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1团”及其传人的历史,就是一部不畏牺牲、决战决胜的历史。自1933年被授予“牺牲决胜”荣誉奖旗至今,不管后来部队如何转隶,赋予的任务多么艰巨,都始终以“甘于奉献,不怕牺牲;能打仗,打胜仗;勇于决战,最终决胜”的精神,奋力拼搏,勇冠全军。
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8周年纪念日,特以此文向我们人民军队的伟大缔造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习主席反复告诫我们:“吃水不忘掘井人!”他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我军走过的路,其中有一条就是来自井冈山。在这条道路上走出一支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牺牲决胜团”。她的前身是秋收起义部队。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叛乱,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国共产党人举起罪恶的屠刀。一时间,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揩干净身上的血迹,踏着烈士的足迹,举起了武装反抗的旗帜。
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这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9月29日,秋收起义部队一路血战,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仅剩下不到1000人。毛泽东把这支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从此,红1团横空出世。
由于红1团冠以三个“1”字,这三个标志着数字之首的“1”字,赫然并列,使红1团威名远扬。政治第一,军事第一,纪律第一,作风第一。攻必克,战必胜,屡建奇功,成为最早创建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的功勋部队。
毛委员在红1团首先建立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给我军注入了“党魂”、“军魂”。确保了我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百折不挠的组织保障。
毛委员在红1团首先建立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给我军注入了“党魂”、“军魂”。确保了我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百折不挠的组织保障。毛委员在红1团首先实施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我军有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本质特征,是我军的生命线。
可以说,
秋收起义的红1团既是我军发展壮大光辉历程的见证和缩影,又蕴育着我军的红色血脉基因。
秋收起义的红1团以后几经整编,战斗骨干充实到红一团、红二团、红四团和红五团,红色基因扩散蔓延。1933年6月新整编的“大红一团”继承了井冈山斗争的传统,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一路征战,一路辉煌。
但真正实至名归还是来自于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1军团在藤田镇老圩村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上评出了前三强,即红2师5团、红2师4团和红1师1团。军团聂荣臻政委赞扬说,这是我们红1军团的“三只虎”, 红军“三虎”从此闻名遐迩。
鉴于“大红1团”在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在以往作战中的英勇表现,朱德总司令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亲自将一面绣有“牺牲决胜”的光荣奖旗授予了该团。
朱总司令勉励说:“好的部队,要敢于牺牲,但牺牲不是目的,决胜才是目的,要用我们的牺牲,换来革命的胜利。”
时任“大红1团”团长周振国,高擎奖旗代表全团将士坚定表示:“牺牲永远与决胜相连,理想永远与无畏相伴”。
从此,继“大红1团”称谓后,红1团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牺牲决胜团”。1团所有将士都认为,只有“牺牲决胜”才最能代表部队的底色。
红1团果然不负“牺牲决胜团”荣誉称号。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关键一战——“三岬嶂”阻击战中,红1团打出了威风。在年仅23岁的杨得志团长率领下,红1团如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阵地上。打到最后,子弹打光了。红1团伤亡过半,其中2营打得只剩下不到100人。
杨得志高呼:“考验我们牺牲决胜团的时候到了,必须坚决守住。”于是红1团将士跳出战壕,用刺刀、枪托、石块与敌人展开了近身搏斗。红1团用血肉之躯,证明了红军将士们不怕牺牲,决战决胜的铁血品格。
随后,红一团在革命的征程中,续写着“牺牲决胜”的辉煌。特别是在长征途中,始终担任着开路先锋的任务,打了许多险仗恶仗。例如,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二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涌现出“大渡河十八勇士”等一批革命死士、勇士、烈士。
在抗日战争中,红1团缩编改称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1营,后恢复团的建制。牺牲决胜的精神仍在发扬光大。从首战平型关,到夜袭大龙华,再到大战黄土岭、血战狼牙山……,功绩卓著,涌现出 “狼牙山五壮士”“黄土岭功臣炮连”等战斗集体。
解放战争中,已改番号为东北野战军48军142师424团的“牺牲决胜团”,奉命在师的编成内担任先头部队。征战陕晋察热辽冀豫鄂湘赣10余省,纵横6千余里,战绩斐然。
新中国成立后,“牺牲决胜团”多次转隶,但始终不忘初心,始终不忘自己是红1团的传人。
特别是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该团攻同登、克扣林、战凉山,创造了东西两线参战部队中团级建制歼敌最多的纪录。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毛泽东主席的是,您亲手缔造的红1团,您亲手缔造的人民子弟兵,正在习主席的统领下,在强军的路上续写辉煌。
今日之盛世、今日之强军,如您所愿。
当年红1团将士们的誓言言犹在耳,“牺牲永远与决胜相连,理想永远与无畏相伴”!
