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夫:谁说鲁迅杂文全是“豆腐干“?——谈谈鲁迅的长篇杂文 - 昆仑策
-
朱亚夫:谁说鲁迅杂文全是“豆腐干“?——谈谈鲁迅的长篇杂文
2024-10-22
杂文,一般而言,篇幅短小,几百字、千把来字。但若谁认为 杂文只能短小,不能长篇;只可豆腐干,不可万言书,那也是不足为训的。著名作家唐弢就曾经说过:有人说杂文是“千字文“,当然不一定每箭篇都是干字,也可以写到三千字、五千字,甚至一万字,”(《海山论集••关于杂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翻翻鲁迅的杂文集,这个问题就可得到佐证。 目下有些杂文集,每篇都在千字左右。整齐是整齐了,但浏览之余,总感到内容单薄,品种单一,类型单调。
有同志说:小说有短篇、中篇、长篇;诗歌有短诗、长诗;戏剧 有独幕、多幕和连台本戏。杂文为何不能有短篇、中篇,长篇?这个问题提得好,看来,要繁荣杂文创作,拓宽杂文的写作新路,发展长篇杂文,也应该是一个方面。
一
长篇杂文是相对而言。一般杂文既然以千字为限,那么我们且以五千字以上者,称之为长篇杂文。以此为尺子,翻阅一下鲁迅的 16本杂文集,长篇杂文就有50多篇。在鲁迅共约700多篇杂文 中,这是个不小的数字。这些长篇杂文分布面广,除《热风》、《花边文学》之外,其余10多本杂文集都有,最多的是《坟》,有7篇。鲁迅长篇杂文,就是万字以上者也有15篇。
从形式看,这些长篇杂文式样多种,体裁不一,从一个方面体现了鲁迅杂文的多样多彩性。我粗粗整理一下,大致可分三类:一是讲演稿。如1927年6月12日在广州黄埔军校的讲演《革命时代的文学》,1927年7月在广州暑期学术演讲会的讲演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31年8月12日在社会科学研究会上的讲话《上海文艺之一瞥》等。二是通讯、日记和序跋。如《二心集》中《关于翻译的通讯》,《南腔北调集》中《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华盖集续编》中的《马上日记》、《马上支日记》;《二心集》中的《(艺术论)译本序》,《集外集拾遗》中的《〈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后记》等。三是杂感,这在所有长篇杂文中占了三分之二强,计有 30多篇。我们着重研究的也是这部分杂文。
杂感式杂文,从内容而言,大致有四种:一是介绍事件始末。如 《〈我和语丝〉的始终》、《为了忘却的纪念》等。这类杂文写得满腔激情,波澜起伏,显得长而有情。
二剖析某个谬论。如《”硬译”和“文学的阶级性”》是集中批驳梁实秋“文学无阶级性”的谬论的。而《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看题即知。这类杂文写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显得辛辣有味。
三是集中专题研究。如《我之节烈观》,从节烈的演变历史,阐明作者的态度;《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是专题研究汉字的变迁 的。这类杂文犹如论文,却胜似论文,写得条分缕析,颇有文采。 四是评说文坛现状。如《中国文坛上的鬼魅》、《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等。这类杂文,议论深刻,富有哲理,读后引人深思。
二
长文往往显得空泛、松散、拖沓,但是读鲁迅长篇杂文,却丝毫没有如此感觉,有的是兴味盎然,爱不释手,其奥妙何在呢?
