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成|摆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 昆仑策
-
王学成|摆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2024-01-24
在人们长期呼吁“应试教育”改革之下,迄今尽管教材内容有了调整,课堂学习有所减负,可是仍然没有摆脱学校升学率和学生考试分数的“指标”。现在的教材看起来很“科学”,却学起来不轻松,那种脑筋急转弯式的多角度命题,要让学子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就连具有高等学历的父母也一时领悟不了。显然,教育改革还得从教材改革着手,不要出那些连大人也搞不懂的难题、怪题,要取之精华,弃除糟粕,把课本知识简明扼要地传授给学生,从而给他们留出一个走向社会和大自然自由活动的空间。健体于运动,生慧于自然。大自然是人才的摇篮,有许多体育健将,科技英才,都从小受到过大自然的体能铸炼和智慧熏陶。学校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合理、适度的知育——课本知识学习、智育——大脑智力训练、德育——思想道德教导、才(美)育——兴趣爱好激发、体育——体质健康锻炼“五育”身心素质发展之外,还要关注特长儿童的“因材施教”,把那些没有课堂学习兴趣,却有某种天赋才智的少年及时发现培养,这肯定有利优秀人才的成长。少年是最爱梦想的时期,教师应当对他们各种有益的梦想或天赋才智,及早发现、及早培养,而不能被追求学习成绩所压制、埋没。可是,在我国长期来的应试教育模式里,普遍孩子没有少年梦想,等到长大后也就没有青年理想,失去了“祖国未来的希望”,实在令人担忧。笔者在初中时对学习理科毫无兴趣成绩很差,可是极为喜欢科学幻想,在初中时酷爱天文科学,总是梦想今后要当科学家。后来进入国营企业当工人,又对优生科学产生兴趣,潜心探讨人类“智力先慢后快进化,体力先强后弱退化”的遗传机制问题,终于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较有创见的论文,在省外专家推荐下被人事部门破格招聘为乡镇计划生育干部,这正是少年梦想的结果。再举一个事例:有位初中校长的儿子很爱玩电脑学习极差,转了好几所学校抓成绩都不行,在每所学校留下不好的名声,无奈中校长只好把儿子送往美国读书,想不到美国教师来电告诉校长,说他儿子是个电脑小天才,征求家长意见让他学电脑专业,后来果真成为美国一家电脑软件开发公司的优秀人才。在中国是差等生,到美国却是小天才,这让校长也深感中国的应试教育确实不行。在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科学家如爱迪生、诺贝尔、牛顿等,在少年时期沉迷于自己对外界事物问题的好奇探求,都不能用心读书成绩较差。由此可见,美国、英国、德国这些产生诺贝尔科学奖诸多的国家,实行“宽进严出”的高考方式很科学,这样就不会把成绩不好的小“天才”拦在大学校门之外,可以让他们也能接触了解到一定的高等专业知识,这有利造就更多的社会英才。但我国的高考方式,恰恰让对事物好奇心的玩皮生进不了大学校门。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几乎没有产生过费孝通、华罗庚、谈家桢这类在国际上很有名望的科技精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临终前曾质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可见他对国家教育现状的莫大忧愁。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拿到学历文凭,还是为了得到创造才智。为了文凭只能实行应试教育,为了才智必需开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偏了,教育的方向也就偏离。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大脑记忆力很好的文化型管理人才,却难以培养大脑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型科技人才。我国最为缺乏的正是科技人才,尽快建立妥善的“宽进严出”高考体制,有利科技人才的成长,这是当务之急的教育改革大事。我们要确认:体质、智力、性格、理想的良好身心素质发展是成才“四要素”,有了优良体质才有充沛干事精力,有了敏锐智力才有深层钻研课题,有了刚毅性格才有不屈奋斗精神,有了高尚理想才有执着追求事业。学校只有紧紧围绕成才“四要素”去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摆脱应试教育而转向素质教育。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