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毛主席军事上的雄才伟略、用兵如神以及政治上的高瞻远瞩、斗争艺术炉火纯青,在东征之战就充分体现了出来。这场战役的经典不亚于人类军事史上其他任何一场经典战役。
一、东征之战的背景——毛主席领导下,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问鼎中原”的决心
东征之战,是主席亲自指挥的经典战役。
北上?还是南下?张老四嚷嚷着南下,主席主张北上。
南下,就是往人烟稀少、民族语言和生活习惯不太一样的地方走,就是往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都很薄弱的地方走,不可能开辟出扎实的根据地。南下,真搞成了也顶多是偏安一隅,无非是做个红色刘湘,不会有什么出息,成不了“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气候。
北上,群众就多一些,语言和生活习俗就相似一些,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就相对有利于建立根据地;北上,前往矛盾聚集之地,这才有利于逐鹿中原、问鼎天下,和各路诸侯以及日寇斗智斗勇中发展壮大。
谁是可以“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伟大的战略家?当然是毛泽东!张老四顶多是诸侯的料……说他诸侯的料就已经抬举他张老四了,后来张老四不过是蒋匪帮的小特务一枚。
中央红军到了陕北,主席就开始规划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
北上到陕北,要想继续扩大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的政治影响、组织规模、军事力量、经济实力,扩大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就要继续打到外线、问鼎中原——所以主席精明的眼直接认定了要打阎老西。
正值中日矛盾白热化的时候,我们就是要提出举国抗日的口号,以扩大无产阶级的政治影响。我们以此旗号,东征讨贼、揍他不和小鬼子使劲动手的阎老西,我们师出有名。“命令英勇的抗日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开通抗日前进道路,同日本直接开火” 。这就占据了政治主动!阎老西看了,很可能会像当年的南昌的赣军司令部在《旬刊》上发文那样,发出“毒矣哉”的哀叹!
这就是主席,不仅是精谋善战的军事家,而且是掌握着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的政治家。
为什么揍他阎老西?主席讲了这几点:“他有五个弱点:(一)战略形势孤立,蒋介石、张学良暂时不能援助:(二)战略上的防御地位:(三)人民一般不满:(四)作战指挥差:(五)攻击精神差。”
主席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大军事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主席也强调了注意分析阎老西的优势:“(一)优势兵力;(二)本身作战能力;(三)防御力较强;(四)社会力量强,有民团与保甲制度。”
主席深知——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群众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一边打阎老西,一边发动群众打土豪,在群众之中发展革命军事力量、革命经济力量、革命组织力量,为我们大规模逐鹿中原打扎实基础。
所以主席强调:“我们的长处是:(一)进攻的;(二)能打运动战;(三)有侦察条件;(四)有陕西游击队、地方干部的配合;(五)有人民援助;(六)红军能作战。在作结论时,强调首先要打胜仗,才能创造苏区;还对新兵的补充和训练,干部的训练和配备,枪支弹药的修造,被服、食盐的供应等各项准备工作,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
作为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主席坚持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他很早就让林彪等人加紧有关东征的地理情况调查研究工作,并加紧东征训练准备。1月14日,主席致电彭德怀,左权、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规定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分别于二十日前和二十四日集中于临真镇和甘谷驿;要求两军团集中后,加紧训练,二十七日完成一切准备;提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于二十七日开达延长城。”
