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实现共同富裕,是避免兴衰周期率的根本措施 - 昆仑策
-
胡懋仁:实现共同富裕,是避免兴衰周期率的根本措施
2025-02-05
当年在延安,毛主席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今天的人们一直都还在进行思考。对于历朝历代的兴衰,到底要有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其中存在的难题。毛主席说,我们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民主。不过,可能还有一个问题,当年的“窑洞对”,似乎还没有来得及讨论,那就是为什么一代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内在的基础性原因到底是什么?
当年上历史课的时候,总有这么一个印象,即在一个封建王朝走向衰败的时候,都有一个土地大量集中在豪强手里的情况。这就是说,一方面,农民陷入极端贫困的状态之中,而另一方面,土地豪强掌握了大量的土地,从而造成国家内贫富出现极度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时期反复上演。这种极度两极分化就有可能导致农民起义或者农民的战争。这些起义与战争就造成这个王朝最终的终结。这种反复性就体现了某种周期性的规律。
晚清末年,在帝国主义侵略、剥削和压迫之下,中国人民极度贫困。但是,某些为帝国主义效劳的买办、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即大批的土地所有者,却都富得流油。这就导致处于极度贫困的劳动者,连生存都难以为继,怎么可能还有什么生产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动荡不可避免,革命的爆发不可避免。
西方帝国主义的历史也在揭示着同样的规律。一代又一代霸权国家,在他们对殖民地统治的晚期,一方面,这些宗主国的统治阶级从殖民地搜刮来的财富急剧积累,而殖民地人民的生活极度贫苦。这样的贫富两极分化也使得帝国主义的霸权国家无法继续统治下去了,他们的衰落就是一种必然。这其中虽然未必是因为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起来反抗和斗争,殖民地的宗主国因为摊子铺得太大而力不从心,但又不肯缩小这个摊子,不愿意做出任何放弃,最终却导致霸权的衰落。
苏联的解体与东欧国家的剧变,是因为那里的高级干部,长期以来利用手里的职权,以及那些他们所享有的特权,也使得他们手里的财富迅速超过大批普通的劳动者。广大劳动者对这些特权阶层的人积怨极深,享有特权的人什么都能得到,而普通百姓什么都很短缺。如果这种情况在这些国家长期存在下去,那里的群众怎么可能不怨声载道?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得到稳定和发展?苏联的解体与东欧的剧变,原因都在他们的内部。一些国家颜色革命的爆发,不仅有外部势力的煽风点火,主要还是国家内部贫富不均、矛盾重重。
今天的美国,也在朝着这个趋势发展。特别是在全球金融风暴之后,美国大批中产阶级破产、衰落,即使是在疫情期间,美国富人的财富还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运动的参与者说,那些占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富人只占有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而他们这些只占有全部财产百分之一的人们,是美国总人口中的百分之九十九。如此严重的两极分化,怎么可能不造成今天美国的乱象?美国贫富之间的分裂必然导致美国国家的分裂。
对中国来说,要避免发生这样的问题,必须坚持走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唯一解决问题的道路,也是唯一避开风险的道路。或者也可以说,这是我们跳出在“窑洞对”所提出的周期率的一个主要的办法和措施。虽然我们已经确定了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政策,但是在具体措施的操作方面,我们做得力度还不够大,速度还不够快,有些做法还没有到位,甚至可以说,有些部门、地方和领导干部既不重视、也不积极。这些都是对我们国家未来长治久安的一个巨大的隐患。
在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我们实施了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但是一旦已经有相当一些人开始富裕起来之后,那么实现共同富裕就是我们必须要紧跟上来的任务。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甚至动作迟缓,就可能让已经富裕起来的人更快地积累他们的财富,从而导致大多数人特别是底层的劳动者,在财富占有两极分化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很难再看到富裕起来的希望。这就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可以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避免兴衰周期率、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性措施。各方面都要非常重视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工作。我们一方面要把我们的蛋糕做得更大,另一方面必须把我们做好的蛋糕在分配上要更加公平。不能允许少数人总能拿到蛋糕的大头,而大多数人只能拿到蛋糕的零头。这样的现象不能再持续下去了。
实现共同富裕,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下功夫、花力气去做到做好。首先,在发展公有制经济方面要加大必要的力度。对于发展国有企业(央企和地方国企)、乡镇集体所有制经济,我们需要在当前的基础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还要注意在城市中发展集体经济,补足以往在这个方面的短板。现在城市人口的就业,除了在一些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之外,还有一些人愿意自主创业。但除此之外,也需要把更多的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这就需要城市集体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另外,在民营非公有制企业方面,我们也要做一些因势利导和积极引导方面的工作。要遵循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同时也要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向那些优秀的、照顾到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民营企业学习,特别是注意让企业的赢利与所得在更大的范围内让企业中的劳动者得到更多的利益。这其中可以做到给予劳动者发放一定比例的企业股份,在不损害企业成本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等。
与此同时,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与发展中,关注与其他不同体制企业的协同与合作。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酝酿建立新型的合作经营实体,创立和完善一种新型的公有制经济。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还要对某些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巨额财富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打击。对于官员的贪腐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尽全力没收他们的非法所得。对于某些通过非法行为谋利的企业家,也要予以坚决的打击,没收他们全部的非法所得,而且要通过媒体公之于众。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启动对个人收入的高额累进税的征收,以及对巨额遗产的遗产税的征收。这对减少贫富差距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实现共同富裕,对加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还能产生很大力量的促进作用。贫富差距如果极度扩大,民族的认同度就会下降,民族的凝聚力就有可能被削弱。而实现共同富裕,或者实打实地走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让人们看到实效、看到希望,那么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一定能得到加强。这对于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力量的增强,都是绝对有积极意义的。
从现实要求和战略意义上说,实现共同富裕已经刻不容缓,各级党政机关和组织都需要有一种紧迫感。按照我们党中央既定的目标部署,到我国“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2025年,也就是今年,已经到了“十四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国老百姓都在翘首盼望,这个“坚实步伐”迈得怎么样?这个“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了多少?还是恰恰相反,差距并没有缩小,而在继续扩大?这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的公信力,当然同样关系到避免兴衰周期率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如果在今天这方面矛盾已经日愈显现和突出的情况下,在我们党已经对全国人民作出郑重承诺的情况下,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推进共同富裕却仍然不重视、不紧迫,还是将其束之高阁,并不能以有力的举措实质性地缩小贫富差距、扭转两极分化趋势,让人民群众看到实打实的成效,那么这样下去,我们的社会就会不得安宁,就会出现动荡,这是非常危险的。
纵观中外历史和今天,资本主义只能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只是加剧两极分化,这都是导致资本主义走向覆灭的必然。中国既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牢牢把握好实现共同富裕的初心和目标,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反复,更不能走向倒退。倒退绝对没有出路!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只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更是保障社会主义中国不断稳固、不断强大的必要条件,是保障社会主义中国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的根本条件。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