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如何突破关键技术》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欧阳桃花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学曾德麟副教授基于多年在企业的调研和访谈写成的新作,这本书源于作者所做的“国之重器”系列案例研究。他们在书中讲述了盾构机、长航时无人机、支线客机、大飞机(干线客机)、载人航天工程五个国之重器波澜壮阔的技术追赶故事,展现我国在五个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细节和经验。
在大国重器领域,中国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复杂的工程环境,都为技术发展创造了宝贵的现实条件和独有的机遇。基于在中国商飞、铁建重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访谈和调研以及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从中国工业人追求自主可控的实践中,本书作者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管理理念:
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其他创新主体联合的“双循环创新模式”
国家需求与技术实现双驱动
复杂系统管理
主制造商与国内外组件供应商合作的“主供模式”
国家重大工程基于中国“和而不同”伦理思想的决策过程
总体系统的稳健性和关键系统的创新性的对立统一
《国之重器:如何突破关键技术》
欧阳桃花 曾德麟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序言(节选)
文 | 欧阳桃花
走进现场,讲述国之重器的故事
我从事管理学案例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末。那时,我受教育部公派赴日留学,师从日本神户大学的吉原英树教授,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恩师教导我要用“脚”做案例研究,要走进案例现场,要与案例企业呼吸同样的空气,因为案例的精髓藏在关键的细节中。获得博士学位回国至今,我长期根植于中国的企业中,专注于案例的研究与开发。
进入21世纪,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成为中国面临的中长期重大战略问题。具有普适性的中国技术赶超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诠释中国家电、汽车等领域的技术赶超之谜,但难以解释在技术追赶之初,受到西方技术封锁甚至遏制的“国之重器”(如盾构机、大型无人机、商用客机等复杂产品)的技术追赶历程。揭示“国之重器”技术赶超之谜,对中国管理学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团队开始关注“国之重器何以突破关键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话题。我们通过复盘“国之重器”突破西方技术封锁的过程,提炼中国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与创新模式,揭示技术基础相对薄弱而又受到西方技术封锁的中国企业“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在面临资源与时间双重约束的困境下,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华丽转身。我们的研究不是验证国外主流的技术进步理论,而是根植于中国管理实践,构建中国技术进步的自主知识体系。
我和团队先后调研了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中航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航天宇长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国之重器”企业,撰写了一系列案例研究论文并发表在国内外优秀期刊上。做“国之重器”案例研究,面临如下两大挑战:
第一,案例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在围绕“国之重器”技术赶超展开的访谈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被访谈的技术人员倾向于从技术细节聊如何攻克技术难题,内容之专业往往让作为管理学学者的我们难以听懂。事实上,这反映了“国之重器”技术赶超研究的关键挑战,即从工程语言和思维向管理语言和思维的转变。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做足调研前的“技术功课”,还要在访谈过程中快速对其工程语言和思维进行消化和转换,并持续以问题为导向,追问“如何”与“为什么”。一个又一个刨根问底的访谈过程,直追真因,有利于揭示 “国之重器何以突破关键技术”。
此外,国内的案例研究受主流的大样本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的影响,强调访谈样本数量要足够多。在优秀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至少访谈 30人次。而我们在访谈实践中感受到,访谈数量再多,不如访谈到关键人物。
如大型长航时无人机长鹰案例,我们依据新型号工程立项与研制流程,访谈了使用总体单位、研制总体单位、各参研和配套单位的代表人员;依据大型无人机的技术系统架构,分别访谈了统筹整个系统的总(副)设计师、总(副)指挥,以及四大分系统的总(副)设计师、主任设计师等。我们总计调研40次,共访谈了33人,整理录音2815分钟,形成文稿20余万字。
坦率地说,访谈人物越多,越不容易抓住关键问题。现在回想起来,让我们收获最大的恰恰是对使用总体单位、研制总体单位3~5个关键人物的访谈。他们不仅徐徐展开了研制长鹰无人机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能够站在更具战略性、长远性和综合性的视角阐述构建中国大型无人机原创平台的价值,讲清楚中国“为什么” 以及“如何”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由此可见,遇到优秀的被访谈者,他们会“教”我们讲案例故事。访谈到关键的少数人比一味追求案例样本量更有利于做好“国之重器”技术创新的研究。
第二,关键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过程的展开。基于访谈资料, 如何从管理实践问题中提炼出背后的科学研究问题,极其考验研究者驾驭实践特殊性与理论普适性的能力。我们既不能拿已有的理论“裁剪”实践活动,忽视实践背后的理论涌现,也不能停留在现象层面,用实践问题替代研究问题。这一过程往往要经过多轮迭代与调焦,亦要求身为研究者的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忌被技术细节或理论视角“带跑”。
围绕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则更为考验研究者对既有研究范式的应用与突破。“国之重器”的技术追赶话题具有中国情境的实践性、复杂性和完整性特征。已有的管理研究范式强调从已有理论缺口出发,进行假设与验证。这类范式很难开展“国之重器”这类具有前沿性、探索性题材的案例研究。因为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企业进行技术追赶的实践活动不是已有技术进步理论指导的结果,而是企业主体在中国大地上通过解决工程实践中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共同编织出的“国之重器”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画卷。
此外,既有的案例研究范式往往更为看重数据编码分析的研究过程,类似于还原论,试图还原实践的特征。但如此一来,一方面可能会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所还原的特征也难以直达底层、抽丝剥茧、直追真因。为破解上述难题,本书在传统的案例研究方法基础上,引入钱学森先生所倡导的整体论与还原论相结合的复杂系统理论,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从整体到局部复盘过程,挖掘关键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从局部综合集成到整体,识别决定其发展路径的关键行为特征与充分必要条件,并从理论上给予解释。
回首来时路,“国之重器”关键技术突破的实践不易、研究不易,且行且珍惜。十分庆幸这一路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相伴,大家在无数次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十分欣慰有一群实干兴邦的业界人士欣然接受我们的访谈,真诚地讲述他们的故事;十分感谢本书的广大读者以及愿意刊发、出版系列研究成果的期刊和出版社的朋友,他们的支持和认可是我们持续深耕、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动力。
当然这些研究对于诠释中国不断涌现出的典型实践来说还只是冰山一角。对于我本人来说,能够在这一过程中用案例研究方法,记录与诠释中国波澜壮阔的实践活动,讲述“国之重器何以突破关键技术”的故事,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内容简介
对五个国之重器,本书从不同角度总结提炼其技术赶超的路径及管理创新启示,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经验和知识,为科技和工业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带来可借鉴的经验,也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现实基础。
本书从访谈和历史资料中挖掘细节,对国之重器波澜壮阔的技术赶超历程进行了生动描述。作者很好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和大众可读性,文风平实,书中包含的大量历史资料,引人入胜。
作者长期从事案例研究和写作,所撰写的案例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等。本书中的五个大国重器案例,每一个都是优秀的案例写作范本,为管理学科的师生带来参考。
作者简介
欧阳桃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荣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纵向课题25项。长期扎根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构建了立足于中国典型商业社会的中国企业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国之重器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重要成果,服务了国家战略需要。
曾德麟,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在《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所创作的案例多次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