【正文】
《百面战旗红》之“牺牲决胜团”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后,无论是说“三铁拳”还是说“三只虎”,都少不了被称作“四个红一”的红1团。红1团是我军“根红苗正”、资格最老的部队之一,有着“天下第一团”的美誉。何谓“四个红一”?
简单讲,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1军团1师1团,四个“1”排在一起,格外醒目。
该团的血脉可以追溯到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9月29日,余下的不到1000人来到了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把这宝贵的革命火种缩为一个团,编成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1团,并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实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从此,红1团横空出世,攻必克,战必胜,屡建奇功,成为最早创建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的功勋部队。可以说,红1团既是我军发展壮大光辉历程的见证和缩影,又是新中国孕育创建艰苦奋斗的先驱和摇篮。
一、朱德总司令,亲自颁奖旗
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红1团战功无数,荣耀齐身,声名远扬。但知道红1团的人,未必都知道红1团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荣誉称号来自红军一次运动会,后来这个最重要的称号一直成了大红1团贯穿始终的铁血代名词。
1933年3月,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中央苏区星火燎原,进入全盛时期,发展到湘赣闽粤4省60多个行政县,主力红军扩大到近10万人,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也不断壮大。
5月底至6月初,出于整合武装力量的需要,红军在江西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经济繁荣,一马平川的永丰县藤田镇,对红1方面军所属部队进行了整编,仍由朱德兼任总司令,周恩来兼任政治委员,下辖军团,撤销军级建制,师以下部队逐级缩编,师改团,团改营,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
整编后的红1军团(时有25718人)辖3个师,具体是:原7师、9师与22军合编为1师;原10师、11师合编为2师;原中央政府警卫团、军团教导队和瑞金模范师合编为3师(同年10月划归红9军团)。
红1军团在我军历史上举足轻重,毛主席以及十大元帅中的朱德、林彪、陈毅、聂荣臻、罗荣桓5人;十大将中的粟裕、陈赓、谭政、罗瑞卿4人都出自红1军团。
经过这次整编,红1方面军各部队面貌一新,士气高昂。为庆祝中革军委确定的红军第一个“八一”建军节,检阅新整编的红军力量,8月6日至8月14日,在朱德、周恩来等中央军委首长亲自组织和参与下,红1军团在藤田镇老圩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赤色体育运动大会,规格之高,史无前例。
8月6日至8月14日,红军在藤田镇老圩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赤色体育运动大会。
共有6千多名红军健儿参赛,围绕军事、政治、体育、文化等62个大小项目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竞技。除了田径、篮球、排球、跳高、短跑、举重、摔跤、单双杠、跳绳、下棋等体育赛;还有翻山、打军拳、拼枪刺、越障碍、投手榴弹等军体赛。竞赛不设个人奖和单项奖,只评出前三个团的群体项目奖和综合大奖。名曰运动会,实际上就是中央红军各部队间的一次大比武。
时任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回忆说:“红军这次运动会和一般的运动会有很大不同,它紧紧结合作战实际设定竞赛项目,目的是培养那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压倒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
运动会期间,俨然是根据地军民的狂欢节。人们洋溢着胜利的笑容,打着腰鼓,耍着龙灯,舞者彩旗,摇着花船,十分热闹。
各部队都发动了起来,千人竞技,万人加油,欢笑声、嘶吼声响彻藤田。经过连续8天的激烈竞争,决出了高下,比出了斗志,赛出了团结,将红军战士拧成了一股绳。
最终评出的前三强,也就是最厉害的三个团,是红2师红5团、红2师红4团和红1师红1团。军团聂荣臻政委赞扬说,这是我们红1军团的“三只虎”, 红军“三虎”便从此叫开,威名远扬。
闭幕式上红军朱总司令强调:“我们为什么要在战火中开这个运动会?是在向敌人展示我们的肌肉,展示我们的意志,展示我们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我们完全有力量打碎一个旧世界,打出一个新世界!”
