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夫:新年谨防“送礼”风 - 昆仑策
-
朱亚夫:新年谨防“送礼”风
2025-01-20
时值新年时节,社会上送往迎来,送礼成风,花样百出,有一句电视广告语耳熟能详:“今年过年不收礼,送礼要送脑白金!”既然我们谈及了“送礼”这个热门话题,不能不对“送礼风”来个深层剖析。
翻阅《辞源》,“礼”有六义,我们按图索骥,对应“送礼”之礼, 当为“礼品”一义。先秦典籍《礼·表记》云:“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可见,送礼之风,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了。窃以为,只要商品经济存在,只要商品存在,社会就有吃穿多寡之分,商品就有珍平之别。这样就必然会有送礼之风。送礼现象,以前存在,今天存在,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存在。
从送礼者而论,可分几类,一是表示敬意的,如子女对父母,送保健品、旅游券等;二是表示慰问的,如携礼品,或探访病友,或扶贫助困;三是亲友之间,互通有无,聊表心意,所谓“礼尚往来”者也。当然也有一种送礼者是别有用心的,他们是为了个人的名利或者小团体的利益,向领导或被求方请客送礼,甚至奉赠重金,实质上这是施放糖弹,投放诱饵。有一首仿《红高粱》的民谣,这样勾画这类人的险恶用心:“花高价,买名酒,名酒送礼赶火候;喝了咱的酒,不想点头也点头.喝了咱的酒,不愿举手也举手,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好酒好酒!”
从《报刊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提到我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对待送礼者的态度,各用六字概括,十分精妙,不妨抄录如下:毛泽东是礼不收,事不办;周恩来是礼收下,钱照付;邓小平是礼照收,事不办;胡耀邦是礼不收,人审查。
毛泽东的态度一是一,二是二,体现了高度的原则性;周恩来方式是“人情归人情,公事归公事”,既坚持了党性原则,又富有人情味;邓小平做法看似来者不拒,实质上既有灵活性,又有原则性;胡耀邦则是大义凛然,表现了他的高度革命原则性。四位伟人对待送礼者的态度,都坚持了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却又带有个人鲜明的办事风格,折射出伟人的高尚品格,让人信服,令人钦佩。
因此,我们对送礼,并不一概反对。我们并不是铁石心肠,也不是六亲不认。鲁迅就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一般亲友之间的礼尚往来,未必不可。但是位居庙堂之上,身为领导干部、人民公仆,手握人、财、物大权,就应当向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等学习,牢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应是我们人民公仆的本色,也是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优良传统。否则就难免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理短,陷入泥潭不可自拔。据中纪委通报,党中央坚定打赢反腐败这场攻坚战的必胜信心,连惩治“蝇贪蚁腐”也毫不手软。2024年4月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严查“蝇贪蚁腐”。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59.6万个、处分46.2万人,移送检察机关1.5万人。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纯洁干部队伍。”并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回顾历史,广大人民为什么拥戴毛主席等伟人,还不是因为他们一心为公,清正廉明,“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不服吾能而服吾公”。面对送礼风,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值得我们全体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好好反省!
(作者:朱亚夫 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