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称号溯源 - 昆仑策
-
中国工农红军称号溯源
2025-01-01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统一称号。但是,在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南昌起义的时候,人民军队仍沿袭的是国民革命军的番号;1927年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和鄂豫皖黄麻起义,打出的旗号也都是工农革命军或农民自卫军。那么,红军的称号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正式提出和使用的呢?
据史料记载,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名称经历了如下变迁:国民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农民自卫军)-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方面军)-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
一、中国工农红军称呼的思想根源
中国工农红军之名,其思想渊源于苏联红军。但具体使用“红军”之名却有一个过程。
在欧洲,红色代表革命。1864年共产国际在成立时其标志颜色是红色,后来就成为世界各国共产党认同的颜色。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同时也建立了苏联军队。因为俄国沙皇时代的军队被称为白军,列宁领导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军队,就称为苏联红军。
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军队在推翻沙俄政权时使用的是红旗,新政权的军队被称为红军。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后也沿袭了这一称谓,逐渐将中国工农革命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二、民间最早对红军称呼的由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尤其是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政府屠杀政策的总方针,策动在湘、鄂、粤、赣等地发动秋收起义。
1927年11月13日,鄂豫皖边区的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农民举行起义,起义军称“农民自卫军”。在攻占黄安县城后,成立了县农民政府,随后,中共鄂东特委负责人宣布: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11月18日,新生的黄安县城披上节日的盛装,热烈庆祝黄安县农民政府和鄂东军的诞生。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先生兴致勃勃,挥毫疾书一幅对联,明确表达了千百年来受压迫的广大民众获得解放的喜悦。其上联是:“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下联是:“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横批为“实行土地革命”。这样,工农群众第一次喊出了“红军”的称号。
在我党历史上,这是目前所了解到的最早将工农革命军称为“红军”的民间“文本”。这就是说,“红军”一语在国内最早源于1927年黄麻起义胜利之时。
三、工农红军初次亮旗
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之后,1927年12月11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在起义领导机关发布的《红旗号外》中明确宣布组织“工农红军”,并公布了工农红军领导人名单。
当日凌晨2时,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人来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北较场四标营驻地举行誓师大会。在誓师大会上,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公开举起了“工农红军”的旗帜,将参加起义的部队统称为工农红军,叶挺和叶剑英被任命为“工农红军”正副总指挥。起义军还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在大城市中建立的红色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
四、中国工农红军的正式命名
虽然广州起义不久便遭到了失败,但“工农红军”的响亮名称却在全国不胫而走。从此,“红军”的称号在各地的革命武装中开始陆续使用。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采用广东省委扩大会议军事问题决议案内容)》。大纲规定:“建立红军已成为目前的要务,不一定要等到一省或一国暴动成功,只要能建立一割据区域,便应当开始建立红军的工作。在割据区域所建立的红军,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根据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自此,中国工农红军的称呼有了正式的文件命名。
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来又根据51号通报明确指示:“可正式命名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中央正式通知毛泽东和朱德:“关于你们的军队,可正式改称红军。”由此,毛泽东和朱德就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随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相继奉命改称中国工农红军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正式统一番号。
五、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的正式组建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主要来源于参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平江暴动、湘南起义等战斗的将士。
1933年5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总司令是朱德,总政委是周恩来(后为张国焘),总参谋长是刘伯承,总政治部主任是王稼祥(博古曾经在长征中代职)。在长征到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增设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是彭德怀,总政委是任弼时。
红军总部下辖三大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1930、8-1937、8),红二方面军(1936、7-1937、8), 第四方面军(1931、11-1937、8)。
(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组成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
1931年11月,红一方面军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同年底进行整编,军团总指挥改称军团长,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
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一方面军总部,朱德任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政委兼方面军政委,叶剑英任方面军参谋长,杨尚昆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34年1月,红军总部合并于中央军委,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省西部懋功地区会师。后因张国焘的反党分裂,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1935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同红十五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名称;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1936年7月,红军第2、第6军团和红军第32军合编组成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前委书记、政委(后邓中夏)。
1931年3月,红2军团在湖北省长阳县缩编为红军第3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红6军团是由湘赣苏区的红军第17师和湘鄂赣苏区的红军第18师于1933年6月合编而成的,由第17师师长萧克、政委蔡会文统一指挥。1934年8月正式成立军团领导机构,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1937年8月,红二方面军与红27、红28军等部,在陕西省富平县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
(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27年11月至1929年11月,黄麻、商南、六霍起义,组成工农武装,分别在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到1930年1月,上述武装分别编为红军第11军第31、第32、第33师。4月,红11军改编为红军第1军。1931年1月,红1军同红15军会师合编为红4军;10月,在皖西组建红军第25军。
1931年11月7日,红4、红25军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后为吴焕先),全军近3万人。红4军军部由方面军总部兼,辖第10、第11、第12师;红25军,旷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辖第73师。
1933年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进行整训和扩编。徐向前、陈昌浩仍分任总指挥和政委,王树声任副总指挥,陈昌浩兼任总政治部主任,以第10、第12、第11、第73师为基础,依次扩编为第4军、第9军、第30军、第31军。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川西北懋功地区会师。7月,红一方面军抽调部分干部到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抽调第4军第12师第32团、第30军第90师第270团、第33军第98师第294团归红一方面军建制。8月中旬,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
1936年7月2日,红四方面军与由湘鄂川黔苏区长征到达甘孜地区的红2、红6军团会师,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和陕北红军第29、第30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
由此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萌芽发展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成长壮大于三十年代初期,至三十年代中后期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中国工农红军,从此完成其土地革命光荣的历史使命,开启中华民族抗战新的伟大历史征程。
作者:随笔叙过往;来源:猛进 英雄的47军微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