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我军著名的军事战略专家、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李际均中将病逝,深感痛惜!
记得2012年7月9日,军事科学院国际军事研究部邀请李际均将军围绕军事战略思维问题,与研究人员举行了一次对话。现将我在对话上的即席发言整理如下,以表达对李际均将军的深切怀念之情!
感谢李际均副院长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战略课、思维课和人生奋斗课。
李副院长是我从年轻时就非常崇拜的偶像。
记得我们当年在部队,二三十岁当参谋的时候,就拜读了他写得一篇研究军事辩证法的文章,他深刻的思想、精妙的语言,严谨的逻辑、开阔的视野,使我终身受益。后来我到总部机关工作,又知道了李副院长很多的事迹。李副院长开始在三十九军工作,后来调到军事科学院,再后来到二十四军当师长,都创造了非常好的业绩。尤其是他当师长的时候,在坚持规矩、坚持纪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些人告他的状,结果没把他告倒,反倒引起了秦基伟司令员的注意,经过调查后,发现他是个非常可造就的人才,一下由师长提升为军长,而且是我们的“王牌军”“万岁军”、机械化集团军的军长。后来,军队要改革,他又被调到军委军改办当主任,我们就了解得更多了。应该说,他的这种经历,为后来回到军事科学院,并领导科研工作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李副院长现在已经是快80岁的老人了,还在我们军事学术战线上,在战略研究领域里,不断地辛勤耕耘。从李副院长身上,给我们什么启发呢?同志们一定会感到启发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启发就是,作为军科人,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李副院长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作了很好的回答:军科人的理想,第一不是要当大官,第二不是要当大款,第三也不是要当大腕,我们的理想是要争做“大师”。所以我觉得今天报告会的题目很好——与大师对话,形式也很好,互动交流。
我们对李副院长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我概略地分析了一下,人对人的尊重有这么几种类型:一是有崇高的境界,像雷锋,还有很多革命先烈,是我们终身尊敬的人;二是有重要的地位,位高权重,可能引起人们的尊重;三是有突出的功绩,像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众多英雄模范;四是有传奇的经历和高深的学问。我认为,李副院长是综合性的,这几条他都有,尤其是他的高深的学问,可以说是“学富五车”,给我们每一个从事军事科研工作的同志做出了榜样。
我们向李副院长学习什么呢?刚才他谈了一些体会。我琢磨了六条,这六条可以说是冰山一角,不能概括全部,但我愿意讲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第一条,坚定的政治立场。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政治品德和政治素质。几十年来,他一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无产阶级世界观、方法论,把这些思想武器作为行动指南,在重大考验面前始终过硬。
第二条,强烈的爱国情怀。他对历史上为我们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功臣是很崇拜的,特别是对近代以来,我国革命战争史上那些伟大的统帅、将领和英烈,他更是非常崇拜。他当军长时,曾亲自背过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致残的功臣。现在,他还在为我们国家的安全和根本利益操心。
第三条,深厚的理论功底。他在马列毛、文史哲方面的理论功底是一般人不可企及的。作为抗美援朝时期入伍的志愿军战士,他当时高中没有毕业就参军参战,凭着这个基础不断地学习、钻研,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功底。部队中至今还流传着他为了提醒自己学习而枕着砖头睡觉的故事。
第四条,丰富的实践知识。他的一生也是传奇式的,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打过仗,在军事科学院做了很深的学问,然后到部队当师长、当军长,以后又到军改办和中央军委办公厅当主任,最后又回到军事科学院领导大家搞军事科学研究。他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向实践第一线的同志学习。我认为,搞科研不能闭门造车,如果有可能,我们每年都要深入到部队训练第一线去,深入到军事斗争准备第一线去,了解实际情况,丰富我们的经历,从而增加我们的感性认识。
第五条,高超的表达艺术。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很强,可以说是出口成章,写出来的东西让人过目不忘,不是“馒头泡水”,有自己的鲜明特色,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在国防大学讲过,当好一个教员,“三子”一定要过硬,第一是脑瓜子,第二是笔杆子,第三是嘴巴子。我认为,表达能力实际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强,是表达能力强的根本原因。
第六条,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术研究上,他始终坚持独立思考,从来不随波逐流。他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榜样,到现在还亲自操作电脑,即使在住院期间,还坚持在电脑上写作,坚持搞学术研究,这是非常不简单的。我们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年纪比他小多了,还不会操作电脑,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手机收发短信,从素养上看,是很大的局限。我们天天讲信息化,可如果对信息化一点感性知识都没有,讲出来的东西肯定讲不到点子上,只能是隔靴搔痒,越挠越痒。
我觉得,李副院长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概括的这六条是主要方面,并不代表全部。我们在座的同志大部分年纪都还比较轻,处于人生刚刚起跑不久阶段,有“大师”在身边做榜样,我们每个同志都应尽快成长起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要有这个信心和决心。希望我们的后来人能超过前人,把军事科研事业做得非常辉煌,把我们党、我们军队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上次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我说了,我们军队有两个“最高”,一个是最高军事学府,就是国防大学,以人才培养为主;一个是最高军事智库,就是军事科学院,以理论研究为主,我有幸在这两个单位都工作过,感到无比自豪,无上光荣。在座的很多同志都在最高军事学府学习过,现在又在最高军事智库工作,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幸福,我们不能愧对这两个“最高”的牌子,要用我们辛勤的劳动,为最高军事智库增光添彩。
我建议,大家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李副院长给我们作出的非常精彩的对话!
(作者:任海泉,中将,时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来源:祖国网)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