鉴于红1团在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在以往作战中的英勇表现,朱总司令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亲自将一面绣有“牺牲决胜”的光荣奖旗授予了该团。
总司令勉励说:“好的部队,要敢于牺牲,但牺牲不是目的,决胜才是目的,要用我们的牺牲,换来革命的胜利。”
时任红1团团长周振国高擎奖旗代表全团将士坚定表示:“牺牲永远与决胜相连,理想永远与无畏相伴”。
从此,浸透着秋收起义红色基因的红1团,继整编后的“大红1团”称谓,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牺牲决胜团”。1团所有将士都认为,只有“牺牲决胜”才最能代表部队的底色。
二、决胜三岬嶂,鲜血染战旗
“大红1团”荣膺“牺牲决胜”称号绝非偶然,既与其竞技成绩相关,更与其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一至四次反“围剿”中的赫赫战功密不可分。
从建团伊始,红1团就一直浴血奋战在斗争最前列。1927年11月中旬,该团打下茶陵城,建立了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1928年8月,以红1团改称的红31团一部在黄洋界打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进攻;
1930年底,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与兄弟团队一同活捉了敌师长张辉瓒,消灭了9000余敌人;
1931年5月,在第二次反“围剿”中顽强阻击和袭扰国民党19路军的进攻,8月7日至11日,歼敌47师1个多旅和54师大部,9月13日,经四小时激战,全歼52师和9师一部,俘敌5000多人。而这些,仅仅是红1团七年征战中的一小部分战绩。
对于“大红1团”这样一支战神级常胜团队,红军各部队交口称赞,对其获得“牺牲决胜”奖旗也是心服口服。
但“大红1团”官兵却不这样想,更没有陶醉在荣誉里,甚至还有那么点小小的遗憾。主要原因是从竞赛结果看,尽管只颁发了“模范工作的红五团”、“英勇冲锋的红四团”、“牺牲决胜的红一团”三面奖旗,但毕竟第一名是红5团,第二名是红4团,第三名才是红1团。
另有一个原因就是“牺牲决胜”这面旗帜还没淬过火,过去的战功都成过去,必须要用一次新的战斗来证明,这样“大红1团”敢于牺牲敢于胜利才算实至名归。
这里暂且按下“大红1团”情绪上的这些小九九不表,先说说四次“围剿”失败后,一心“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情绪上出现了大状况。
情报得知,红军在炮火硝烟间隙里竟搞起了运动会,一直欲除红军而后快的蒋介石蹭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回踱起了步子。连年四次“围剿”,兵力从10万、20万、30万,增至50万,不但没有消灭红军,反倒是人家越来越强,自己损兵折将。
仅第四次围剿就死伤4个师长、6个旅长、16个团长,枪炮数以万计,简直是丢人丢到家了。为此,蒋介石气得七窍冒烟,恨得牙根直痒。心想“娘希匹”!无毒不丈夫,必须痛下狠手了。
不到一个月,蒋介石就第三次亲任总司令,纠集了一百万军队及两百架飞机,向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1方面军的国民党军,就达50余万。
从1933年9月开始,蒋介石采用持久战和堡垒战相结合的战术,以守为攻,步步为营,逐步缩小包围圈,与红军展开了拉锯战。几个月后,红色根据地形势发生重大逆转,黑云压城城欲摧。
貌似蒋介石的新手段开始奏效,实则问题出在红军内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中共中央高层排斥了毛泽东,架空了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方针,红军不是死磕硬拼,就是以机械不变的战术,毫无章法地应对蒋介石的新战术,结果仗打得既艰苦又窝囊。
1934年春天来得比往年晚,到了2月9日还处于农历腊月26日,“六九”都没过。在闽西北建宁溪口镇枧头新街的红1军团指挥部里,精干的27岁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敦厚的政委聂荣臻表情凝重。
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政委聂荣臻。
其时,国民党军队正向建宁一带移动,以94师为主,在67师和14师配合下,向三岬嶂方向冲来,目的是要在建宁与红军寻求大决战。三岬嶂和鸡公山地处建宁门户,如果被敌人占领,等于被卡住了脖子,红军将更加被动。
想到这里,林彪快步移步地图前,用红铅笔向标有“三岬嶂”黑色字体的位置使劲点了一下,竟把地图戳出了个洞。
“政委,我看得在这里狠狠顶一下,杀杀敌人的威风!”林彪回头朝聂荣臻说道。
正在起草“运动歼敌建议”的聂荣臻抬起头,毫不含糊地答:“好啊!坚决打!任务交给红1师,这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红1团团长杨得志。
此时,“大红1团”团长是年仅23岁的杨得志。接到“三岬嶂”打阻击的任务后,立刻意识到证明“牺牲决胜团”血性的机会来了,非常痛快地保证:“坚决完成任务,死也要钉死在阵地上!”