为了使战斗具有突然性、打阎老西一个措手不及,主席特意强调:
“为严守行动秘密,这项命令直至二月十二日红一方面军主力东渡黄河前才公布。” “请前委先来前方,注意荫蔽,走延水城(延水城,即陕西延川县城。)、双庙河、川口镇至袁家沟(地方干部、警卫连今后随剑英)。”“东征行动在渡河之日以前对居民群众仍须严守秘密,每个指战员注意严守秘密。” “隐蔽运动避敌发现,为争取胜利之严重条件,各兵团应遵照迭次命令,于敌机活动时间停止运动,派出主官首长指挥,绕过暴露地段及集中地。如不严格隐蔽因而暴露企图,将唯各兵团首长是问。” 这里也可见主席治军的严格。
隐蔽行动,突然出击,这种战法,和后来毛主席指挥平津大战的时候所用的战法极其相似。
主席作战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做最困难准备,他致电彭德怀说:“只有取阎锡山为对手,基本的作战方针取稳扎稳打,依靠黄河发展并以调孙楚……求得陕北残敌的肃清,跃进深入敌后野战急进,有大批分派撤退无隔断危险时才行之。同时保证第二批退回渡河的船只。”后来,主席还强调:“一定要保证黄河各渡口在我手中,使我进退有据。” 主席果然是算无遗策,提防着隔断退路的危险。
就是在这样复杂而紧张时候,就在主席这样抓紧指挥红军具体开展军事行动的时候,主席也没忘记教育林彪不能搞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的问题:“我们向你们屡次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单从发展一军团的观点出发,而是从发展北方以至全国的革命武装力量出发,要求你们在原则上与实际上更大与更具体地注意。”
东征的打法,主席在2月17日强调:“不论从战略上,从战役上,从消灭山西敌人上,从消灭陕北敌人上,均须集中全力争取东面胜利。” 集中优势兵力,雷公打豆腐,才能有效地消灭敌人。
“因此,二十八军主力须移于吴堡附近,第一步乘李生达……撤退,肃清吴堡、佳县、神木、府谷一带;第二步配合沿河武装相继渡河,向柳林、军渡以北山西地方发展苏区。” 这就是主席的具体部署。
2月18日,主席和彭德怀一起下达了东征的命令:“东渡黄河,以坚决手段消灭东岸地区之敌,占领吕梁山脉各县,首先占领石楼、中阳、永和等县,粉碎沿河堡垒线,控制船渡于我手中,在东岸造成临时作战根据地……以沟口、河口两处为主渡点;两军团派出渡河司令员、政治委员及船只指导员,指挥每个渡河点,以保证最敏捷、最有秩序地渡河;二十一日晚八时为渡河时间。”这里明确体现了主席兵贵神速的思想。
渡河的时候,主席使用了“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法,给阎老西打迷魂阵。2月20日,主席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萧劲光并告毛泽民、叶剑英: “甲、渡河时间一律本日二十时(即下午八时)开始,不得先后参差。乙、本日二十时起至明晨八时止,各电台每二时联络一次,特别是渡河得手与否立即电告。丙、林、聂以小部从福禄坪佯攻,徐、程以小部从辛关佯攻。丁、阎红彦率八十一师第三营从马花坪渡河、徐、程派一个营从社里渡河。戊、彭从沟口渡河,毛依河口得手与否决定从河口或从沟口渡河。”这里也体现了主席关于注意各部队之间联系的行军思想。
20日晚8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突然开始东征,强渡黄河,迅速突破阎老西匪军的防线。至23日,红一方面军就闪电一般的迅速、全部控制辛关至三交镇之间各渡口,占领了包括山西三交、留誉、义牒的横宽五十余公里、纵深三十五公里地区。
这就是兵贵神速!这就是出其不意!
阎老西气急败坏,惊慌失措,急调晋绥军主力回防,并向蒋匪高呼救命……
2月21日,毛主席做了之后的作战部署——继续扩大战果,集中兵力,迅速占领要地、消灭敌人。同时,主席提醒方面军直属队注意提防敌人,构筑好工事……
主席致电彭德怀,聂荣臻、林彪,徐海东、程子华:“从河口至三交镇沿河之敌约两团现在我大包围中。我一军团应速向小蒜镇、十五军团速向义牒镇截敌追敌,两军团并各以先头师乘胜向石楼急进,相机占领该地。义牒镇、河口两点是方面军主力后方联络线,十五军团须酌派小部保护,候抗日游击队明日或后日接替。”
主席也致电叶剑英、杨尚昆并飞送徐海东、程子华:“方面军直属队接十五军团渡河后,即在对岸适当地点宿营,严密配备警戒,构筑工事,并派小队分向上下游堡垒线各十里以上侦察游击,等候我到达。”
主席还致电彭德怀,林彪、聂荣臻,要他们下迅速夺取中阳;致电徐海东、程子华,集中主力须尽一切可能夺取石楼。23日,主席在给徐海东、程子华的电报再次指出:“石楼为东征战略要地,须尽一切方法夺取之。”可见主席对战局抓得很紧。
