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蛇文化溢露的斗争神韵——蛇年探寻蛇文化之五 - 昆仑策
-
侯立虹:蛇文化溢露的斗争神韵——蛇年探寻蛇文化之五
2025-02-23
2025乙巳蛇年,蛇作为十二生肖的智慧代表,总让人充满“蛇来运转”“蛇步青云”“蛇战群雄”“蛇步生金”的祝愿和期盼,而不大起眼的蛇谚语和歇后语以人们与毒蛇尤其是与蛇之类恶人和自然灾害斗争的经验,及其演绎的各种生产生活心得,所形成的蛇生肖文化独一无二的斗争神韵,更让蛇年显示出异乎寻常的色彩。故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指示精神,探寻蛇谚语歇后语的斗争内涵神韵,很好地服务新时代伟大斗争,也就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璀璨的蛇谚语歇后语明珠——蛇年探寻蛇文化之四》,已经论述了蛇谚语歇后语记录与蛇斗争实践的可贵,反复淬炼与蛇斗争经验迸发的力量。本文着力开掘蛇谚语歇后语凝聚的民众斗争实践和质朴斗争智慧,交相作用奏响的斗争主旋律,从中感得到的重要启示,书写蛇文化的别样风采。
1、蛇谚语别具一格表达民众斗争实践的绝佳艺术。蛇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言简意赅反映与蛇斗争的较为定型艺术语句,尤其是对蛇认识理解和对付蛇攻击伤害技巧的高度概括,淬炼防止蛇一样恶人的生活斗争能力,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既通过蛇文化的灵活运用,丰富繁荣包括蛇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强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把握,敏锐观察和应对社会生活复杂现象的能力水平。
一是突出斗争规律的蛇谚语。这类谚语的巧妙,在于既有总结斗争的性质,也有引导斗争的作用,最终达到激励斗争之目的。比如“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就是斗争的深刻感悟,并以此引申为做事要抓住关键环节;再比如“蛇死三天尾还会动,虎死七天不减威”,则是斗争经验的总结,并由此延伸到重视消除余毒,告诫人们注意一些事件的影响;再比如“养虎为患,养蛇吃鸡”,“蛇不打死害众人,虎不打死当祸根”,“蛇无大小个,毒性一般大”,“蛇不知自己行迹,人不明自己身心”等,则是斗争的体悟,既教人如何斗争,也教人如何防范;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则从被蛇咬伤对类似事物产生过度恐惧的心理,启示正确面对失败和困难,努力克服心理阴影,理性看待过去的经历,不能因噎废食,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教人振作精神。这些谚语既巧妙地反映了与蛇斗争必须紧紧把握蛇的特性、行为,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传达了蛇斗争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和社会观察,有效地丰富了蛇文化的斗争内涵和斗争启示。
二是提炼斗争特性的蛇谚语。这类谚语的高超艺术,就在于对与蛇斗争的延伸拓展,要求人们站在更高层次觉悟体悟与蛇斗争的本质意义,从中得到更深刻的社会启示和人生启迪。比如“蛇无头不行,草无根不生”,就是跳出与蛇斗争的圈圈,从蛇的生活习性联想到现实生活,以此启迪每个团队每项工作带头人的不可替代作用,领导核心要像蛇的身体需要头部才能行动自如那样引领方向,否则就会像一盘散沙,难以达成目标,这也使我们深刻领悟当前特别强调“核心”的关键所在;再比如“强龙不压地头蛇” 则反映了在特定环境中地缘优势的力量,本土势力或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往往具有优势。这并非鼓励地方保护主义或不正当竞争,而是提醒人们在进入新的领域或环境时,要尊重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既有的规则、势力,学会灵活应对,避免盲目自大,以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是反映斗争尖锐复杂的告诫性蛇谚语。