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开出“中药药方”,湖北中医:中规中矩,剂量不“精准” - 昆仑策
-
DeepSeek开出“中药药方”,湖北中医:中规中矩,剂量不“精准”
2025-02-25
“DeepSeek开的中药方太强了!”“我把DeepSeek当老中医,开方结果让我惊叹!”……近期,在社交平台上,用DeepSeek开“中药药方”,成了不少人养生的新方式。在雨水节气后,也是养脾胃的好时机,记者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询问了DeepSeek,AI深度思考后,仅用时15秒,就给出了一份上千字的详细方案。记者拿着这份看似完备的中药方,请教了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苏国阳主任医师。
脾胃失衡怎么办?DeepSeek对真实病例开药方
在DeepSeek对话框,记者根据真实病例体征描述病情:
“女,28岁,春天即将到来,脾胃不适,经常腹泻,有什么中药好方子推荐?”
随后,DeepSeek给出答案:根据您的症状描述,这属于中医“外感风寒,邪犯少阳,兼有湿郁”的证型。寒热交替(少阳枢机不利)、肌肉酸痛(风寒束表)、肋痛鼻塞(气滞湿阻)、头晕口淡(脾胃不和),可尝试以下方剂调理:
1. 脾虚湿盛型(常见于大便稀溏、食欲不振、舌苔白腻)。2.肝郁脾虚型(腹泻与情绪相关,伴胁胀、嗳气),推荐方药: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3. 脾胃虚寒型(腹部冷痛、喜温怕冷),推荐方药:理中丸加减,此外,DeepSeek还给了药方的组成剂量、用法、功效。
这样一套组合拳中药方子,在苏国阳主任看来,属于“博杂而不精简”。“整体来看,方子比较中规中矩,但在实际使用中,患者往往很难自行判断哪个方剂最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他指出,中医讲究个体化治疗,强调望闻问切,三因制宜,临床上治疗是很复杂的,医学诊断依据的不仅仅是症状,还包括患者的舌苔、脉象、体质及精神状态等信息,这些是AI无法捕捉的。
准确中药剂量,DeepSeek很难问得出
如何把握剂量?这是很多吃中药的人最关心的问题。记者在上述方案上追问了DeepSeek,得到了一个成人常规用量的参考标准。记者发现,DeepSeek将每一剂药都明确标注克数,并在用法剂量上给出了明确答案。
对此,苏主任查看处方后指出,中药方子剂量很有讲究:“中医强调一人一方,需要灵活调整药方和剂量。例如在这个方子里,AI开出健脾燥湿的白术12克。但如果我们临床开方,比如说生白术,炒白术需要选择,在剂量上我们会控制在15—20克左右。这是需要通过临床长期积累和个体化调整而得出最适宜患者的答案。”
苏国阳直言,就目前DeepSeek的诊断水平来说,和中医倡导的最基础的辨证论治观念是截然不同的。苏国阳拿之前临床右下腹的病人举例“如果是下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有经验的医生就会考虑是阑尾炎可能。AI只能根据描述指令分析。而如果是老中医当面问诊,肯定要进一步确定患者到底是绞痛、刺痛、隐痛还是胀痛。要从疼痛性质、发作时间、伴随症状这些细节问题分析,才能获得中医问诊所需要的关键信息,这也会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此外,苏主任指出,面对复杂病例,若用户提问逻辑欠清晰、不能精准表述症状细节,DeepSeek给出的诊疗建议可能与患者实际情况很大偏差。
AI可以作为未来医疗的辅助工具
对于未经过医生指导自行使用AI推荐方药的患者,苏国阳主任也表达了担忧,“AI的建议更多是参考性质,而非最终的治疗方案,随意使用中药方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他指出,“把DeepSeek当中医,为难的是自己。”苏国阳谈到,DeepSeek能否开出好的药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是否内行专业、是否能准确描述出具体症状,而AI本身是缺乏引导和追问能力的。
“对于有医学背景的人,AI用于学习或是辅助诊疗有很大的帮助。就目前而言,可以将DeepSeek作为症状自查和知识科普平台,它给出的一些针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方案或有可借鉴之处,单要提醒患者的是,目前尚没有针对AI问诊的法规出台。如果因为DeepSeek误诊、耽误病情,引发纠纷,用户可能面临举证难、追责主体不明等各种问题。”苏国阳说。
当然,围绕“AI问诊”的讨论,也激起更多人对AI与中医有机结合的新思考。记者受访几位医生认为,AI技术不能替代医生,还有一大原因是它不能给予患者和家属人文关怀。同时,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涉及法律与伦理问题。未来医疗领域的发展将是AI技术与医生诊疗相结合的模式,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记者张金玉 通讯员胡梦 曾潇潇;来源丨武汉晚报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