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璀璨的蛇谚语歇后语明珠——蛇年探寻蛇文化之四 - 昆仑策
-
侯立虹:璀璨的蛇谚语歇后语明珠——蛇年探寻蛇文化之四
2025-02-20
《蛇文化的成语大美——蛇年探寻蛇文化之三》,探讨了蛇成语文化的大美。按以往生肖文化惯例,本应作为陪衬纳入蛇生肖成语文化的蛇谚语歇后语,却因反映人们与毒蛇斗争经验的数量多,以及由此生成的各种启示运用频繁,格外耀眼而引人注目,促使笔者专论这颗蛇文化的璀璨明珠,探究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蛇谚语歇后语的独立成篇,既在于人们记录与蛇斗争实践的可贵,也在于反复淬炼经典概括与蛇斗争的内涵,还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认识和把握斗争精髓,促使人们重视生产生活的斗争,因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不断得到陶冶和洗礼,不断泛起夺目的浪花。而其让人称奇的与蛇斗争实践的经验,让人感到叫绝的与蛇斗争各种人生启迪、社会启示,让人受用的由此凝聚的前进和奋发力量,对新时代必须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着特别的不可替代的借鉴和帮助。尽管与蛇斗争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不可同日而语,但人民作为斗争实践的主体,人民对斗争实践概括的难能可贵,对新时代伟大斗争所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所必须紧紧依靠的根本力量——人民的力量,有着特别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启示。先谈谈蛇谚语蕴含的人民对蛇斗争朴实概括和精准提炼。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而蛇的谚语,是人们把握蛇的习性和生活特点,通过斗争避免蛇伤害的经验概括,实现与蛇共存让蛇服务人类的生活总结,更加表明与蛇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这表现在通过诸如“牛饮水而生乳,蛇吸水而产毒”,“蛇咬一口,入骨三分”,“蛇不分粗细,坏人不分大小”,“蛇可怕在嘴上”,“蛇并不怜悯熟睡的人”,“阴沟石缝里的蛇蝎,暗伤人”之类谚语,阐明蛇伤人的本性,强调蛇攻击人的本能,告知人们蛇的毒性不会因为你的怜悯,而失去毒性,也不会因为你的软弱和无知,而放弃攻击人的本能,以此教育人们只有树立与蛇斗争的意识,学会与蛇斗争的本领,才有可能不受蛇的伤害;也表现在通过“蛇的本性改不了”、“蛇换蛇皮,不改蛇性”等谚语,表示蛇的本性难移,即使蛇换蛇皮也不会改变蛇性,告诫人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能只看表面,启示人们警惕那些善于变化的敌人,不要被蛇的一次次脱皮迷住了眼睛;也表现在通过“眼镜蛇打喷嚏,满嘴放毒”,“蛇无大小,毒性一般”,“眼镜蛇摆手,好毒的一招”,“一个洞里的蛇,早有勾结”,“蜈蚣遇到眼镜蛇,一个比一个毒”,和“蛇皮华贵,牙齿有毒”“蛇爬过的地方就会使人感到不安”等大量谚语,引导人们认识和识别蛇伤害人攻击人的招数,注意提高应对的本领和能力,也启迪人们由此为鉴防范毒蛇一样人的毒招,避免比毒蛇还毒的伤害;还表现在通过“蛇入曲洞退路难”,“蛇入筒中曲性在”,“蛇钻窟窿,顾前不顾后”,“窝里的蛇,不知长短”,“蛇吞蝎子,以毒攻毒”等类似谚语,教育人们知己知彼,善于认识蛇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斗争措施;更表现在通过“养蛇咬自己,自取其祸”,“养虎为患,养蛇吃鸡”,“人不能跟蛇进洞”和“吞了烟袋油的蛇,离死不远”,“蛇死不再毒害人”等谚语,告诫人们注意斗争策略和斗争队伍纯洁,不要愚蠢,不要做傻事,干些自己祸害自己的事,也引导人们注意斗争措施和斗争效果预判,只要斗争到位,就会达到预期目的。显然,人民群众这些关于与蛇斗争实践的谚语,既是启示人们不断提高与蛇斗争的本领,也启示人们从中感悟如何与蛇一样人的斗争,还启示人们从中增强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本领,很有些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气息,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代代相传,不断丰富和发扬广大,益发显得人民群众隐含着不可忽视的磅礴力量。再谈谈蛇歇后语揭示人民群众与蛇斗争并由此启示生产生活的本质。纵观蛇歇后语,非常鲜明地表达了它就是人们与蛇作斗争战胜蛇,并由对蛇惊恐万状到保护蛇使之服务人类的经典总结和概括,非常突出地彰显了蛇歇后语的底蕴就是人们与蛇斗争过程的记录,并经多方加工提炼所形成的蛇文化结晶。