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那些志愿军老战士们,在他们的年轻时代,为祖国奉献了巨大的牺牲。而今天的年轻人们,如果处在当年的朝鲜战场,他们一样会跟那些老兵一样,英勇战斗,不畏牺牲。
6月29日的《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刊登了一篇报道,是说广告导演宋坤儒专门采访和拍摄四川荣军院的志愿军老战士们的故事。我完整地读完了这篇报道,心里很震撼。
这是一些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奔赴朝鲜战场,参与了那场抗美援朝战争。他们都有伤,是伤残军人。他们在朝鲜战场的经历各不相同,但却形成了一幅抗美援朝战场的宏大画面。
我记得,在六十年代,看过一部反映四川荣军院的纪录片。那些受伤而留下残疾的老战士们,坐着手摇轮椅,积极到社会上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具体都有哪些活动,今天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有一位蔡姓老战士,唱过一首歌《我是一个炊事员》。他唱的这首歌在广播电台里播放过,至少让我的印象还非常深刻。
这些伤残老战士们回国后离开了部队,都从事着最普通的工作。他们的经历,甚至从来都没有对自己的子女们说过。而宋导演的采访,拍成了纪录影片,老战士的儿女们甚至孙子女们才从中了解到他们家老人的当年经历。
这让我联想起在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十年中,我去一些国防工业企业进行调研的经历。其中很多是当年的三线企业。这些企业都经历了近几十年来最困难的时刻。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没有退缩,依然在国防工业战线上付出艰辛的劳动,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线企业中,有很多是当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企业抽调人员去支援建设的。所以在这些企业中,我听到的那些说普通话的企业员工,他们说的普通话都带有东北口音。在贵州安顺的大山中的企业,讲的是这样的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在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被企业员工戏称为“徐家湾”话,也是这种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在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他们那里员工的子女们,也讲的是东北口音的普通话。
这些三线企业的老一代员工,当年算是离乡背井,很多人甚至就是孑然一身,奔走西南和西北的大山与荒原之中。二十一世纪之初,国家的军工投资刚刚有那么一点增加,企业依然非常困难。他们手里没有军方订单,或者订单很少,企业没有可以周转的资金,员工工资很低,而且不能准时发放。有的人离开了,他们要谋生路,要养家糊口,也想过那些大城市人们生活的日子。他们的离开,企业痛心,同事们遗憾,他们自己也并不坦然。
然而,就是在这种极为艰难的日子,他们中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了坚守。他们不能没有企业,他们也不愿离开企业,他们对国防工业企业一直抱有坚定的信念。他们不相信这样的状态会永远存在下去。没有国防产品的订单,他们就自发地设计和开发民品。他们生产民品的质量是非常好的,好得没的说。
但是他们营销的方式和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不能让他们高质量的商品去占据更大的市场。企业依然没有能从困境中走出来。然而,他们依然没有放弃,他们是在坚持,甚至是在苦撑苦熬。在没有订单的日子里,工人们拿着只够勉强维持生活的薪水,如果有一点活儿可干,也不过多拿一点少得可怜的补贴。然而在一个月里,并不是天天都有活儿干。没人愿意过这样的日子,但是我们国防工业企业的员工们就是过了一段相当煎熬的这种日子。
北约对我驻南联盟使馆的轰炸,以及台湾台独势力的上台执政,对国家起到了重要的警醒作用。国家认为,必须要转变原来的做法,必须要对国防工业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于是,一个又一个型号,一个又一个项目,在国防工业企业和国防科技研究单位纷纷上马。
然而,这个时候,国家的投入依然是很有限的,而我们在国防工业战线上奋斗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们,一下子感觉到,这下子有活儿干了。就这么简单的信念,让他们激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干劲。他们的工资依然很低,待遇依然很简单,但是他们的勇气,他们的激情,他们的希望,都被极大的激发了出来。
在这段时间里,原来那种几乎消沉到最低点的心情,一下子爆发了出来。他们为每一个型号,为每一个项目,都在兢兢业业,都在废寝忘食。他们为自己的工资待遇比起公务员来说,要低很多,他们也没少为这种不那么公平的现象发过牢骚。但是,他们的手没有停下来他们的劳动依然追求着精益求精。
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终于,我们国防工业与国防科技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的时代。一架又一架新型号战机飞上蓝天,一艘又一艘新型号的战舰冲下蓝色的大海。我们的撒手锏开始展示威力,我们的国防力量以较高的速度飞快地发展。国防工业战线与国防科技战线正在展示他们强大的力量。
而那些付出这些艰辛劳动的企业员工和科研人员,仍然不是最先富起来的人群。他们的生活和收入确实有了一些改善,但依然或者至多是劳动者收入的平均水平。或许这对于他们不算公平,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这种状态而觉得委屈,也没有因此而到处发泄不满。在他们看来,现在的日子,比起二十多年前,还是好得太多了。他们惟一的心愿,就是要为国家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的国防更加坚固,让那些没安好心的敌对势力,在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面前不敢轻举妄动,甚至瑟瑟发抖。
其实,不止是国防工业战线或者国防科技战线,在中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中,我们这样的人民比比皆是。在他们当中,有的人甚至也没有达到所谓中产阶层,但是他们的勤劳,他们的坚韧,他们的不屈,都是我们国家在不断发展、不断强大的真正动力。
当年的那些志愿军老战士们,在他们的年轻时代,为祖国奉献了巨大的牺牲。而今天的年轻人们,如果处在当年的朝鲜战场,他们一样会跟那些老兵一样,英勇战斗,不畏牺牲。当年的年轻战士,如果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如果依然年轻,他们也一定会和今天中国的年轻一代一样,为国家做出自己的伟大奉献。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一代一代不间断地永远传承着最宝贵精神的人民。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北航老胡之闲话”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