1团的任务是,抢先占领三岬嶂阵地,从正面顶住国民党94师攻击,不让其前进一步,并与红1师其他部队一起打乱敌人的进攻节奏。
当晚,毛毛细雨在赣中大山里下个不停,加上8、9度的气温,2、3级的寒风,人冷得打战。杨得志带领红1团在长满青苔的泥泞山路上急行军,大家摔倒了爬起来,带着满身的泥水前进,提前赶到了三岬嶂。
杨得志命令赶快构筑工事,准备迎战国民党军的进攻。全团在山上冒雨整整干了一夜,挖了卧沟、跪沟,从山腰到山顶修了好几层。
2月10日拂晓,杨得志与政委符竹庭绕山转了一圈,才看清三岬嶂全貌。山不太大,只是一个高约500米,长不足千米的尖峭石头山,山下是一马平川。总的看,纵深浅,部队隐蔽难,是一个攻也不好攻、守也不容易的地方。
把团指挥所设置好后,杨得志就去各营检查战前准备情况。先来到最前沿的3营阵地,营长尹国赤劈头便说:“团长,今天这仗怕是不那么好打呀。”
杨得志心里虽认同尹国赤的判断,但却把心一横说:“要有信心,小心国民党军的飞机,在兵力配备上要散开,不能硬拼。”
赶到第2营阵地,杨得志见营长陈正湘正指挥战士们加固工事,便立即表扬道:“你们准备得好,这是一场恶战,必须搞踏实些。”
天亮不久,国民党军94师就在四架飞机掩护下,疯狂地向三岬嶂发起了进攻,顿时长空撕裂,乱石腾空。
由于红2团从侧翼攻击的力量不够足,敌人一下子就冲到了红1团阵地的前沿,情况万分火急。红1团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拼全力顽强顶住,多次把攻到山顶的敌人又赶了下去。
激战从拂晓一直打到傍晚,杨得志团长和符竹庭政委身先士卒,几次被炸断的树木打倒,身上盖满了碎枝和泥土。最后,红1团子弹都打光了。红1师师长李聚奎询问战况,杨得志如实报告:“没子弹了,正在用石头砸敌人。”
李聚奎师长命令:“一定要顶住,坚持到底,必须贯彻军团首长意图”。
杨得志告诫1团指战员:“考验我们牺牲决胜团的时候到了,必须坚决守住。”于是1团将士跳出战壕,用刺刀、枪托、石块与敌人展开了近身搏斗。
紧急关头,师长李聚奎指挥红2、4团从侧翼增援;红3团从侧后增援,一时打得敌人难以招架。红1团趁机从正面压下,四个团的红军一下子把敌人的阵脚打乱了,慌忙撤退。红1团乘胜追击了好几十里,打得敌人缩回堡垒才返回。
此战,成为第五次反“围剿”中久违的一次胜仗,但红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红1团”伤亡过半,其中陈正湘的2营打得只剩下不到100人。
战斗结束后,1团受到上级表彰,团长杨得志、营长陈正湘、连长刘应梅、排长宋玉琳等荣获三等红星奖章。
红1军团要求各部队学习红1团的牺牲决胜精神。总政治部《红星报》刊登了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把第1团顽强抗战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起来》的社论文章。
文章称:“虽然敌人的飞机和炮弹轰炸之声震动了山谷,但丝毫不能震撼我红色战士的心胆,敌人以数倍的兵力,分几路向我冲锋,亦被我英勇沉着的战士,以顽强的反冲锋打坍下去!并且协同突击部队将敌整师兵力全线击溃,这应当写在我们的战史上,成为我第1团三岬嶂上光荣战斗的一页!”
