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挣快钱与挣大钱,梁文锋们志不在此 - 昆仑策
-
胡懋仁|挣快钱与挣大钱,梁文锋们志不在此
2025-02-25
深度求索的梁文锋,在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一些话语,是很有意思的。他提到他的团队,都是国内大学出来的,没有留学经历。而且他们这个团队,在开发经营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不为挣快钱,就是踏踏实实地做研究,做开发。这种做法本来是一个企业非常正常的选择,而且也是能够让企业稳步前进、稳步发展的最正确的做法。然而,从八十年代中后期,一直到今天,仍然还是有不少企业,不少企业家,都还是希望能有机会挣快钱,挣大钱。在八十年代中后期,那时国家在有些国有企业实施所谓价格双轨制。把企业生产的一部分产品以计划外价格推向市场。当时出台这样的政策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个初步的尝试,是一个试点或者试验。这样的政策一推出,就有不少人琢磨一些所谓的歪点子或者邪办法,要怎样才能从国家推出的这个政策中拿到更多的好处。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找某些有背景有关系的人,向手里有权力的官员要批条,从中倒腾紧俏商品物资,转手抬高价格。这一进一出,快钱就到手了。这样的快钱一多,大钱也就都来了。今天在回顾当年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找出许多理由对这一政策进行指责和批评,指责当年不应该采取如此粗糙的政策。问题在于,在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也并不懂得如何让我们的计划经济以最小的代价转入到市场经济当中来。那段时间的混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很难避免的。这样的亏,我们不得不吃;这样的弯路,我们不得不走。这就是代价,这就是成本,除了承受,没有别的办法。当然,在吃过亏之后,最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这样的亏才不会白吃,代价也才不会白付。时至今日,想挣大钱,挣快钱的依然大有人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能够得愿以偿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人们更清楚的是,现在钱难挣,就如同屎难吃。近四十年前的景象今天已经很难再度复制了。我以为,梁文锋们已经早就看到这样的趋势和情形了。再想抖小机灵去挣快钱、挣大钱基本的可能性很低。如果他们开创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另辟蹊径。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很高深莫测的道路,就是老老实实地去干活,去挖掘,去研发,去走一条并不平坦也不那么宽阔的道路。然而这样的一要道路更是一条正路,也是风险较小、却又有可能不停地走下去的一条路。当年,说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类话的人们,他们可能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尽快地发展起来,因为自己造要花时间,要花更大的成本,远不如买和租来钱快。或许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种买和租也不失为当时某种所需要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用于暂时,用于局部,作为一种暂时性的补充,或许并无大碍。但如果把这样的观念作为国家发展的总方针,或者作为最基本的政策,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有的行业,如果长期都习惯于买和租,而早就生疏于制造,甚至完全放弃自己制造,放弃自己创新,那我们的国家就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九十年代初,北京海淀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那里的人们都在卖电脑,或者电脑配件。当时做这种销售业务的商家,无论大小,真正卖品牌机的也不是很多。因为品牌机价格要高出很多,普通的用户都认为买不起。所以更多的商家就做兼容机。找些电脑配件,自己组装,俗称“攒机”。组装完毕,和品牌机基本功能都差不多,但是价格比品牌机要低了很多,因此销售额大增。后来,其中有些商家钱赚得多了,并没有想到要把这些钱用在科技研发上,毕竟,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发展确实需要用巨资投入到科技研发当中。但是,那些赚了钱的商家,却把钱都投到房地产行业,他们不肯把钱投到科技研发方面。因为,在那些商家看来,投资房地产还是能挣更快的钱和更大的钱的。在当时的这些人们看来,把钱拿去搞科技研发,就跟拿钱打水漂一样,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他们不是蠢人,他们很精明。可是今天再回过头一看,他们的精明其实并没有多有智慧,这条挣快钱和挣大钱的路子,最后把他们期待获得的财富之路都给堵得严严实实,几乎寸步难行。
时代发展到梁文锋这一代人。当年风生水起的房地产早就失去了当年的光彩。这一条路已经很难走了。其他的挣快钱挣大钱的路子也很难找得到。所以留给梁文锋他们这一代年轻理工男们的路就只有老老实实地去干最基础的活。这一代年轻人看过这么多世态炎凉,也明白了,老老实实地做科研,做开发,绝对是一条很可行,而且也一定能走得通的道路。产生这种观念的已经不只是梁文锋,还有一大批和他年龄相仿的80后,都有同样的想法。在他们面前,所谓挣快钱和挣大钱的路基本已经找不到了,那么要走就只能走发挥自己的智力和脑力,认真开发自己学来的知识与技术,以及在某些方面所学到的能力,来走这样一条艰难的道路。梁文锋这一代人,不仅仅只是因为不可能再走挣快钱和挣大钱的路了,所以只能选择一条难走的路。他们更有一种在他们之前的那些人所缺少的强大的自信。他们看到了今天世界上科技所涉及各个领域的基本情况。他们也对中国今天的科技状态以及工业制造业状态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很清楚,我们国家在相当一些领域里,其科技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但这种落后并不是被甩开几百公里那么远,这种差距可能有一百公里,也可能有几十公里,甚至也就只有十几公里。如果只是这样的距离,那么经过我们的努力和奔跑,还是有可能追赶上去的。于是,他们就开始加力追赶。而经历了这样的努力和奋斗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终于追赶上来了。但是他们还在继续奔跑,绝不停步,他们就有可能超越过去,跑到第一方阵之首的位置深度求索与梁文锋他们所做出的这一切,也为他们的同一代人,为他们之后的新一代人,都做出了出色的榜样。同代人与新一代人肯定看到了他们所付出的,也看到了他们所得到的。这些同代人,新一代人,同样也会树立他们自己的信心,他们肯定也会加强努力,尽力奔跑。这同样也会带动更多的同一代人和新一代人。这些年轻人,也会让今天更多的人们看到,曾经的挣快钱和挣大钱的做法既有更多的局限,也有更大的弊端。把发财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方法上,已经很难达到自己奋斗的目标了。所以真正的智慧还是要立足于最普通、最平常,可能也最艰苦的奋斗过程之中。经过奋斗获得的成功,才是真正令人喜悦的成功。一个理工男,未必把能赚到大钱看作是自己的成功,毕竟有不少这样的人志不在此。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学到的专业和技能为国家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奋斗才是如鱼得水的过程,也才是体现其个人价值的过程。或许,那些善于经商的人会把赚了大钱看作是个人的成功,但作为科技研发人员,他们的内心肯定另有追求。今天像梁文锋这样的年轻人,比起在他们之前的那一代人,眼光更敏锐,内心更平和,意志也更坚定。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需要怎样做。这也是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也。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
【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