首先是化整为零,分列标题。要把长篇化作短文来写,其妙法是分列小标题,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杂文“轻捷灵便”的作用。杂文小标题,同杂文题目一样,不可随手乱抹,而应下功夫锤炼。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全文有八个小标题,每个都“杂”味颇浓:一、解题; 二、论“落水狗”有三种,大都在可打之列;三、论叭儿狗尤非打落水里,又从而打之不可;四、论不“打落水狗”是误人子弟的;五、论塌台人物不当与“落水狗”相提并论;六、论现在还不能一味“费厄”; 七、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八、结末。读着这种文字,令人叫绝,怎么还会有长而空泛的感觉呢,鲁迅的这类杂文标题同他 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小标题,诸如“优胜记略”、“恋爱的悲剧”、 “生计问题”、“大团圆”等,具有同工异曲之妙。
其次是善于画睛,择要点穴。有人认为长篇即可大论,从头到脚,逐一细描。其实,这是长文的弊端。长篇杂文也是杂文,应根据 杂文的特点,集中一点,善于画眼睛。画龙点眼,就能使全篇活起 来如《我和〈语丝)的始终》,介绍始末,自然不能寥寥几笔,长文自在难免,但又不是报流水帐,罗列现象,而是全文有个“点睛之笔”——评说《语丝》特色: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 要排斥旧的危害。全文有此主线,就把看似散乱的介绍始末,犹如串珍珠的红线一样,贯串起来了,写得长而不乱,长而不散。因此,此文不仅成为文学史上评介《语丝》的重要文章,而且文章本身也 很好地体现了《语丝》派的这一特色。
长篇杂文就是批驳论敌的谬论,也不能“历举对手之语,从头到尾,逐一驳去”,应仍“正对‘论敌’之要害”,择要点穴,层层深入, 如《“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全文洋洋洒洒,计有14000多字, 但始终是“正对‘论敌’之要害”:文学没有阶级性,逐层批驳。文章 共分六段,一从“硬译”谈起,看似闲笔,实质是破题入文,为全文打下伏笔。二是抓住梁实秋自称“我们”,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们”是多数,不是颇有些“集团”气味,也即“阶级性”了吗?三梁先生承认世上有资产阶级和无产者,但又否认“文学有阶级性”,怎能自圆其说?四批驳文学上的人性论。文内颇有些精彩文字,常为世人所运用。五回到“硬译”上来,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六指出“新月社”“软如棉”的资产阶级帮闲文人的实质。六节文字,犹如剥笋,层层盘剥,撕尽外衣,使其无可逃遁,终显其实质。
再次是夹杂笑谈,注重变化。鲁迅在《华盖集•忽然想到》中说过:“外国的平易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这不仅是著书的 要诀,也是写长篇杂文的经验之谈。鲁迅的长篇杂文为何长而不 闷,读而不倦,“使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注意在叙述中夹些闲话, 在评说里搞些笑谈,不能不说是很重要的一条。如《中国文坛上的 鬼魅》,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借革命以行私的卑劣行径时,鲁迅就 信手拈来一则传说:“大约二千年之前,有一个刘先生,积了许多苦 功,修成神仙,可以和他的夫人一同飞上天去了,然而他的太太不 愿意。为什么呢?她舍不得住着的老房子,养着的鸡和狗。刘先生只好去恳求上帝,设法连老房子,鸡,狗,和他们俩全都弄到天上 去,这才做了神仙。”阅读到此谁能不为作者的行文幽默而开怀一 笑?然而正是这一笑,既去掉了疲倦,又平添了文章的活气,加深了 对文章的印象。如此笔法,你能不叹服!?你样的闲话或笑谈,故事 或传说,在鲁迅长篇杂文中比比皆是。 鲁迅的长篇杂文为了不使读者昏昏欲睡,看不下去,还十分注 意构思的精巧,行文的变化。如著名的长篇杂文《为了忘却的纪 念》,细读此文,我们可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波澜。这里面有挚情的眷 念,有深切的痛惜,有无尽的哀思,有深沉的悲愤。感情的波涛使人 共鸣,与笔者思而思,愤而愤,悲而悲。长篇文章最忌平铺直叙,因 此鲁迅在介绍左联五烈士,尤其是白莽、柔石的事迹时,不是采取 简单的逐一介绍法,而是交叉评叙,白莽先出场,然后谈及柔石,再 介绍白莽,又讲到柔石,这样交叉叙说,行文就显得活泼,富有变 化,不易使人产生冗长而沉闷的感觉。
三
文章的长短决定于内容。需要长篇论说的时候,我们不能削足适履,硬作短文;只需几百字就能说清的事情,我们也不可多加水份,硬性拉长。所以,写什么,写长抑或写短,都取决于内容,决不能为写而写。鲁迅在这方面也有精辟的论述。鲁迅对社会上有人批评他所以印行《伪自由书》的本意,完全是为了一条尾巴一长篇 《后记》,他说:“这其实是误解。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 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不加什么尾巴也过得去的了。但画上一条尾巴,却见得更加完全。所以我的要写《后记》, 除了我是弄笔的人总要动笔之外,只在要这一本书所写的形象,更成为完全的一个具象,却不是‘完全为了一条尾巴’。”(《准风月谈 ・后记》) 优秀的杂文,虽然不一定取决于字数长短,但长篇杂文,由于篇幅长,容量大,便于发挥,易于阐述,因此往往使所论之理,更加透彻,所驳之论,愈加分明,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因此鲁迅长篇杂文中不乏优秀的篇章,传世名作。如《为了忘却的纪念》,《“醉 眼”中的朦胧》,《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关于中国的两三件 事》,《“理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 问题》等。 值得注意的是,鲁迅的长篇杂文,大多是发表于刊物上。而发表于报纸上的长篇杂文,大多是分几次刊登的,如《门外文谈》就是发表于1934年8月24日至9月10日的《申报•自由谈》上。
如今,我们在的报纸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刊登长篇杂文,而现在有的刊物别说是长篇杂文,一般杂文也难以登堂,还怎么能谈到繁荣杂文创作,发展各个品种、各个类型的杂文呢!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本文原刊于《杂文界》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