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是推动事物运动和各项事业发展并解决运动发展中出现问题的两种非常重要思维方式,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辩证统一关系。目标导向是基于对未来愿景的设定和规划,它为我们日常行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动力。目标导向的核心在于明确“我们想要什么”和“我们要去哪里”。以实现中国梦为例,共同富裕是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长远规划,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这个目标如同一座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它激励着人们为之奋斗,引导资源的配置和政策、路线、方针的制定,使整个国家14亿人朝着既定的“中国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稳步前进。在组织机构层面,将“中国梦”化为各行各业的奋斗目标。比如,作为农业组织机构如何保障粮、棉、油、糖、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18种重要农产品足够有效供给,其目标量化到每个地区、每个团体、甚至到个人。教育、医疗、交通、就业、金融……同样如此。在个人层面,目标导向同样至关重要。一个人如果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比如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他就会为之付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长期积累实践经验。目标导向能够激发个人的潜能,使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问题导向则是研究事物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毛主席的《矛盾论》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就是针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奔着问题去、扭住问题改,把真正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目标。切实做到坚持问题导向,关键要敢于直面问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事物表象,比如“瘦肉精”事件,在发生事件之前,“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仑特罗以饲料添加剂广泛推广应用,法律并没明文规定禁用,当时,作为主管畜牧生产的组织机构研究过盐酸克仑特罗矛盾两面性没有?没有。发生事件后,再来补救,修改法律,才严禁盐酸克仑特罗使用。所以,问题导向关键在于“我们面临是什么事物,如何洞察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有那些矛盾和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问题导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问题也不断涌现,如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是事物内部矛盾,还是外部因素造成的?不深入研究,找到矛盾主要方面,问题难以解决,就会阻碍目标的实现。问题导向要求我们保持对事物内部矛盾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及时解决,从我国传统哲学讲,这叫“治未病”。切莫等问题发生并演变成大事件再采取措施,甚至亡羊还不补牢。例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深入调研,发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硬件问题,同时发现贫困地区生产关系非常脆弱的软件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如修建道路、改善教育医疗条件等,有效地解决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了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重视生产关系这个软件,否则,目标导向得而复失。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目标导向为主,为问题导向提供了方向和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导向就会失去方向,陷入盲目解决问题的困境。而问题导向为辅,为实现目标提供了保障和支持。没有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就会脱离实际,难以实现。机构的设置与改革一定坚持目标导向为主,问题导向为辅的哲学理念。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目标导向明确了共同富裕的方向,而问题导向则通过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逐步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富裕需要新质生产力去实现,共同富裕则需要生产关系去调和,就像人体内“任脉”和“督脉”两条主要脉络协同发挥功能作用。
有些人在工作中只关注目标,而忽视了过程和问题的解决。例如,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短期目标,而忽视了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最终导致失败破产。目标导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如果目标设定后就不再关注过程和问题,可能会导致目标无法实现。比如,设定全国全年粮食产量的目标导向,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目标计划就必须调整。目标导向不仅适用于高层管理,也需要中层和基层的配合。中层管理者需要将高层的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基层职工则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围绕目标开展工作。虽然目标导向是正向思维,但如果目标设定不合理或过于强调目标,可能会导致职工产生压力过大、急功近利等问题。问题导向并非只是发现问题,而是通过发现问题来推动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目标的指引,问题导向可能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四十多年的机构改革,即所谓的“转变职能”就是职能围着问题转,机构围着职能转的思维方式,所以难以跳出“精减――膨胀”的怪圈。问题导向不仅要解决当前问题,还需要从问题中总结经验,为未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如果只关注眼前问题,可能会忽视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问题导向并非只适用于中层管理,它需要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贯穿于整个组织的管理过程中。高层管理者需要通过问题导向来调整目标,基层职工则需要通过问题导向来优化工作流程。如果没有目标导向的指引,问题导向可能会导致工作陷入被动,因为解决问题可能会被一些不重要的问题牵着走。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目标导向为问题导向提供明确的方向,问题导向为完成目标导向提供路径的支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能完全分离,需要结合使用。例如,在工作中,既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又要关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具体应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先发现问题,再设定目标;在另一些情况下,则需要先设定目标,再洞察寻找问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要求,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经验。思考一: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本质区别在于出发点和关注焦点。目标导向更关注未来和结果,而问题导向更关注现状和过程。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目标导向为问题导向提供了方向和边界。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导向可能会陷入无休止的“找问题”状态,甚至偏离核心任务。问题导向是实现目标的手段,问题导向通过识别和解决问题,为实现目标提供支持。问题导向可以帮助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及时调整策略,优化路径。思考二: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需要动态结合。目标导向是“灯塔”,指引方向;问题导向是“罗盘”,帮助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避开障碍。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它们有机结合,才能高效地实现目标。1、长期规划和战略制定:当需要明确方向、分解任务并推动整体进展时,目标导向是关键。 2、资源有限且需要聚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目标导向可以帮助团队集中精力,避免分散资源。 3、需要明确激励机制: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清晰的激励方向。1、复杂环境和动态变化:当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时,问题导向是首选。 2、创新和改进:通过洞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推动流程优化和创新。 3、应对突发情况:在面对突发问题时,问题导向可以帮助快速定位问题并采取措施。思考三: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境灵活选择。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需要在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之间不断切换,以适应不同的任务和环境。目标导向的局限性:如果过度依赖目标导向,可能会忽视过程中的问题,导致目标无法实现。例如,设定过高的目标可能会让团队成员感到压力过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问题导向的局限性:如果过度依赖问题导向,可能会陷入“问题泥沼”,无法明确方向。例如,过于关注细节问题,可能会忽视整体目标的实现。思考四: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需要平衡。目标导向可以提供方向和动力,但需要通过问题导向来确保过程的顺畅;问题导向可以优化过程,但需要目标导向来避免偏离方向。两者需要相互制衡,形成一个动态的闭环。目标分解与问题识别:在设定目标后,通过问题导向识别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任务。例如,在项目管理中,可以先设定项目目标,然后通过问题导向识别潜在风险和挑战。动态调整与反馈机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向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调整目标和策略。例如,通过定期的复盘会议,结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行动态调整。团队协作与分工:在团队中,可以根据成员的特点和任务需求,分别安排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任务。例如,让擅长战略规划的成员负责目标导向,让擅长执行和优化的成员负责问题导向。思考五: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结合需要明确分工、建立反馈机制,并通过动态调整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这种结合不仅是一种管理策略,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目标导向体现了“目的论”的哲学思想,即一切行动和决策都以实现目标为导向。它强调目标的明确性和方向性,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的规划和追求。问题导向体现了“过程论”的哲学思想,即通过关注过程中的问题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它强调对现状的分析和反思,体现了人类对现实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总而言之,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动态调整、建立反馈机制,并通过团队协作来充分发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各自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大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梦”。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