主席判断——敌人短时间内还很难进攻我军的有利战机。同时,为了克服困难、打开局面,主席致电彭德怀并告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他强调:“不论中阳、石楼等城能否攻克,不论阎锡山向我进攻之力量与时机如何,方面军目前基本的方针是用极大努力,在中阳、石楼、永和、隰县等纵横二百里地带建立作战根据地,为赤化山西全省之起点,为迎接阎锡山后我进攻之战场,全部工作的中心放在迎接更大战斗的基础上。”
2月24日,主席发布训令:“阎锡山因仓卒应战,须从陕北及远地调兵,到战役攻击之日尚须十天左右时间。方面军有坚决粉碎敌人援兵之任务,基本方针是在柳林、离石、中阳、孝义、隰县、永和一线内围石楼,求得打增援部队,用大的速度争取居民群众与红军一致,集中兵力消灭敌之一路至两路,取得在山西发展抗日根据地之有利条件,完成东征计划第二步任务。目前极短时间之内(估计十天左右),我们是处在两个战斗任务之间,即渡河战斗已经完结,而进攻尚未到来,其任务是集中全力准备作战。具体要求是:(一)使红军与居民群众相结合;(二)使红军干部了解与熟悉山西的敌情、地形、政治经验、社会情形等;(三)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提高战斗力。”
同日,极其谨慎的毛主席致电周恩来,提到了保护渡口的问题:“请速动员绥、清、延、延(绥、清、延、延,指陕西绥德、清涧、延长、延川。)四县沿河赤少队迅速过渡,拆毁堡垒,发动群众保护渡口。” 西路军徐陈首长但凡有半点主席这样的警惕意识,也不至于被敌人切断退路,最终导致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席还致电总理,强调红二十八军主力尽快东调,这样的话夺取吴堡、佳县、神府许多地方,有利于直接援助主力。可见主席充分集中兵力、抓主要矛盾的作战风格。
围点打援、发动群众、集中优势、扩大政治影响、知己知彼、发展力量、注意渡口保护工作……上到战略,下到战役,上到政治,下到军事,都说得清清楚楚,毛主席果然是军政兼顾、统筹全局、算无遗策,中国革命能有这样的大军事家指挥,何其幸也!
26日,毛主席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对关上之敌,如地形有利,应于二十七日坚决消灭之。”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这也是主席很重要的一个作战思想。
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下,红军势如破竹,阎老西更加惊慌失措!
一边打仗,也要一边发展我们自己的政治、军事、经济力量。主席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朱瑞,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关上、水头之线,即石楼、中阳、孝义、隰县四县交界地区,是我军作战枢纽,在地形上又是最好的临时后方根据地。望下创造作战根据地的决心,努力进行该地东南西北四方面各五十里地区的群众工作。” 这也可见主席对单纯军事观点的反对。
红军的连战连捷,使主席自豪地说:“一军团与十五军团连日的胜利,特别是关上的胜利与水头的占领,使红军取得了在山西创立根据地的初步自由”,“使我们夺取了石楼、中阳、孝义、汾西、隰县五县交界这个在军事上有极大意义的地区”,“对于我们的作战与创造根据地给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主席也指出:“水头的胜利,使汾阳公路与汾水铁路完全暴露在我们面前,估计阎锡山会使用四五个师在短期内向我进攻。因此一切为着打第二个胜仗,是我们现时唯一正确的口号。”
毛主席作战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一个战役阶段考虑到下一个阶段战役情况,就是考虑各阶段联系的问题,注意全局。主席对阎老西准备反攻的判断就体现了这一正确军事思想。
打仗,打的是政治仗。要想打胜仗,必须发展在群众之中的政治影响,发展政治组织力量,发动群众,并发展无产阶级政治路线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所以主席说:“为巩固这一区域,争取打第二个胜仗,两军团主力应在以关上为中心与以水头为中心的地区,蓄养部队锐气,发动群众斗争,把英勇的红军与有利的地区结合起来。”
把“瓦解敌军”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并列为三大“建军原则”,是毛主席的重要创造。其中,在东征作战的时候,主席也炉火纯青地运用优待俘虏的政策:“必须向全体红色战士指战员说明优待俘虏、特别优待官长的用意何在,以及对于清查敌军大小军言,一经解除武装,一律不得剥衣,不得搜身,不得打骂,不得捆绑,不得讥笑,而以热烈欢迎、诚恳招待的态度向着他们,用此策略以瓦解白军。”