由于蛇歇后语的底蕴和基本定位是与蛇斗争的文化沉淀,所以蛇歇后语最大特点,是围绕斗争而产生和发展,形成了大量教育警示缺乏斗争精神的歇后语。既有劝导害怕斗争的胆怯行为,也有劝诫不坚持斗争、不会斗争的懦夫行为。比如以“看到草绳就喊蛇——大惊小怪”,或“踩着麻绳当毒蛇——大惊小怪”,“踩着井绳当是蛇——胆小鬼、大惊小怪”讽刺那些害怕斗争的胆小鬼,没有斗争底气,就会疑神疑鬼,以至于把草绳错看成蛇,一点风吹草动就咋咋呼呼慌了神,只有不害怕蛇,增加与蛇斗争的硬气,才不至于遇到草绳就惊慌失措,更重要的是以此延伸到生产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教人沉着冷静,遇事不慌,认真观察,以免受人话柄;再比如以“老虎头皮蛇尾巴—— 有始无终”讽刺那些不坚持斗争的行为,老虎威风的头代表着开始时的冲劲,蛇尾巴绵软无力象征后劲不足,以此讽刺那些表面气势汹汹实则没有后劲的斗争,也告诫那些做事开头轰轰烈烈,结尾却草草收场的人;再比如以“蟒蛇缠身——挣不脱”讽刺不会斗争的行为,蟒蛇缠身为什么难以解脱?原因在于蟒蛇的身躯柔软且庞大,一旦被缠住就如同被一层坚固的包裹紧紧束缚住,蟒蛇还会不断地缠绕和收紧,再加上蟒蛇那可伸缩的大嘴,会轻松地吞下猎物,以此形容斗争必须有准确的分析判断,干脆利落,不能被拖入像蟒蛇缠身般的泥潭,也启示人们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陷入类似蟒蛇缠身困境;还比如以“牛屁股缝里的蛇——钻空子”提示注意斗争方式,牛屁股有缝隙,蛇就趁机钻进去,不注意策略方法就很容易让蛇跑掉,同时也提示人们注意生活里那些爱投机取巧的人,专找规则、制度的漏洞谋取私利,现实中“钻空子”的“牛屁股缝里的蛇”很多,屡见不鲜,甚至有人公开提出只要没有明确禁止的事情都可以做,有些地方居然当作经验兜售,也就愈加显得蛇歇后语由蛇斗争启示社会现象的可贵。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解决矛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斗争的过程。而蛇歇后语,作为人民群众与蛇打交道的知识积累,也是典型的防止蛇攻击伤害与蛇斗争的经验总结,不仅反映了人们解决与蛇矛盾就是与蛇斗争的过程,而且让人们从中得到启示启发,提高斗争能力,防范蛇一样的恶人。这充分说明蛇谚语歇后语隐含着马克思主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因素,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接地气也有传统文化的因素,也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是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基石”之所在。值得一提的是,蛇成语也有着浓郁的斗争气息,只是没有蛇谚语歇后语那么明显罢了。比如蛇口蜂针、蛇心佛口、拜蛇求雨、龙蛇混杂等,不仅让人们提防毒蛇,更要提防毒蛇一样的恶人。再比如比喻恶人得势、相互勾结、心术不正等方面的蛇鼠横行、蛇盘鬼附、蛇蝎心肠、长蛇封豕、蛇眉鼠眼,充分表达了与蛇相关的为害人算计人的成语很多,很艺术巧妙地教人加以防范。更值得提及的是,蛇谚语歇后语乃至整个蛇文化,虽然反映的思想内涵有限,但一滴水能映射出太阳的光辉,其蕴含的斗争神韵,恰恰表达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始终激荡着与大自然、与灾害灾难、与落后腐朽斗争旋律。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即使新中国能够如朝阳光照人间,也是与帝国主义封锁威胁颠覆斗争的结果,大寨的“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与资产阶级思想斗,七斗八斗,斗出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大寨”,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后的新时代,也有着在斗争中前进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所以说,探寻蛇文化的斗争底蕴,增强与自然灾害斗争、与落后颓废斗争、与世界霸权斗争的自觉性,在今天势必成为蛇文化的神圣使命,成为蛇年的光荣任务。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共产党宣言》全文数十处用到“斗争”一词,充满了斗争精神。蛇文化所表达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不断延伸发展,与实际结合,牢牢把握历史主动,这大概是蛇生肖隐含斗争的深刻意义。
【相关阅读】
侯立虹:蛇生肖的特殊美——蛇年探寻蛇文化之一
侯立虹:感悟蛇生肖的神秘——蛇年探寻蛇文化之二
侯立虹:蛇文化的成语大美——蛇年探寻蛇文化之三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