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人碑:不宜传播吗?一段评书的颠沛流离 - 昆仑策
-
党人碑:不宜传播吗?一段评书的颠沛流离
2024-06-15
有道是: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惊堂木一响,定场诗说完,我呢,来给大家讲段评书。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除了现在录播的评书音频,您要到小剧场听段评书,半小时的评书,说书人先得东来西扯几分钟的闲篇,不涉及主要内容,但是呢,他这几分钟的闲篇,却又不让您感觉到枯燥和跑题,这是为什么呢?
这和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有一定关系。其实,大家听一下评书大师们的音频也会发现,一段评书一般是23到26分钟左右,不会特别严丝合缝卡半小时,因为垫场那段没必要录进去。
评书过去无非两种,一种是撂地卖艺,一种是进剧场,跟大家一起组一个大节目,多种艺术形式一起表演。
撂地卖艺的好理解呀,得聚拢人气,来听书的都是你的衣食父母,“啪”的一声,你就开讲,人都没来几个你就开讲,能挣几个钱。而且你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听着惊堂木响了,赶紧过来听一段,嘚,您过来以后这书开头没听见,那整篇都听着别扭,您就不想扔那俩铜子了。俩铜子对您来说无所谓,对说书人那就是家里嚼裹,孩子的学费,可是怠慢不得,因此呢,必须得给大家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因此呢,说书人就得想办法,讲几个小故事啦,说点冷知识啦,把这几分钟用上。
有人说,那到剧场演出,事先买票,就不这么闲扯了吧?
还真不是!
剧场演出,说书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往往是最后一个出场。大家都知道有个词叫“压轴”,咱普通人理解为最后一场节目,这个也对,因为汉语的词汇的意义是发展的。比如“小姐”这个词,意义就是来回变,现在这几年有点像甲方爸爸的态度,转回到第一版了,所以这个您也别扯什么褒义贬义。
有两个词,“压轴”和“大轴”,这俩词来自戏曲。比如唱一场堂会,“压轴”倒第二,“大轴”倒第一,但是主要演员和最精彩的部分都在倒第二的“压轴”。倒第一的“大轴”呢,这时候听戏的主人客人就开始互道珍重,准备告别了,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主要上一些花哨动作类的节目。
当年,侯宝林先生作为相声表演艺术家,一举压倒评书压轴演出,成为新闻。剧场演出,就不存在这一点了,但是“压轴”这个词还是流传下来了,成为了最后一个出场的最精彩演出,这个时候啊,还必须得有垫场诗和几分钟的扯闲篇。
为啥呢?
您想啊!各位看官作为说书人衣食父母,也得吃喝拉撒,前面看了几个小时的精彩表演,您也得上趟厕所,方便方便。然后剧场里人多,温度高,空气污浊,总有人要出来透透气。包厢里的各位贵宾,那更是在下的贵人,人家也得跟家人聊聊天,跟客人谈谈事,所以呢,总得给大家留出来点时间。
一般来说,这中间会有个小段子或者小的喜剧节目,不能让舞台上冷场,等说书人上台,惊堂木一响,总有人还在厕所,在外面透气,谈判还没讲完,所以啊,说书人就扯几分钟的闲话,给大家留出富裕时间。
说到讲评书,会说讲文戏武戏,什么是文戏呢?
比如公案,比如各种阴谋诡计,这就是文戏;武戏大家好理解,就是各种打斗打仗。一般来说,武戏比文戏受欢迎,因为什么呢?
评书是一项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人民群众谋生不易,能给你用来消遣的时间并不多,一段评书一般也就半小时,多了一个多小时,再多,人家听众就回去,上班的上班,回家做饭的回家做饭,你还没转圈收钱呢,人家就都走了,你不白干活了吗?
武戏节奏明快,故事短,听起来过瘾,所以评书艺人,为了糊口,也是多准备一些武戏。
这并不是说书人不会讲文戏,比如说千古第一阳谋——金刀计,诸位看官不介意,允许本人喝水喝上厕所,我能高强度地讲八小时,比得上看官您的每天工作时间。
什么?您每天工作时间,远不止八小时?!
是在下唐突了。
说了这么多了,也该回到正题,今天咱们说段《水浒》。
《水浒》里有位英雄,叫做青面兽杨志,那杨志本是杨老令公后人,杨老令公当年遭奸臣陷害,七郎八虎血染金沙滩,老令公本人且战且退,但是到了预先定好的接应处,却不见一个宋军,在部下的保护下退到一个山谷,里面有一个石碑,上刻三个大字:
“李陵碑!”
