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战略预判缺位,源于对霸权估计不足 - 昆仑策
-
张志坤:战略预判缺位,源于对霸权估计不足
2022-11-15
当今中国智库林立,各路战略与国际问题专家学者更是多如牛毛。如此这般济济多士,但长期以来真正有价值的预警与预判却却寥寥无几,一个突出证据在于,有关中美关系在前行之路上会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有关中美“战略竞争”将怎样展开,迄今为止,总体上都缺少清晰的描述与判断。坦率地说,类似的战略预判缺位在中国由来已久。当年奥巴马推动全球战略重心转移、实施“重返亚太”战略的时候,中国的智库一片声地叫嚷说这个战略长不了、搞不下去;还有权威人士公开宣告,说“重返亚太”战略注定要“三年烂尾”,不但断言其成为战略上的烂尾工程,而且还掐算出了具体时间就是“三年”;后来的“印太战略”也是这样,他们也断定这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当特朗普即将发起声势浩大对华贸易战的时候,面对乌云滚滚的中美关系,中国的智库及其占主导地位的专家学者们仍然信誓旦旦地声称,中美贸易战打不起来,美国只是在吓唬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无数专家学者们更断定,一旦爆发战争,美国不会介入其中,更不会为台湾当局火中取栗……针对当前焦点热议的中美“脱钩”问题也是这样。开始的时候,专家学者们认定美国不会同中国“脱钩”,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后来,随着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凌厉狠辣的技术封锁举措,他们又不得不改口修正说,美国可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对中国搞脱钩,但这只是部分脱钩,全面脱钩仍然不可能,美国依然不可能同中国脱钩。笔者相信,有关美国不会同中国脱钩或只能部分脱钩的判断,同样将很快就将遭遇失败。当代中国国际关系领域那些烂若群星、熠熠生辉的专家学者们,将再一次以学说论断的破产而告结束。与此同时,这些人还曾屡屡预测什么中美关系止跌回升、谷底反弹,动辄就是释放了什么向好回暖信号之类,事实证明这些鼓噪也一概都是无稽之谈……笔者以前写过题为《对霸权帝国“五个估计不足”危害极大》一文,对此做了比较多的说明。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认为,一些中国人对美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本质属性估计严重不足,对霸权给中国安全与世界和平所带来的危险与危害估计也严重不足。当然,认识问题只是表象,在认识偏差与扭曲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价值立场问题,是利益关系的问题。在这方面,目前还不好细究深挖,当今中国的社会政治条件仍然不允许这样做,因此我们的议论也只能停留在思想认识的层面。时至今日,以美国议长佩洛西访台为分水岭,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上述那种对中美关系估计不足不到位的现象依然有增无减、甚嚣尘上。为此,笔者在以前五个估计不足的基础上,就战略预判缺位的原因问题,进一步补充如下几点:其一,对霸权遏制中国的战略坚定性估计不足,仍然寄希望于霸权所谓的“转化”、“转向”把中国当主要战略对手,霸权当局奉行这一战略已经历时三届,长达十有余年。种种事实表明,这一战略已经在美国统治阶级内部深深扎根,成为他们高度的战略共识,也成了他们维系霸权的主要努力方向。这既是战略大势,也是战略定势。直白地说,他们已经是王八吃秤砣铁心了。在这种情况下,从任何理性的逻辑出发,中国都必须以此为前提来确定对美基本战略策略,确定中美关系的具体运作程式与方式。但是,当代中国的一些人其中主要是国际问题主流的专家学者们对此却很不以为然。他们自始至终都认为,霸权当局之所以将中国定位与定性成主要战略对手,不过是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不过是竞选总统时用以拉选票的方式,不过是五角大楼增加军费的借口。他们从不认为这个战略已成定势已难改变,而总是认为美国的对华战略将因不同的白宫当局而不同,将因不同的国家总统而不同。因此,他们高度关注美国的大选,包括其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把中美关系的冷暖阴晴寄托在美国的选举上,指望霸权民主政治能绽现灿烂的阳光,焕发和平的动能,从而为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因此,美国政治选举的一点一滴都拨动着他们的心弦,使他们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甚至比美国人还更加关注美国政治。