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余来:如果存心不想解决问题,则连调研权也没有 - 昆仑策
-
陶余来:如果存心不想解决问题,则连调研权也没有
2023-08-23
“还有的调研团脱离群众,看级别、要陪同,似乎规模越大,越能彰显其重要性。‘我们调研团大概有20人,陪同人员却有50多人。每天都是六七辆中巴车浩浩荡荡开过。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天要跑七八个地方。每到一处,大家呼啦啦地围着讲解员,距离稍远一点的,连听讲器信号都没有,也不知道前面说了什么内容。’一名省直机关干部说,调研团太庞大,座谈会上每个人只能粗略讲讲,‘最后抱了一大摞文件材料回去,在这些材料里裁裁剪剪、整合包装,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质量可想而知。’”2023年8月14日人民日报第7版《读者来信》《学好用好调查研究这门基本功(金台视线·紧盯形式主义问题④)》一文反映的这一问题,引起了很大反响,甚至被当地驻村干部讥讽为“一场按部就班的‘实景演出’”。
20人调研团,50人陪同!人民日报曝光的调研乱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些不正常现象揭示出政府机构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资源浪费问题,令人们深感愤慨。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虚假的调研实际上是政府机构为了一己之名,浪费公共资源,甚至脱离了调研的初衷,成为了一种严重的行政怪象。这不仅是对基层需求的无视,更是对纳税人的不负责任。
看到人民日报的曝光不久,朋友又发来他刚在2023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第七期上刊发的文章-----《调查研究要敢于看“背阴胡同”》。
“背阴胡同”原指阳光无法直接照射、环境相对陈旧的巷道,属于不够光鲜亮丽的一面,或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往往问题与矛盾突出,需要更加重视、主动深入,切实掌握情况、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
朋友在文章中写道:敢不敢看“背阴胡同”,反映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与担当精神。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对“背阴胡同”浑然不知:有的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假装不知晓,搞“选择性调研”,绕着问题走,对“背阴胡同”选择性回避。不敢看“背阴胡同”,说到底还是政绩观的问题,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表现为:习惯晒成绩、搞包装,报喜不报忧,千方百计掩盖问题,怕问题被看见,影响在上级领导心目中的印象:有的企图以“时间换空间”,推一天是一天,拖一时是一时,争取拖到下一任,把矛盾问题转交了之……
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据说还有的地方竟让被调研者自己写调研报告,实在是脑洞大开创意无限,极限挑战人们的认知。
类似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调研,全国一定还有不少。
“世上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我们常说,不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而如果存心不想解决问题,则连调研权也没有。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调研,纯是劳民伤财。
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调研,仅靠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偶尔零打碎敲式曝光一两起远远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必须形成一套监督制度。比如近年来常态化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时,应与时俱进丰富内容,加大对“违反大兴调查研究工作纪律问题”的通报。此外,对于这起“调研团大概有20人,陪同人员却有50多人”的问题,也不能一“某”了之一曝了事,对涉及的有关干部,必须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严肃问责处理,才能取信于民,正风肃纪,真正形成震慑,不让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沦为实景演出式的风光走秀。
(作者单位: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