在这里,杨业无比绝望,附近就是苏武庙。老年间有那么一首歌,叫《苏武牧羊》,唱到: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 ,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老令公崇敬苏武之气节,不愿做李陵背主求荣,遂以头撞李陵碑而自尽。
不好意思,最近总接到接到警告,这段不让多说,不宜传播,什么汉奸,什么背主求荣,现在不兴说这个了!
那杨志本是杨老令公后人,到了大宋宣和年间,老令公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杨志也早已落魄,但是杨志仍然保持着一个信念,要进入体制内,并在体制内要混出个人样。他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
考虑到《水浒》这本书,讲的是山东的故事,可以理解杨志这个角色,对于求个正式编制的执着。他心心念念的是“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把他逼上了梁山,最后招安之后,终于有这个“上进”机会的时候,却是病倒在去征方腊的路上,没有和别人一样死于非命,也没有完成他的念想
1975年8月14日,已经进入暮年的教员同志,谈到《水浒》的时候,提到了这本小说,老人家说了: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
投什么,我就不细说了,说多了,犯忌讳!
当时,教员同志说了这段之后,北师大一位著名的大教授,也说道:
“开头说的是真话,但我一说,你们一听,不能报道,内参也不要写。”
教员的话,人家知识分子和一些机构,那个时候都能掐,现在掐在下一个说书人,还不是比碾死一只小蚂蚁还容易?
这段《水浒传》不让播,那咱们说说《岳飞传》吧?
评书里面,“三国”和“岳飞”都是比较受欢迎的节目,为啥呢?
是故事精彩吗?是,但,不仅仅是故事精彩,这两段书里,传递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某亦颇知忠义二字!”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简简单单几个字,听的人无不热血沸腾,人民的一种信念,也在默默传承。
有人打岔说,《满江红》不在岳飞孙子岳珂搜集的岳飞作品里,并以之作为《满江红》并非岳飞作品的最强有力证据。
这里说句话,中国有些砖家叫兽是吃敌对势力的屎成长起来的。
岳飞当年被冤杀后,朝野上下在完颜构的主谋下,几乎抹去了岳飞的一切出身文字,岳飞平反后,封为鄂王,但是岳珂搜集岳飞资料的时候非常困难,有所遗漏也是正常,但是我们有些砖家叫兽,就是故意隐瞒和避开这一个关键因素。
岳飞的故事千古传承,毫不褪色。明朝之前,岳飞在民间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民间有很多关帝庙、官方也支持。甚至以没有文化而著称的明朝太监们,也崇拜岳飞。今天的中国社科院所在地东厂胡同,当年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东厂,东厂的太监们,供奉的居然是岳飞。只怕岳飞九泉之下,也是哭笑不得!
清朝时候,岳飞的地位有所下降。
毕竟岳飞打的是金,而清又叫后金,虽然不是一脉,岳飞那时候是生女真,清朝的祖先是熟女真。但总是有点别扭,所以清朝朝廷是比较别扭的。但是具体到个人,还是给予了岳飞极高的地位。
最好的致敬,是兆惠被大小和卓困在英格棋盘山下黑水河边,孤军断粮死守一百多天,最后在各路清军的拼死救援之下,瞅准时机绝地反击,后来一举收复南疆,为祖国带回来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版图(新疆怎么变成160多万,是后来的事)。
黑水河破围之后,兆惠诵《满江红》抒怀,被乾隆批评。
乾隆:你个铲铲,日你仙人板板,老子才四胡<fu>虏。
岳飞:喂,我TMD写的不是菜谱!
岳飞的精神,历史上并不因民族不同而有所动摇,不像今天的砖家叫兽们所为。除了这件不怎么为普通大众所知道的兆惠的事情,《岳飞传》这部评书讲的最好的人,是刘兰芳老师,刘兰芳老师本人就是满族人。
下里巴人的说书人如此,阳春白雪的教书人也是如此。
1931年之后,东北落入日本人的手里,小鬼子在学校教育里大肆扼杀中国传统文化,各种不让教,各种伪造篡改历史,在学校里还有日本人指导官。老师们为了不让学生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上课限定了内容,就给学生讲《岳飞传》里的故事!
岳飞的精神千古传诵,我们就来段岳飞的评书吧?
岳元帅的墓在西湖边上,墓前有四个跪着的铁人像,现在这四个铁人像被围起来了,不让大家吐痰,要文明参观。这四个为首的就是秦桧。个人觉得这个可以改一改的,以前没有完颜构是君不能跪臣,皇帝不能跪手下的大臣。但是今天人人平等了,这个首席大贱人,完全可以拉下来,跪一跪。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播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惊堂木一响,咱就开说了。
话说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路过镇江,带着几个人去拜见道悦长老,道悦再三劝阻岳飞回临安,但岳飞执意不从,道悦只好含泪为岳飞送行。临行时,赠与岳飞一首诗。诗曰:
“将军此去莫心焦,未审金牌气怎消。
谨防海上风波起,滚滚洪流兴浪涛。”
核心四个字,“谨防风波”!