这类蛇谚语的精到,就在于她的超脱性和超然性,概括提炼与蛇斗争有联系又远远超出与蛇斗争本身的社会现象,反映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蛇性在广阔社会舞台的表演。比如“地头蛇请客——福祸莫测”,形容地头蛇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告诫人们注意有实力人的表面示好,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再比如“蛇有蛇路,鼠有鼠路”,比喻各有各的生存之道,告诫人们不要忽视别人的能力,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别人的强项;还比如“蛇吞象不自量,好大的胃口”,是告诫人们欲望永远无法满足,就像蛇想要吞食比自己大得多的大象一样不切实际,既警示人们过度的贪心会导致不良后果,也暗示人的欲望不能超出自身能力范围,不切实际的欲望和目标,最终会害了自己,既提醒人们面对诱惑和欲望要保持清醒和理智,也强调了节制和自律的重要性。“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于斗争方面,也用于政治经济方面,还用来警示世界霸权的贪得无厌,告诫全球各地的人们都要维护世界和平,警惕觊觎他国贪心的危害。
蛇谚语文化这种普遍性和跨文化性,不仅表达了其斗争外延的广泛影响力,更显示了其斗争内涵的深刻渗透力。为什么蛇谚语如此孜孜以求地总结与蛇斗争及其生产生活的延伸,又为什么如此代代相传日益深入人心?根本原因就在于提高人们对斗争的认识,增强人们斗争的底气和勇气,不断掌握斗争本领和能力,祖辈们真可谓用心良苦。然而现在一些人奴才气十足,别说斗争了,站都站不起来,连话都不敢说,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跪舔的习惯,不以跪舔为耻,反以跪舔为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数典忘祖辱没祖宗的嘴脸。所以说,通过重温蛇文化,重温蛇谚语斗争内涵,增强公知和一些奴才的做人基本自尊,大概是蛇年更重要的任务吧!
2、蛇歇后语独具一格在幽默风趣中展示人民群众斗争的高超智慧。蛇的歇后语,以独特语言结构和短小精悍诙谐幽默的风格,展示了人民群众与蛇斗争的精彩和征服蛇的风采,放射着民间重视斗争智慧的光芒。
一是总结概括斗争经验的独特独到。关于打蛇的技巧,蛇成语是“打蛇打七寸”,谚语是“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歇后语则是“蛇被抓住了七寸——浑身酥软”,不仅明确打蛇的要害,还告诉为什么七寸是蛇的要害,并启示抓住斗争关键,取得斗争主动权,形成了与蛇斗争的根本经验,细心品味,这样的概括总结非常巧妙,称得上独具匠心;也比如“冬天的蟒蛇——有气无力”,“冻僵的长虫(蛇)——要死不活”,“冻僵的长虫(蛇)——要死不活”;“死不死,活不活”,都是形容蛇在冬眠时由于新陈代谢速度减缓生命活动十分微弱,虽然冬眠蛇是活着的,却处于生死边缘的状态。同样意思的歇后语出现多种,尽管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群众总结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强调,与蛇斗争要充分利用蟒蛇冬眠行动迟缓的特点,告诫人或事物在特定环境下失去活力、精神萎靡不振,提醒我们关注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同时也激励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积极调整状态,寻找新的生机与活力,避免陷入消极怠惰的境地。再比如“打蛇不死——后患无穷”,“蛇过了才打棍——马后炮”,则是从两个方面要求抓住斗争时机,前者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后者要求不要失去有利时机。凡此等等,都表明蛇歇后语既利用自己的独特语言风格,又充分汇集民众智慧,达到概括斗争的经典和独到。
