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余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重视生态修复 - 昆仑策
-
陶余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重视生态修复
2022-03-19
近日看到安徽“中安在线”一张题为《农田高标准 乡村更美好》的图片,图片摄于3月15日,反映的是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据报道:近年来,铜陵市义安区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水稻、小麦和油菜种植面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乡村振兴。 2021年,该区完成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计划开展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达到农田标准化、种植良种化、主干路硬化、产出高效益的目标。
这让笔者想到2022年02月23日 《工人日报》上一篇题为《北京2022 一起上冰雪》的报道:
2021年7月,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办公室披露,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程已于当年6月底完工。此前6年时间,生态修复团队以赛区7条雪道和市政道路边坡为主要区域,共计完成214万平方米生态修复工作。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全程参与了这项工程。据他介绍,为达到最好效果,生态修复采取了“表土剥离”技术,即在场馆建设前将可能涉及到的场地表土全部剥离进行保存和保护,待修建完工后再将表土填回。由于表土中含有原有植物丰富的种子库,回填后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迅速长出植被,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因为担心机械作业造成植被损坏,延庆赛区剥离利用的80000余立方米表土全部由手工完成。生态修复团队还建立了表土利用示范区,并建成赛区表土资源数据库。
笔者最早听说“表土剥离”技术,是源于日本。据说日本人征用土地,先用推土机将表层耕作土推聚到一起,或原地复耕,或转移至他处用于快速熟化土地。当时就很为日本人的精明感到佩服。如今看到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程借鉴此法,感到十分欣慰,但同时又担心一些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萝卜快了不洗泥”,把老农田弄成了“死黄泥”。
笔者居住的小区,一些植物叶子稀黄,常年病殃殃的。究其原因,当是大量建筑渣土藏身根部,所以难以生长。这样的情况城市里应该很常见。如果城市土地开发前,实施“表土剥离”技术,植树时先在坑洞里填入熟化的表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如今各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目的是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达到农田标准化、种植良种化、主干路硬化、产出高效益的目标。可如果大干快上只图速度显绩,不严格实施“表土剥离”等生态修复技术,怕只是赚得“格田成方”的高标准“面子美”,却失了老年耕作土垫底的“里子厚”,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文化需要积累沉淀,土地也是一样。合肥乡下,冬日常有不种小麦、油菜的闲置田地,农民放水没之,谓之曰“浪田”,为的就是涵养地力,让来年的水稻丰收。合肥巢湖周边一些乡镇土地特别肥沃,原因是,几百年前这里都是巢湖湖底,那可是“浪”了千万年的熟土啊。
亲手制定了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毛主席,一生对土地十分重视而且熟悉。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用土法制硝盐,这种方法就是把老房子的墙根挖了,浸泡过后滤一遍,只剩下水,再把水熬干,剩下的结晶上面是硝下面就是盐。许多农民知道,老墙土可以作优质的肥料,也是这个道理。
1950年夏,赛福鼎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议期间,应邀到毛主席家做客。当时毛主席问毛岸英:“刚才赛福鼎同志说,新疆人民的心像哈密瓜一样的甜。讲得好,真善美都是甜的。我是问你,哈密瓜为什么那么甜?你知道吗?”毛岸英考虑了片刻,用没有把握的口气回答:“可能是新疆的气候、土壤和内地不一样的缘故吧。”毛主席又问毛远新。毛远新眨了眨眼,想了想,摇摇头,表示答不上。毛主席说:“有三个条件,这就是土壤、气候和栽培技术。第一,新疆的土壤是碱性土壤,这种碱性物质的化学名字叫碳酸钠;新疆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炎热少雨,昼夜温差大,适于植物多纳少吐;这两条是主要的,再加不可缺少的第三条,就是群众长期以来从选种到种植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技术,所以哈密瓜是甜的,一般甜度达16%,最高可达20%……”
1954年,河南省长葛市坡胡镇孟排村胜利一社社长、共产党员马同义,在集体土地管理过程中,从平整井坑开始,根据“深耕加一寸,顶上一遍粪”的农谚,坚信深翻土地、改良土壤一定能增产的信心,总结出“畦高垫底、前犁后套、土地加深”的翻土法,试种一亩三分地的“白马牙”玉米品种,收成达到1072斤。1958年5月17日,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孟排村的“深翻改土”法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一大发明”。当年7月22日,全国深耕农具、土壤改良在长葛县展开,随后在全国掀起了深翻改土高潮。后来,孟排村的“深翻改土”法还被收录到《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1959年6月27日,毛主席到湖南益阳宁乡县东风人民公社企石港大队视察,看到公路两旁有许多距离相等、长宽高低一样,外面用泥巴抹得溜光,还用石灰浆写了宣传标语的泥巴堆,便停下脚步问身旁的群众:“这是做么子用的?”蒋清云等几个社员忙回答:“咯叫‘堆肥’,里面是草皮,沤烂后担到田里做晚稻肥料。”毛主席听了,沉思片刻,指着这些“堆肥”对大家说:“草皮堆在公路上,上面抹层泥巴,太阳一晒,泥巴开坼,遇上下雨草皮又会发青,沤不烂咧。”听毛主席这一样说,大队党总支书记何光国和社员都连连点头。“要科学种田,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搞路边政策给人看。”
相比之下,如今一些农村的基层干部不懂得这些知识,或者即使知道也不愿意采用“表土剥离”等精耕细作技术,虽云科学种田,却掺了形式主义的假,好事打了折扣,沦为“搞路边政策给人看”。对此不能不未雨绸缪预防在先。
作者:陶余来 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 ;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