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看到一些人写的文章,或者在电视上听到一些担任评论员的人们的讲话,会时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他们说,对于过去发生的某事,我在以前就曾经说过,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现在的情况如我当时所说的一样。他们还有的人也可能会说,当初我早就说过,事情会发展到一个什么地步。现在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此。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如何看待呢?我们在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或者观察某个事件发生与发展过程时,总会做出某些预判,也可能提出一些针对这种预判所需要的建议。这种预判一般说来,都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只是根据要么还不充分,一般听众或者决策部门总有些将信将疑。至于这个事物是不是会按照某人预判的结果去发展,还会有其他偶然事件作为干扰的因素,使之未必能够成为现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听到的这一类预判或者建议,也不会太过认真去深思或者研究,一般也就听一听就过去了。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那些被观察或者被评论的事态有了新的发展,或者也出现了某个阶段性的结果。我们的观察员或者评论员在看到,这个事态发展的结果与他们当年的判断有了某种程度的吻合,他们就会很自信地说,当时我就说过,事态就会这样发展的。这样的说法不知道别人听到以后,会有怎样的想法。很多人在听到这样的说法之后,虽然今天的事态与他当时所说的情况有那么一点相似,但也只是一笑了之。这让我想起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要兵出祁山以图中原,魏延建议诸葛亮从斜谷行军,被诸葛亮拒绝了。后来,诸葛亮最初出兵祁山后所进行的战役并没有成功,于是魏延就抱怨说,要是当初采纳他的建议,兵出斜谷,这次也许就成功了。魏延建议兵出斜谷,不是异想天开,他也有自己的根据。毕竟一般人想不到会从这条途径出兵,所以兵出斜谷确实能够出其不意,有较大获胜的可能。但诸葛亮认为,此处地险,万一有敌军埋伏于此,则于己有极大的不利。所以诸葛亮拒绝了魏延的建议。这不是说魏延的建议就没有可取之处,只是因为风险较大,如果失败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所谓诸葛一生不弄险,也是他确实认为谨慎而得到的安全比冒险获得的成功更重要。我们的那些观察家或者评论家,总是喜欢在事后说自己当初的判断如何准确,实际就是要证明自己如何有先见之明,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聪明才智。当然,我们不否认在他们的判断中确实存在着具有正确的因素,然而,在他们的判断得到证实的时候,其实其中仍然存在一些较大的偶然性,他们所谓判断的正确并不是绝对必然的。这也就是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有些参谋人员向他们的上级提出建议时,尽管他们的建议有着一定的合理性,而他们的上级却在很多情况下,都未必采纳他们的建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所提出的建议中,根据不够充分,不利的因素也有不少。特别是其中那些不利的偶然因素,更是不能全部排除。在这种情况下,上级不采纳他们的建议就是很正常的。当事态发展的结局与这些评论员或者观察员的判断相当接近时,甚至完全吻合的时候,评论员与观察员如果很得意地标榜自己当初的判断如何正确,这其中可能还包含着这样的意思,我下次再做出预测和判断时,你们就不要把我的判断不当回事,还是要认真思考一下,接受我的观点。这样的态度,这样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次如果你做出的判断与结果十分接近,其中偶然因素还是占有较大比例的。同时这丝毫不能证明你下一次做出的预测和判断一定会非常准确。而且这种自作联盟抖小机灵的态度,一定会让上级感到厌恶,对这位下级一定会产生负面的看法。所以下一次如果他再提出什么判断和建议的时候,上级反而更不可能采纳。下级向上级提建议时,肯定有他一定的思考,有他掌握一定信息的了解。但是,下级掌握的信息毕竟有限,作为上级,他不可能只听到下级所掌握的信息就轻易采纳下级的建议。上级最终的决策要考虑更多的方面,要掌握更多更全面更及时的信息,最后才能做出决策。或许这样的决策不一定能起到出其不意的结果,但相对而言,这样的决策稳妥性要更大一些,取得尷的概率也可能会更高一些。下级的建议如果被上级采纳,那么上级一定会考虑到,下级所掌握的信息肯定要比较全面比较及时比较完整,让上级认为下级的准备很充分,而且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同时下级的建议也会有针对这些意外有所应对。当然,上级最后的决策也不一定完全采纳下级的建议,上级也需要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对于有些带有冒险性质的建议,一般说来,不到万一的紧急状态,是不太可能被采纳的。但是,如果情况确实是万分紧急,一般也找不到更加万全的其他办法,那么这种带有冒险性质的建议是可以考虑的。当然,即使是在万不得已时提出的这种建议,也需要尽最大的力量加以充实和完善。红军长征时,要飞夺泸定桥。这是一个具有较大冒险性的战术目标,但同时也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不采取飞夺泸定桥的行动,红军真有可能陷入极大的困境,搞不好就可能全军覆没。所以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采取某种风险极大的行动也确实是不得已。好在由于准备充分,而且红军发扬了不怕苦的精神,昼夜兼程120公里,最终实现了战术目标。《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得已走出空城计一步,也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步险招。当然,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诸葛亮的空城计,小说里杜撰出这样的情节,不过是为了证明诸葛亮的勇气与智慧。那些观察员和评论员,如果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出现你的预测或者判断与后来事实发展具有一定的吻合程度,那么建议你们再也不要说,在什么时候以前,我就说过什么话,现在的情况不过证实了我当初判断的准确。请不要再这么说了,这不能证明你更高明,反而显露出某种程度的肤浅。曾经判断的准确不等于在以后其他判断中也一定会很准确。如果之前确实有幸言中,那也只是一种偶然性。所谓愚者千虑,偶有一得。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这次美国总统大选,有一个美国的学者人物,人们说他以前有九次预测谁能当选都非常准确。言外之意就是这次他的预测肯定也会非常准确。这次他预测的当选总统是哈里斯。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他的预测没有说中。从概率论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非常正常。朝鲜战争爆发时,总参的雷英夫预测到美军将在仁川登陆,而且他预测美军登陆的日期、时间和地点都相当准确。他是根据当时朝鲜的战况,美军可能采取的对策,天气与海况,以及对美国最有利的登陆时间地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得出来的判断。他不是凭所谓感觉,更不是头脑发热。毛主席后来还称赞了他。但雷英夫一直没有炫耀过他当初的判断如何准确,如何了不起。这样的表现真的是没有意义。提出自己的建议,做出自己的预测和判断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事后不需要那么张扬,那么自我夸耀。这一点必要都没有。需要做的就是要反复思考,总结经验,找出自己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改进的方面。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