3月4日,主席判断——阎老西的进攻部署已完成,于是他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并告刘志丹、萧劲光:“要求各部队除进行驻地附近地方工作外,加紧作战准备,侦察敌情,待敌前进,弄明情况,然后迅速集中主力消灭其进攻部队一路或数路。” 可见主席的未雨绸缪。
这时,东征之战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从容应敌阶段。
三、实事求是,从容应敌,精准收尾
阎老西匪军杀过来了?不怕!主席指示——集中优势兵力,干死他一路两路!具体如何打,视情况而定。
3月5日,毛主席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主席提到:“我军应以关上、水头为枢纽,背靠石楼,集中两军团最大主力,以连续战斗消灭其东面之两路或三路为基本作战方针。如南面之敌迫近水头,亦可从南面打起,依明日情况决定。” 同日,主席还致电徐海东、程子华,又强调了关键在于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问题。
主席不仅精通战略,而且精通战役战术。关于如何消灭敌人,主席特别指出——集中主力,打击敌人侧后,包围消灭敌人;千万注意抄敌人后路,给敌人实质性打击。
3月6日 主席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我军以待机各个击破,集中主力,连续战斗,先打东面,再打北面,击其侧后,包围消灭之战法,本日两军团均须集结休息,不应作战。”主席还致电林彪、聂荣臻:“为准备打一仗后,又打第二仗,又打第三仗,必须以主力一部抄敌后路,把敌包围消灭,免去追击。必须免去追击,才能当日集合队伍于一处,才便于打第二仗,才便于应付意外变化。敌人战斗力虽弱,但主力数不少,我们应该集结部队好好地打。”
3月8日主席领导大家研究了兑九峪
(今兑镇)战斗部署,决定在这里集中兵力重创阎老西匪军。3月11日,主席和彭德怀致电林聂徐程:敌军被我击溃而且向兑九峪方面撤退,“我军有以主力乘胜东进,致迫太原,彻底打破阎敌总进攻部署,扩大战略上的战果,扩大宣传,扩大苏区,扩大红军,夺取民众,争取创造苏区有利条件之任务。” 这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仅要在军事上扩大战果,而且要在政治上、军队组织上、群众中发展力量,不遗余推动革命力量的大发展。
3月12日,主席主持召开了红一和红十五军团的干部工作会议,做了这样的细致部署:
“以总部特务团和黄河游击师组成中路军,转战隰县、交口、石楼、永和一带,牵制晋西方面的敌军;以红一军团全部及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主力组成右路军,沿汾河和同蒲路南下作战;以红十五军团主力两个师为左路军,北上直逼太原向晋西北行动,并掩护红一军团南下。”
中路牵制,右路集中作战,左路威胁敌人掩护右路——清晰的战役部署!
由于阎老西就是不认揍,再次死皮赖脸的向石楼方向反击,结果搞得太原和晋南、晋西北防守减弱。主席精准把握战机,分别致电林聂、徐程:“右路军继续南下,相机夺取赵城、洪洞、临汾,并向曲沃、闻喜、运城前进,以小部在霍县附近牵制关麟征
(关麟征,当时任国民党军第17军第25师师长)部。左路军乘虚北上,第一步相机占领文水、交城及其附近区域,破坏电线,扩大宣传,声言进攻太原;第二步相机占领静乐、岚县、岢岚等地,创造晋西北游击根据地。中路军牵制反击之敌,控制黄河渡口,维持后方交通。右路军从十九日起由霍县地区南进,占领赵城、洪洞、临汾、襄陵
(襄陵,旧县名,1954年和汾城县合并为襄汾县)、曲沃等县广大乡村,破坏同蒲铁路一百余公里。左路军于十八日由灵石以西地区北上,二十五日袭击晋祠镇,威胁太原,并于三十一日进至兴县以南曹家坡地区。” 这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正好趁虚狠狠揍一顿阎老西的这些巢穴!越是这样大张旗鼓威胁太原,阎老西越着急。
在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提一嘴西路军的问题——看看,主席指挥东征的时候,就紧紧地注意着控制黄河渡口的问题,就极其重视维持后方交通的问题,
西路军领导但凡有半点主席这样的谨慎、周全、缜密的战略意识,也不至于让那么多红军战士牺牲呀!
主席抓紧占据,不放弃一切可以扩大战果的时机。3月20日,他和彭德怀致电林聂、徐程:“晋敌新部署尚在迟疑未决中,我一军团在南面,十五军团在北面,应利用此时间扩大占领区域,扩大进攻声势,扩大政治宣传,破坏统治基础,加紧争取民众当红军,尽可能占领几个县城。” 同时,主席反对没有意义的战役上的消耗战,不打不胜的仗。他指出:“如城高难下,不必强攻,以扩大宣传、扩大红军为第一。” 这就是实事求是!