可惜天机不可泄露,岳飞以为“风波”是江上风波,却不知是命尽风波亭。
说到风波亭,这奸臣秦桧……
诸位看官不好意思,又得给您道个歉,这玩意呀,或者说这不是个玩意的秦会之,也就是秦熺他爹啊,不让说,说了跟动了一些人的祖坟似的。
有人说我这说评书的瞎说,历史上的岳飞不是这样的。这不废话吗,历史上的关二爷,也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这五关地理位置就不对。我说的是评书,又不是历史。
我们说评书的,在西方的过去,就是游吟诗人这种。我们讲的是评书,不能拿这个做历史,不能和那些西方人一样,比着《荷马史诗》找历史,比着《圣经》去考古,更不可能拿着《Bible》做地契,搞笑呢。
中国人对待历史是严谨的,文字记载、考古发掘、各项印证那都是非常严格的。
在此我也向各位专家教授提一句:
历史这个事,不要双标,对老外的历史研究和国内的历史研究,您就把握一个标准就行,不要双标。
不能老外随便放个屁,您就捧起来供着,国内的研究苛刻到了极点,就跟显得您拿了外国人的钱似的。
标准一致很重要,毕竟咱说书人这个专业,你英国人把金属钠扔水里,以色列人把金属钠扔水里,美国人日本人把金属钠扔水里,都得燃烧爆炸,并无例外。
而且标准不光横向统一,纵向也要统一,并不是你过去说过什么,现在就牢固不可动摇了。
200年前金属钠扔水里燃烧爆炸,100年前同理,今天也可以重复,明天您扔,还得一样。就像美国人的登月一样,既然这么多人质疑当年的美国载人登月,那美国人再上去一次不就完了?
何况美国人自己也说了,要再次载人登月的,时间表已经列了好几个了。不像中国航天人,就列了一个时间表,并按照这个日程稳步推进。
质疑美国人的登月也不行,问题是首先质疑的就是美国人自己呀。怎么这么多忠诚的“沐阳大点”呢?
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该可以?
那咱们还是回到开头,讲一个“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的故事吧!
这位主角有一位众人皆知的大人物的爷爷,说书人和说相声的旧时代艺人都一样,喜欢藏个包袱。
为啥呢?包袱抖早了,各位看官就走了,没人扔俩赏钱,咱的一日三餐不就没着落了不是?所以呀,这里呢,咱就卖个关子,称这段书主角为这孙子。
这孙子可是够得上封妻荫子了,而且出身高贵,长得还帅,放到今天,高富帅三个字是不够的,霸道总裁更比不过,足可以让一大堆的生理女性(也可能不是女性),三观跟着五官走,也能让一些人坐在宝马那里哭。这孙子手段狠辣,曾经斩杀逆贼一万四千余人,皇帝龙颜大悦,赐婚王爷女儿,当地还形成了一个流传好几年的传统文化——“迎郡主妈拔拔灯”。
这些年来,这孙子的老家,已经成了当地建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和这孙子相比,与他年龄相当的另一位少年英雄,可就差远了!
这位少年英雄在他的对立面,被这孙子的爷爷斩杀,儿子夭折无后,妻子遁入空门。这位少年英雄的墓也很简陋,不是什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不过作品进了语文课本。其中,有这么一句: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翻译过来,就是说,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相当有意境,几百年后,被另一位诗人化作了《梅岭三章》: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位诗人,还给他的墓题了词。
这孙子的成就,比他爷爷可是差远了。这孙子的爷爷曾经做过五省总督,恩赐“上方宝剑”,特旨准于“便宜行事”,把一个大大的缓则打入深山,这孙子的爷爷擅自改变策略,由“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方针,改为“全力清剿”,并将万余人的降军,尽数斩杀,一个不留!
