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岳江|俄乌冲突三周年:美国军援结局无名就图利 - 昆仑策
-
魏岳江|俄乌冲突三周年:美国军援结局无名就图利
2025-02-25
2025年2月24日,是俄乌冲突三周年。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特朗普先与普京频繁互动并达成四点共识,但这些谈判均未邀请乌克兰和欧洲参与,后又提出了一项颇具争议的提议,即以“武器换稀土”的方式来维持美国对乌克兰的军火援助。特朗普还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在乌克兰花了4000亿,现在该收点利息了。英国《每日电讯报》获得了一份预先决策合同草案,显示特朗普向乌克兰提出高达5000亿美元的“补偿”要求,涵盖了乌克兰庞大资源基础的方方面面。央视网报道称,如今,美国又试图通过“资源换援助”的矿产合作协议,进一步掠夺乌克兰的资源。这些条款堪比德国一战战败后签下的《凡尔赛和约》,几乎等同于对乌克兰永久性经济殖民。
俄乌军事行动冲突,是俄罗斯大国与乌克兰小国军事行动博弈,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军队作战力量对比,是一场典型的不对称手段、不对等力量和非常规方法所进行的不对称作战。
俄乌冲突,我们往往忽略俄罗斯发起的是特别军事行动而不是战争。既然有“特别”二字,就是俄罗斯发起军事行动考虑到政治因素,达成军事目的与以往战争军事行动相比,有不同之处。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规定战争的最终目的,战争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战争的政治目的规定和体现着战争的性质,影响着人心的向背,制约着战争的胜负。战争中的精神力量也来自政治,但战争不等于一般的政治,它是流血的政治。战争不等于一般性的政治行动,它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是敌对双方军事力量的较量,军事力量是直接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
强胜弱败是战争的一般规律。军队的组成因素主要是人和武器装备,而人又是决定因素。弱者要战胜强者,在发挥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地理、国际关系等诸条件的优势同时,更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掌握先进的军事思想和实施正确的作战指导,引导战争向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争取战争的胜利。人们如果不能做到客观因素与主观努力有机结合,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掌握战争特殊性并加以有效运用,即使是正义战争也难以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在人与武器装备辩证关系上,更加强调人在战争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革命战争的主体,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恩格斯说过,赢得战争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战争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发展。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无论战争如何发展、武器装备如何智能、精确制导武器如何精准,决定战争制胜的决定因素并没有变,人还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国扶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军事援助南越、出兵干涉越南,扶持亲美阿富汗临时政府、提供军事援助、派遣军事顾问等,最终被援助一方还是没有扭转战局,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军援南越,并给南越军队提供培训,最终北越还是打败南越,统一了越南。美国军事援助阿富汗,扶持亲美阿富汗政府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最终塔利班还是执政。
(作者:魏岳江 特邀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