打东征之战,就是为了革命力量的大发展——发展军队、发展群众基础、发展群众组织、发展补给物质基础、发展党组织力量。所以,主席致电林彪、聂荣臻:“你们可在霍县、赵城、洪洞、临汾、曲沃广大区域放手发动群众,扩大红军能达千人目的即是大胜利”“注意搜缴民团枪支武装游击队。霍县、赵城、洪洞、临汾四县东西均山地,可能造成部分苏区。注意建立党支部。如得有大批新报纸,我们即派队来取。” 同日,主席和彭德怀还致电徐海东、程子华:“在此区域内,消灭地主武装,消灭北上小于自己之敌军部队,尽最大可能,用一切努力夺取一二个县城于我手中。”“广泛地扩大宣传,分发财物,发动广大群众,直至普遍建立游击队,建立政权,分配土地。”“猛烈扩大红军,争取在一个月扩大一千五百人”。军队也要担负变革生产关系、组建政权、做群众政治工作的任务,这是毛主席在军队建设历史上的原创性贡献。
3月25日,在四江村中央政治局会议,毛主席的报告更清晰地论述了他“逐鹿中原”的战略构想:“华北是全面对日作战的战场,华中是后方。黄河流域以华北五省为战场,其他为后方。经营山西,是对日作战的重要步骤。我们的方针,是‘以发展求巩固’,只有发展才能求得巩固。目前经营山西为主,也要准备在河北、山西、绥远三省进行运动战。在战略上采取大胆的方针,因为客观环境好。在战役上采取谨慎的方针,在有利地形上以多胜少,以求减少错误。” 打到群众基础最多的矛盾焦点去,这才有利于扩大红军的影响,有利于逐鹿中原。大胆的战略、谨慎的战术,主席确实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脑阔四海,并吞八荒”之才的无产阶级大战略家。
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集中兵力扩大战果、发展革命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力量的实践,革显著发展。4月13日,毛主席和彭德怀致电周恩来并告林彪、聂荣臻:“右路军发动了汾河群众,筹措了款,解决了被服,特别争取了扩大红军的胜利;左路军亦连战皆捷,特别十二日三角庄战斗,击溃敌第六十六师一个旅,消灭一个团,团长被俘;中路军在石楼、隰县、汾西广大地区发动了群众,组织了游击队,二十余区域开始分散土地,打了些小仗。”电报还指出,“东渡以来红一方面军扩大二分之一”。14日,主席致电林聂:“寻敌作战以运动战为上策,以打停止中之敌为下策。” 看看,无时无刻不紧密指导着他们!
4月24日,由于国民党军将大举向红军进攻,主席和彭德怀两次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宋任穷、蔡树藩,宋时轮、阎红彦并告周恩来:“红一军团三个师以桑壁镇为枢纽……并派兵向永和、石楼、大宁三城及永石、石大之间游击侦察;红十五军团进至康城镇、勍香镇之线;红二十八军在义泉不动,派队向县、午城游击侦察;红三十军由勍香镇出发,在黑龙关、土门镇之线扩大影响,迷惑陈诚。总部于明日率第一分队由康城镇出发,以三天到桑壁镇与林、聂开会。” 实事求是,随机应变,迷惑敌人,主席的战术实用而多样。28日,主席指出:“东面情况已根本地发生变化,丧失了继续作战的可能,为稳固计决定西渡。”
可见,毛主席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收尾——有战机就打,没战机就跑,这就能保持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主席的军事指挥艺术的张弛有度、炉火纯青在东征之战充分体现。红爷们白天休息,夜间渡河。由于主席长期坚持严谨扎实的作战方针,红军得以保持着进退自由的主动,从而安全地渡过了黄河。
东征之战无疑是一次辉煌的大捷。“红军东征,历时七十五天,消灭国民党军七个团,俘敌四千余人,缴获各种枪四千余支,炮二十余门,取得江河作战经验,提高了战斗力,迫使晋绥军由陕西撤回山西。红军扩大新兵八千余人,筹款三十余万元。在山西二十个县开展了群众工作,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东征大捷,不仅实现了革命力量大发展,而且扩大了我党和红爷们在山西的政治基础,为我们不久之后全面打到外线、问鼎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主席军事上的雄才伟略、用兵如神以及政治上的高瞻远瞩、斗争艺术炉火纯青,在东征之战就充分体现了出来。东征之战确实是主席把军事指挥艺术发挥的非常精彩的一战,这场战役的经典不亚于人类军事史上其他任何一场经典战役。
【注:文中引文均摘自《毛泽东年谱(1893-1949)》第35章,1936年,43岁】
(作者系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毛著和毛时代史研究Maoism”,修订发布)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