀伤”与线下战场交战双方“硬打击”一体化。
战前,交战双方都想尽办法利用各自数字媒体公开宣传虚假信息、污蔑抹黑对方,达到混淆视听、难辨真假、隐蔽真实行动企图的目的。战中,交战双方在数字媒体平台上必将展开媒体战,互相辟谣对方战果、虚假真实信息,社交媒体也“全程直播”双方军事行动进展情况;发挥数字媒体利剑作用,对对方虚假信息、不实信息及时辟谣、澄清,争夺国际社会舆论主动权、话语权;交战两国高层决策者随时都可以通过视频进行面对面谈判,公布谈判进程和结果;交战两国政府必将展开数字媒体封杀战,采取删除不利于己方信息、在全球一定范围内屏蔽不利的媒体相关的频道,阻止用户访问有关网站、新媒体平台,暂时放宽规定,允许用户发帖鼓舞己方士气的言论,并对发布不利于己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负面信息言论者进行严惩。可以预测,未来战争,交战双方的民众都可以自发组织起来在线上开展新闻+图片+视频攻心战。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乌双方除了利用新媒体发表有利己的新闻消息、战况、战果外,彼此还展开鼓舞己方士气的新媒体心理战。
2022年3月俄方公布了首次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的视频显示,“匕首”导弹末端突防速度极快,电光石火之间精确摧毁目标,瞬间被炸为一堆废墟。然而,2023年5月俄方被打脸,乌军宣布使用“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拦截了一枚“匕首”导弹。随后,乌克兰展示了被拦截的"匕首"图片残骸,基辅市长也展示了和所谓导弹残骸的合影。
对于乌方宣布“爱国者”拦截“匕首”导弹一事,当时因俄方尚未做出任何回应,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遭到外界强烈质疑。不过,乌克兰确实得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援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2023年4月19日,基辅方面表示,乌克兰已经接收了第一批“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2023年4月23日,乌克兰空军发言人尤里·伊格纳特发文称,首个“爱国者”防空导弹营已经正式在乌克兰进入战备执勤。
至于“爱国者”能否拦截“匕首”?俄罗斯媒体发声报道一名军事专家分析称,用美国“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击落俄罗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击中飞得更快的目标。如果是正面击落,拦截导弹的飞行速度应该是‘匕首’的1.5倍。”此外,俄罗斯米格-31战斗机携带的“匕首”导弹弹头呈尖锥状,由透明的复合陶瓷制成,“比铸铁更像玻璃”,因为高超音速导弹需要这种材料才能在密集的大气层中飞行时承受巨大的热过载。而乌方照片上的导弹弹头较为粗短,看上去更像是金属材料。
据英国媒体2023年5月11日报道,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当天说,英国将向乌克兰军队提供“风暴阴影”巡航导弹。2023年5月13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2023年5月12日向卢甘斯克发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的乌军苏-24战机及对其进行掩护的米格-29战机均被击落。据英国《卫报》、法新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2023年5月15日首次宣布,击落了乌克兰军队发射的一枚远程“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该导弹是由英国提供的。报道称,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当天在公布每日战况时宣布了上述消息。他表示,过去24小时内,俄防空系统拦截了7枚“哈姆”反辐射导弹,1枚“风暴阴影”远程巡航导弹,以及由“海马斯”发射的10枚炮弹。
2023年6月初,一贯以“严谨”著称的官方媒体俄新社也出面,称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鲁日内上将遭俄军炮击受重伤,接受了开颅手术,并宣称这也是扎鲁日内上将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主要原因。为了正面回应俄新社这一消息,乌克兰媒体推送了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鲁日内上将接受采访的视频。此前,就有不少俄罗斯消息源称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鲁日内上将在视察赫尔松时遭俄军炮击,不过,到底是当场毙命还是受重伤则有不同说法。除了扎鲁日内上将,还有乌克兰陆军司令西尔斯基上将的类似消息。事实上,在相关新闻刚刚出现的时候,乌克兰方面就有不少扎鲁日内上将的活动消息,包括扎鲁日内上将与美国军方高级官员视频会晤等,但这些消息被俄罗斯媒体及其支持者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宣布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重伤,似乎是为了借此打击乌军士气。除了相关视频外,还有不少与扎鲁日内上将接触过的人士也发布了相关照片。
乌克兰国防部还放出了自杀式无人艇袭击俄军“伊万·胡尔斯”号侦察舰的视频,但该视频在自杀式无人艇撞击俄军侦察舰侧后方的前一秒中断,所以外媒体推测“伊万·胡尔斯”号侦察舰极可能受到了重创,而且很可能被沉没。此前,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中将宣称“伊万·胡尔斯”号侦察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北约140公里处遭乌克兰三艘自杀式无人艇攻击,所有自杀式无人艇均被击毁,“伊万·胡尔斯”号侦察舰本身毫发无损。俄罗斯方面还放出了疑似从“伊万·胡尔斯”号侦察舰拍摄的视频中,正在靠近的自杀式无人艇遭大口径机枪扫射,被击中后引发剧烈爆炸。不过,分析人士认为,视频和图片里的军舰是一艘12600型扫雷舰,与“伊万·胡尔斯”号侦察舰很像,但并不是,再结合乌克兰国防部发布的相关视频,推测“伊万·胡尔斯”号侦察舰如果不是被击中后沉没,就是受到了重创。
2023年6月5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境内广播电视网络部分线路出现的“普京紧急讲话”是假消息,是黑客攻击。目前黑客攻击已被消除,网络控制已重新恢复。
2023年5月下旬以来,乌克兰对外宣布准备反攻。外媒体报道称,乌方对俄罗斯领土的试探性攻击行动是心理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俄军士兵现在看到乌克兰的能力时,看到战争已经打到首都莫斯科时,他们的情绪肯定不会高涨。同时,乌军对俄乌边界俄罗斯一方展开试探性、骚扰性进攻,可能为了分散俄军注意力,尽量吸引更多俄军进行防守,为了反攻选择突破口。
作者:孙立华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