哦,对了,前几天这个缓则的铜像,也被送那个深山里去了。
这孙子的爷爷,有一名联,曰: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做过三边总督,太子太保,冀辽总督,当朝一品大员,可不是比这孙子厉害多了。
崇祯十三年(1640),另一伙力量要围困锦州,经略东北。这孙子的爷爷,于是上奏皇上,说:
“奴屯锦、义之间,将为持久之计。今日筹辽非徒言守,必守而兼战,然后可以成其守;而战又非浪战,必正而出之以奇,然后可以守其战。”
第二年,这位带着大军,去救援锦州守军,然后锦州的守军没有等到他,他自己被围了。再然后他等后面再来的救援,依样画葫芦,再再然后就城破被俘,其他官员全部就地处决,他被关进囚车。
囚车里,这位督师写下了忠心可嘉的名作:
“万里愁云压槛车,封疆处处付长嘘。
王师已丧孤臣在,国土难全血泪余。
浊雾苍茫就死地,慈颜凄惨倚村闾。
千年若化辽东鹤,飞越燕山恋帝居。”
当然,这里卖个扣子,他没有等到辽东鹤,也没有飞越,骑马过的燕山,只有千年算是问题不大。
崇祯皇帝还专门给他写了祭文:
“年余以来,迭陷名城,连丧元臣,上天降罚,罪在朕躬。建祠建坊,国有褒忠之典;议谥议恤,朕怀表功之心。卿之志节功业,已饬宣付史馆。呜呼!卿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享俎豆于百世,传今名于万年。魂其归来,尚飨!”
其实他魂没回来,但是人回来了,回来就变了另外一个人……
读到这里,应该都知道这孙子的爷爷是谁了——
出关时候的大明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洪承畴,回到北京的时候官职还是哪些,只是换成了大清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洪承畴。
对此,如何评论呢?
咱不敢多说话,就引用一些历史上,有意思的话——
“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
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尔识我否?
不识也……
我便是洪亨九!
我呸,亨九受先帝厚恩,官到阁部,抗虏阵亡,先帝为之痛哭辍朝,此是我明忠臣,你是何人,敢相冒乎?”
“青天白日,何见鬼耶?松山之败,承畴全军覆没,先帝曾设御食十五,痛哭遥祭,死久矣。尔辈见鬼,吾肯见鬼么!”
“两朝元老 千古罪人”
……
顺治十年(永历七年,1653),此时洪承畴已61岁,顺治派他真压李定国、孙可望。临行前,顺治皇帝为之设宴饯行,赐宝马、宝刀。路上,洪承畴写了一首诗:
“横秋看剑气,跃马渡金波。
坐策连云骑,亲挥指干戈。”
中国人要做到什么样的功绩,能在族谱上单开一页,但洪承畴做到的何止是族谱上单开一页,人家是史书上单开一传《贰臣传》。
清高宗乾隆皇帝有讲过:
“洪承畴在明代身膺阃寄,一旦力屈俘降,历跻显要,律以有死无贰之义,固不能为之讳。然其后洪承畴宣力东南,颇树劳伐。虽不克终于胜国,实能效忠于本朝。昔战国豫让初事范、中行,后事智伯,卒伸国士之报,后之人无不谅其心而称其义,则于洪承畴等又何深讥焉?”
就这么个玩意,他的家乡某市,还给他修了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青年学生参观,宣扬园主生前的丰功伟业,勉励莘莘学子,学习其伟大的爱国主义事迹。
至于是哪家的爱国主义,爱什么国,怎么爱,咱是不懂,更不敢问!
(题图注释:老师和老虎,北京,1925年,(美)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华北联合语言学校的中文老师,正在为外国学生演出根据《聊斋志异》卷五《赵城虎》所编写的中文课文改编的话剧,以丰富课堂生活。)
又:这篇就算是评论不能提名讳,那个降将的第三篇吧?事不过三,暂时这个系列就到此为止了。也不配图了,省得有些人觉得碍眼,再删了就不好了,毕竟我废了这么大劲,说了这么多车轱辘话,搞得不少同志可能都不太懂,我再讲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
我也不想跟这种投降派纠缠,毕竟他们是一小撮,与中华民族万千英烈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有时间有精力,我还是愿意多写写那些普通且无名的英烈。
最近我有个师弟,找我做广告,就劝我少些这种东西,打赏又少,转发更少,完全是赔钱买卖,都不够买资料费用的。这么下去,总不出“爆款”,人气不足,他都不好帮我拉广告了,所以还是要跟跟形势,找找热点,多点宣泄式的东西,大家解气,你也有人气,好做广告。
对此,我非常感谢我这位师弟,但也告诉他,我没那种本事,基本都是烧冷灶,能偶尔有点人气,纯属撞大运!
所以,今后这里还是以写普通且无名的英烈为主,不好意思,我这人比较轴,智商也不够,只能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蠢笨事情。
最近孩子手脚的汗疱疹闹得厉害,学都没法上,几乎天天跑医院,也没法外面跑活儿,写东西也心神不宁,本周估计也就这篇了,再上也是个短篇,不好意思了,诸位读者朋友。
下了,该做午饭了,也不配图了,主要是精力不足,太累了!
2024年6月14日中午于郑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来源:党人碑微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