为此,这些人对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大声呼吁与强烈要求,就是要做好美国的“转化”工作。他们认为霸权及其白宫当局的对华战略应该转化、也可以转化,关键是中国方面要做好这个工作,相应地要有什么“大智慧”,用所谓的“大智慧”来消融化解美国对华的“大战略”。其中包括在俄乌战争中倒向西方同美国站在一起,包括发挥中国的特殊影响制止俄罗斯挥舞核大棒,帮助美国搞定朝鲜、伊朗、消除美国这方面的威胁,等等。对此他们寄予殷切的希望与厚望。其二,对霸权围剿中国的策略灵活性估计不足,仍然寄希望于通过韬晦的办法躲灾避难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二者有机结合,这历来是战略运作的不二法门,也是战略家的入门水准。在这方面,美国霸权当局一般都比较高明。譬如当年冷战时期同苏联的较量,也譬如里根时期的各种政策,而像特朗普当政时那种粗野干脆、直接莽撞的倾向,则总体上比较少见。现在在台上的拜登当局就显得相当老奸巨猾,表现在对华战略上就比特朗普集团“温柔”多了。如果说特朗普集团是对华只弹“铁琵琶”的话,那么拜登当局则演奏起了交响乐,突出的表现是“打”与“拉”的两手结合,在“打”的方面比特朗普时期还更加变本加厉,在“拉”的方面也巧妙运用,在媒体的渲染传播下,就是拜登的白宫当局不时向中国发出示好的信号,动辄就递过来什么“橄榄枝”。这样的情形让中国很多专家学者浮想联翩,他们认定霸权当局心存善意,不想在战略上打倒中国,也不想同中国发生战争,而只想找到同中国相处的办法,要同中国共同管理“战略竞争”,俨然乎美国设置对华“战略竞争”这个战略议题,是要中美携手共同管理一般。这些人从不认为霸权“咄咄逼人”,而却认定是中国此前一段时间干得过猛了,干得大发了,由此才引起美国激烈的反弹。在这样的认知之下,于是他们坚决主张并大声呼吁中国一定要在战略上继续“韬晦”才行,要坚决避免同霸权对中国的打压举措形成“互动”,以此避免同美国滑向对抗,避免中美关系演绎发生激烈的斗争,从而为中美关系找到新的办法与出路。其三,对霸权阴险狡诈的欺骗性估计不足,仍然寄希望于通过妥协交易化解抵消霸权的战略攻势杀猪匠杀猪,第一步要想办法把猪抓住,不能让它跑掉或者跑到别人那里去,否则就不好办了。而要把猪抓住,则要进行必要的诱惑、欺骗与安抚,使之放松警惕、错过抵抗时机而被擒拿束缚。杀猪是这样,战略围猎也是这样。纵观美国立国以来的争霸史,针对任何战略对象无不是这等阴险狡诈。针对墨西哥是这样,针对西班牙、法兰西是这样,针对俄罗斯、德意志还是这样,针对前苏联更是这样,总是力求让对手就范,而不要激烈地拼死反抗。现在,霸权当局正在对朝鲜、伊朗、中国等国家继续运用这样的伎俩。总体上看,对朝鲜完全没有得逞,对伊朗只是偶尔得逞,基本上也不得逞。针对中国,目前还处在正在进行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打压扼杀中国的总目标下,霸权还在使用另一手在拉拢、安抚中国,霸权当局有关不寻求与中国冲突,不时做出加强同中国的沟通、联系、合作等呼吁,就是这个伎俩的直接反映与现实表达。遗憾的是,一些中国人对这个伎俩的认识与认知却存在严重偏差。尤其是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专家学者更甚,每当闻听霸权有关不寻求与中国冲突、要加强同中国合作的话就欢欣鼓舞起来,就飘飘然不知所以,而对其中危险与危害的估计严重不足,对霸权阴险狡诈欺骗性的认识严重不到位。这些人屡屡鼓噪要在战略上安抚美国就是证据,屡屡宣称霸权对中国的打压是出于误解与误判也是证据,屡屡抱怨霸权当局不守承诺、背信弃义更是证明。至于那些公开或公然鼓噪对美妥协让步的人,则更是把霸权当成战略上可资信赖的对象。面对霸权步步紧逼的切香肠攻势,这些人所主张的办法与措施,就是矢志不移谋求同美国做交易,主张继续用让步妥协的办法来化解霸权的战略攻势。他们并不认为中美“战略竞争”是你死我活的性质,而认定这只不过是夫妻之间的锅碗瓢盆交响曲而已,对中美战略斗争的严峻性与残酷性不以为然。对霸权估计不足、估计不到位导致很多严重后果,比如各种对美对中美关系的幻想始终萦绕难以丢弃等,但其中最严重、最具危害的,则是不知道下一步霸权还会对中国干什么,还将对中国怎样使坏。因为沉浸在幻想中或者为幻想所左右,必然就要自我麻痹,自然也就想不到还有更坏、更糟糕的未来了。正因如此,所以,当代中国浩如烟海的智库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总体上缺失对霸权对中美关系未来准确预测预判的能力,也就不足为奇了。坦率地说,造成这一现象的政治与社会原因相当深刻,并不是主观上想改就可改观的事情。由此可以预计,实现对美战略上的准确预估预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方殷,还要经过相当难堪的煎熬。(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