二是分析和把握对手的绝佳绝妙。比如重视对手及其帮凶的“蛇和蝎子交朋友——毒上加毒”,由蛇蝎本就剧毒,凑在一块儿毒性更强,以此总结出重视对手,还要注意与对手结盟的,防止坏人勾结在一起危害更大;比如“蛇进曲洞——退路难”,“蛇入鼠洞——无孔不入”,从两个方面反映斗争的决策和策略,前者比喻斗争决策要考虑周全,盲动就会陷入退路都被堵死困境,后者启示斗争要注意策略,善于寻找一切机会渗透、介入;还比如“花皮蛇遇见饿蛤蟆——分外眼红”“惊蛰后的青竹蛇——越来越凶”,“打蛇不死打蚯蚓——怯大欺小”“十二月的蛇——打一下动一下”,“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老君爷叫蛇咬——无法可使”,是通过蛇的不同凶恶、打蛇的怪态,以及不同斗争方法的不同结果,绝佳的表达了应该如何做到知己知彼,如何巧妙地斗争。
三是深刻的反思反省斗争。比如“养蛇咬自己——自找麻烦”,以此显示斗争最重要的是注意团结盟友,防止反咬自己的盟友;比如“蛇入鸡窝——完蛋”,吃鸡的蛇进鸡窝鸡群必危,以此警示不能开门揖盗,这个普通的歇后语折射了当今我们如何开放的重大问题;“看见蛇进洞——赶快堵”,“冻僵的蛇——本性难移”,告诫人们发现问题就要迅速采取措施,杜绝隐患,不要轻信冻僵蛇一样的坏人,不管表面如何变化,其本质难改。
伟人曾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与蛇斗争也应当使我们聪明起来,要从蛇谚语歇后语中得到应有的启示。
3、蛇年当从蛇文化斗争神韵得到重要启示。蛇文化斗争神韵之神奇,就在于由与蛇的斗争,巧妙引申到与蛇一般的恶人乃至一切危害和阻挡人类前进行为的斗争,不仅拓展了斗争的内涵和领域,而且使斗争成为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重要手段,进一步提高了斗争的品质和品位,汇聚成蛇文化社会效益的历史长河,今天把握蛇文化斗争精髓和斗争艺术,不仅有助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且对于增强独立自主的反霸骨气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启示一:蛇的本性不会改变,征服蛇才能驯服蛇。京剧奇袭白虎团有“对敌从不抱幻想,我们还要更警惕,紧握枪打败美帝野心狼”的经典唱段,无论是蛇谚语,还是蛇歇后语,都是引导人们把握与蛇斗争的精髓,洞悉蛇一样的坏人,也不能对毒蛇抱幻想,“蛇不知自己行迹,人不明自己身心”“蛇以为自己的身子并没弯,所走的道路却是弯”等大量蛇谚语,就是告知通过征服毒蛇征服像毒蛇的人,通过把握蛇的毒性洞悉蛇一样坏人的本性,不断增强斗争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很符合伟人的常备不懈的战争准备思想,也就是坚持不懈的斗争思想。伟人主张“为永久和平而战”,必须做到战争的“常备”,亦即“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最终“消灭一切战争的志愿”,实现世界和平。蛇歇后语通过比如“烂蛇头——死不瞑目”,蛇头烂了还睁着眼,仿佛死了都不甘心等表明的蛇的害人本性,通过诸如“打蛇不死——后患无穷”,“长虫卧在马蹄上——别有用心”,“长虫与田鸡——对头”等大量与蛇斗争的经验,以及启示斗争复杂的“长虫斗仙鹤——绕脖子”,告诫我们再复杂再繁琐也必须理清头绪,不能像一团乱麻,启示不能把斗争简单化的“蛇剥皮——没完没了”,要求我们不要怕斗争反复,不要毕其功于一役,就是对中华民族与毒蛇猛兽斗争,与外来侵略斗争的高度总结,也有力印证了毛主席关于世界上只要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存在,就要准备他们在世界上闹事,就要准备反对他们的侵略战争思想。毛主席早在一九四九年就发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老人家提出的两个伟大定律,“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定律”;“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条定律”,永远坚定人民的斗争信心,永远让人民汲取磅礴的斗争力量!
