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近日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北京优酷科技有限公司于最近出品的古装悬疑电视剧《大唐狄公案》。片头出品介绍中,在“原著”一栏中,竟出现了一个名字长长的外国人。写我国大唐时代的作品,怎么会是一个外国人?凑近细看,《大唐狄公案》原著为罗伯特•汉斯•范•古利克[高佩兰•荷兰]。噢,想起来了,我曾经多次写过这个名为高罗佩的荷兰人。高罗佩(1910-1967),是罗伯特•汉斯•古里克(Robert Hans van Gulik)的中文名。他有全套中文名字,字忘笑,号芝台,斋名吟月庵。作为荷兰职业外交官,他通晓15种语言,曾派驻东京、重庆、华盛顿、新德里、贝鲁特、大马士革、吉隆坡等地,历任秘书、参事、公使、大使等职。高罗佩尽管仕途通达,步步高升,但流芳后世的却是发扬汉学的成就,许多荷兰人对中国的了解,毫不夸张地说要归功于他。他的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成功地造成了“中国福尔摩斯”狄仁杰的形象,曾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高罗佩的父亲是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荷兰殖民军队的一位军医。1930年,高罗佩进入荷兰莱顿大学,选择“汉学”作为专业。1932年,高罗佩获得中文学士学位之后,决定去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的乌德勒支大学东方学院继续深造。1934年,高罗佩以一篇论及十二世纪中国书法家米芾有关砚的论文,获得了东方研究硕士学位。次年,他在获博士学位后,开始踏上长达30多年的外交官生涯。1943年,他来到中国重庆,担任荷兰流亡政府驻重庆使馆一秘。当时的重庆是抗战的大后方,各界社会名流会聚于此,这为他全面了解中国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罗佩公余,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学术研究,积极参与中国士大夫艺术,如书法、篆刻、绘画、鼓琴等。他痴迷中国琴艺,曾聘请中国琴师指导自己弹奏《高山流水》等乐曲,每当手抚琴弦,他神情专注,摇头晃脑,一副沉醉其中的模样。由此他起斋名为“中和琴室”,意为推崇“中庸和谐”之道。他还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社会名流组织“天风琴社”,专门从事中国琴艺研究,后来他花费大量心血写成英文专著《琴道》,此书旁征博引,钩沉索隐,被认为是论述中国古代琴学的权威之作。高罗佩精通中华文化,琴、棋、书、画书斋四雅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他也秉承中国儒生的风俗,有随心境的不同而自取字号、命名书斋的雅好,先后起过“集义斋”、“尊明阁”、“犹存斋”等,人称“中国通”。但他热爱自己的祖国,落款时总忘不了要特别注明是“荷兰”的高罗佩,所以他的题款往往很长。他从20岁开始练书法,终生不辍。他的“高体”字笔力雄健,功底深厚,擅长行书与草书,流传网上的那幅书赠沈尹默的条幅当写于此时。他对于中国书法的兴趣促成他翻译米芾《砚史》。他还节译了一部中国清代无名氏的小说,这部定名为《狄公案——狄公破解的三桩谋杀案》,为他以后创作《大唐狄公案》小说打下了基础。这部小说,娴熟大唐律法、民间风俗和风土人情,电视剧更是锦上添花,拍得剧情跌宕起伏,不论是东海蓬莱,还是塞上边境,都是如梦似幻,风光无限。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迷恋,高罗佩有心找个有教养的中国女子终身为伴。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爱上了当时在大使馆任秘书的江苏名媛水世芳。水世芳为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其父亲水钧韶曾在中国驻列宁格勒(今彼得格勒)总领事馆工作,后任天津市市长。水世芳不仅是名门之后,而且是齐鲁大学毕业生。相识不到一年,高罗佩就与当时22岁的水世芳结婚,以后育有4个子女。高罗佩的中国书画艺术,令许多中国人自叹不如。他曾在精心绘制的一幅中国画上用汉字题款:“荷兰国笑忘高罗佩识于芝台之中和琴室。”这里面的“笑忘”是他自取的字,暗寓“笑忘百虑”之意;“芝台”是号;“中和琴室”是1941年所取的书斋名。他与水世芳女士结婚之后,嫌原来的书房名不够浪漫,便把书斋改名为“吟月庵”。一个外国人,能如此熟谙中华书房文化,令人赞叹不已。 (本文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顾问、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