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听风者”学校 - 昆仑策
-
安平:“听风者”学校
2024-09-15
军委无线电学校旧址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有这样的一些“听风者”学校勇担历史重任,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情报保卫干部,为党的隐蔽战线提供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
无线电通信干部的成长摇篮
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作战指挥需要,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发展无线电通信工作。1931年3月,无线电技术人员曾三、伍云甫、涂作潮到达中央苏区,举办多期无线电培训班,并在汀州市创建了军委无线电学校(后改称红军通信学校)。学校因材施教,按照学员的文化程度循序安排识字、无线电报务等课程,继而增设外文、勤务用语、通报手续等课程,有效保障学员学习质量,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无线电技术人才,充实了红军的无线电通信力量,涌现出钟福祥、钱江、肖森、赵宾玉、唐陶德等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骨干。
从缴获的“半部电台”和俘虏的敌方报务人员起步,军委无线电学校为红军建立起自己的无线电通信人才队伍。这些红色“听风者”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充分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屡建奇功。
情报保卫干部的专业学校
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成立后,把挑选和培训情报保卫工作的骨干力量作为重要任务。1938年2月至1939年1月,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连续举办了三期情报保卫培训班,开设的课程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秘密工作、情报学、侦探学、审讯学、部队锄奸保卫等。
中央社会部成立后,着重进行了情报保卫干部和电讯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1939年至1941年期间,中央社会部在枣园先后举办多期情报保卫干部训练班、通讯干部训练班。此外,中央社会部还依托陕北公学和西北公学训练情报干部。中央社会部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政治学习和专业训练,比如密码使用、电台报务、照相密写,以及如何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生活、工作,应付敌人突然搜查和袭击等等。受训人员大部分被派往日寇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进行秘密工作。隐蔽战线在抗日战争时期举办的一系列培训班课程丰富、内容详实,为党的情报保卫事业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既满足了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需要,又为抗战胜利后向全国输送干部奠定了基础。
接管城市的保卫人才培养基地
1947年底,随着石家庄的解放,接管大城市的问题被提上日程。中央社会部决定向地方抽调108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并且有情报保卫工作经历的人员,组成情报保卫人员训练班,集中到河北西柏坡旁的西黄泥村,接受接管大城市的保卫工作集训。
中央书记处五位书记中,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三位亲临开学典礼,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主持仪式,担任教员的都是富有实战经验的领导同志。学员们的教材,除了中央社会部副部长谭政文撰写的《审讯学》,还有四本由党的地下工作者整理的《北平概况》,涉及国民党党政军组织机构、特务系统以及工商业管理、医院、图书馆、报纸杂志、社团文化等情况。后因平津解放,这“一百单八将”提前结业,为维护解放后新社会的稳定、扫除国民党残留特务、肃清旧社会黑恶势力作出重要贡献。
情报保卫人员训练班课程用书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