三岬嶂战斗,令“大红1团”更放异彩。但局部取得的短暂胜利,并不能纠正左倾路线的全局错误,历时一年的第五次反“围剿”还是越打越被动。战至1934年9月下旬,红军在内线作战已无法打破敌人的围攻,不得不被迫实施战略大转移。
三、打遍全中国,一路扛大旗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著名音乐史诗《长征组歌》这段深情的送别歌词,准确表达了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真情实景。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机关和红1方面军约八万六千人撤出了江西中央苏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途中,“大红1团”担负左路红1师右纵队的先遣任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过关斩将。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时,夺新田,穿汝城,战潇水,血战湘江守脚山铺。二渡乌江时,一渡天险回龙场,二闯天险梯子岩。四渡赤水,助攻遵义城;主攻强渡大渡河,策应协夺泸定桥;翻越梦笔山,穿过松潘大草地;北上白龙江,安抵哈达铺,继续创造了辉煌壮烈的英雄战绩,涌现出“大渡河十八勇士”等一批革命死士。
抗日战争中,1937年8月25日,红1团缩编改称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1营,后恢复团的建制。历史虽翻开了新的篇章,但牺牲决胜的精神仍在继续传扬。从首战平型关,到夜袭大龙华,再到大战黄土岭、血战狼牙山……,先后对敌作战百余次,功绩卓著,涌现出 “狼牙山五壮士”“黄土岭功臣炮连”等英勇战斗集体。
解放战争中,已改番号为东北野战军48军142师424团的“牺牲决胜团”,奉命在师的编成内担任先头部队。该团征战陕晋察热辽冀豫鄂湘赣10余省,纵横6千余里,参加大小战斗百余仗,歼敌1万余人,战绩斐然。涌现出 “密云尖刀连”“攻坚英雄营”“翠岗红旗团”“顽强抗敌团”“一等战功团”等一大批敢于胜利、完成任务的英雄集体和个人。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1月,“牺牲决胜团”424团调入144师改称430团。1969年12月改番号为陆军第55军163师487团。1985年归42集团军建制。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该团攻同登、克扣林、战凉山,创造了东西两线参战部队中团级建制歼敌最多的战斗纪录。
“红1团”及其传人的历史,就是一部不畏牺牲、决战决胜的历史。自1933年被授予“牺牲决胜”荣誉奖旗至今,不管后来部队如何转隶,赋予的任务多么艰巨,都始终以“甘于奉献,不怕牺牲;能打仗,打胜仗;勇于决战,最终决胜”的精神,奋力拼搏,勇冠全军。
“红1团” 及其传人已把“牺牲决胜”精神融入到了部队的灵魂,官兵的血脉。一个又一个辉煌战果,一批又一批骁勇战将,都在反复证明这是一把永不卷刃的打赢钢刀。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故乡湖南,立于这片曾经爆发秋收起义的神奇热土,历历往事涌上心头,感慨万千,不由赋诗一首。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伟人的心胸,如波涛翻卷的海洋般宽阔,亲手缔造的红1团尽管只是大海中一朵小小浪花,却跳出笔端,跃上眉头。
“大红1团”终将成为记忆,“牺牲决胜”仍将继往开来。(参加创作人员:张洋、欧阳青、叶征)
【附录】
荣誉战旗名称:牺牲决胜
授旗年份:1933年8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红军第1方面军1军团1师1团
授旗批准领导机关:江西省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1927年9月27日,三湾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1团。12月,江西吉安东固起义武装组成的东(固)(南)龙游击队同永丰游击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纵队,由分宜、安福、吉安3县边界的延福地区农民武装组成工农革命军第9纵队。1928年9月下旬,由赣西工农革命军第7、9纵队编成江西红军独立第2团。
1929年春,独立第2团抽调部队与赣西游击第1大队扩编成赣西红军游击队第3纵队;同年11月14日,第3纵队整编成江西红军独立第3团。
1930年1月,由江西红军独立第2、3团整编为红军第6军第1旅。2月改称红6军第1纵队,辖第2、3支队,后增编第1支队。同年7月,改称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3军第1纵队。同年10月7日,改称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3军第7师。
1932年3月12日,改称红5军团第3军第7师。1933年1月初,红3军撤销,第7师由红1军团直辖,所辖3个团整编压缩为第19、21团。同年6月7日,红1军团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整编,第7师整编为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第1团。
其他红军部队融入情况:
一是1933年1月初,第3军第8师一部融入第1团前身第7师。第8师是1928年6月,中共赣南特委组织领导于都县桥头镇部分农民进行武装起义,并组成赣南红军游击队第15纵队。
二是1933年1月初,红11军第31师第93团划归第7师建制,改称第7师第20团。第93团是1930年7月,由赣南红军游击队合编为赣南红22军一部。
三是1935年2月,红15师一部编入第1师第1团。红15师是1933年8月组建的少共国际师。四是1935年8月6日,第1师第3团部和第3营并入第1团。这是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一部。
1935年9月18日,改称红军陕甘支队第1纵队第1大队。同年11月3日,恢复称号为红一方面军1军团1师1团。
1937年8月25日,改称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1营。1948年,东北野战军48军142师424团。
1950年11月,424团调入144师改称430团。1969年12月改番号为陆军第55军163师487团。1985年归42集团军建制。
1997年7月1日,以已改番号为487团的“牺牲决胜团”团部机关、直属队和1、2营为主体组成的驻港部队步兵旅。同时,在487团其余部队的基础上组建了新487团,番号为陆军第42集团军步兵第163师487团。现隶属南部战区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
战旗精神:甘于奉献牺牲,勇于决战决胜
(来源:“华山穹剑”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