启示二:与毒蛇猛兽斗争是典型的生产生活斗争,由此印证了“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的伟大。一是这个伟大,就是通过蛇的习性和与此相关的行为,让人悟出生活中也处处充满斗争。在家门口横行霸道的恶势力,就是“田坎上爬长虫(蛇)——地头蛇”,需要敢于斗争;做事不能善始善终雷声大雨点小,就是“程咬金的三斧头——虎头蛇尾”,需要坚持斗争;出现遇事慌张、缺乏判断错把普通麻绳认成蛇的荒唐,就是“踩着麻绳当蛇——大惊小怪”,需要学会斗争,这些都形象生动告诉人们认识生活并非吃饭穿衣那么简单,也充满坎坷和斗争,学会生活中的斗争,就能很好的把握生活。二是这个伟大通过以蛇喻人给予深刻的生产生活启示。比如“蟒蛇爬竹竿——又狡(绞)又猾(滑)”,以蛇攀爬的“绞”劲,与竹竿光滑的“滑”巧妙组合,谐音双关调侃人狡猾奸诈,“长虫过门槛——点头哈腰”,则以蛇爬过门槛时身体上下起伏,讽刺那些在权贵面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人;再比如“长虫(蛇)吃棒槌——直脖儿了”,蛇不管棒槌能否吃就盲目吞下,结果被撑得痛苦不堪,以此告诫人们不要不计后果的贪吃,“长虫爬进枪筒里——难回头”,枪筒狭长,蛇钻进去就没法转身比喻错误抉择会让人陷入困境,想反悔却已无路可退;还比如“蛇行草上——不露水”,蛇在草丛爬行悄无声息,不露痕迹,形容人行事低调、隐蔽,做事不张扬,悄悄达成目标,“蛇的嘴巴——能张能合”,以蛇嘴巴的生理特性,比喻人说话应当灵活,根据不同场合、对象调整言辞。所有这些,已经远远超出防范蛇的伤害,而是巧妙地开掘蛇的特性,变蛇害为蛇宝,很好地服务于社会,也引导人们学会生活学会工作。
启示三:读懂蛇,巧借蛇的智慧,才是与蛇斗争战胜蛇的至高境界。知己知彼,与蛇斗争需要读懂蛇,更需要读懂蛇的智慧,“蛇行秘径——智者非直线思考”,“蛇盘高枝——远见卓识”,“蛇行秘径中, 深藏智慧与灵动, 不露锋芒”,“蛇脱皮——重获新生, 智慧和灵动并存”等大量蛇歇后语,不仅显示了蛇是智慧与灵动的化身,也要求我们善于汲取蛇的智慧则是智慧的智慧。读懂从“蛇行秘径,智破迷局,灵动间展现非凡智慧”,到“蛇目璀璨,洞悉万物,以灵动之姿演绎智慧之道”,从“灵蛇出洞——智谋深藏,灵动非凡”,到“蛇行草间——智慧显,灵动舞”,从“灵蛇游走——机智过人,步步为营”,到“蛇口脱险——机智过人”,从中悟出“如蛇般矫健,智慧深藏,一举一动皆显灵动本色”,巧妙地汲取蛇的智慧,才是与蛇斗争战胜蛇的至高境界。而伟人的“工作就是斗争”,则是比与蛇斗争战胜蛇至高境界的更理想境界,是汲取人类智慧的更深刻智慧,他说“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其中的“工作就是斗争”,是一种迎难而上的态度,也是解决问题的智慧,前进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正视矛盾与风险,迎难而上解决遇到的复杂问题就是大智慧;“工作就是斗争”,是一种攻坚克难的勇气,也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智慧,和平年代容易产生娇骄二气,患得患失,缺乏斗争的勇气,能够发挥战争年代那么一股拼劲那么一种激情,带领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实现既定目标就是非凡智慧;“工作就是斗争”,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的魄力,也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之大智慧,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真正绘制好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必定成为人民的福星,当之无愧是高超的智慧,而那些搞特权与民众争利的人,那种以权谋私破坏反腐败斗争的人,那些自己活就不让群众活的人,都是人民群众可恨的“吃尽我们血肉”的毒蛇猛兽。
《国际歌》高唱的“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就是要“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坚决把“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消灭干净”!这个斗争,是最高最神圣的斗争,也的确是“最后的斗争”。我们要理直气壮高唱“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相关阅读】
侯立虹:蛇生肖的特殊美——蛇年探寻蛇文化之一
侯立虹:感悟蛇生肖的神秘——蛇年探寻蛇文化之二
侯立虹:蛇文化的成语大美——蛇年探寻蛇文化之三
侯立虹:璀璨的蛇谚语歇后语明珠——蛇年探寻蛇文化之四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