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关于特朗普对华政策的两个预测 - 昆仑策
-
袁明:关于特朗普对华政策的两个预测
2025-02-02
预测之一:
近期是精准贸易战和精准科技战
特朗普上台了,国内有不少人认为他在近期就会对华采取强硬政策,比如谭吉诃德认为:“特朗普上台后,中国的外贸出口将遭受沉重打击,甚至部分引发突然的经济停顿。关税极限施压与全面推动同中国的脱钩断链将会成为特朗普的核心目标,全球化正式宣告死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将面临推倒重来。”“特朗普上台,贸易战的老套路已经玩不下去了,必须要警惕特朗普在极限施压手段失效后抢劫中国海外资产,引爆亚洲军事冲突,武装挑衅中国,要高度警惕21世纪的珍珠港事件和911。”
谭认为原因之一是:“留给特朗普的时间不多了,他自己也承认中国正在引领新能源领域的革命,正在掌握超算、人工智能等未来世界的经济核心,遏制中国只剩下最后几年的窗口期。如果美国不能有效遏制中国的崛起,在未来5年之内,中国必将引爆新一轮科技革命。”
谭认为原因之二是:“美国对外吸血不足和债务危机其实是一个问题,美国的债务不能涨到天上去,他们除了赖账几乎无路可走。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都表明,债务危机爆发的临界点越近,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决定了特朗普不是和平的使者,特朗普的四年,将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四年。”
中美这种热战式冲突从一种长期视角看,确实是有可能的,但是从短期观察,这个判断则是不对的。
特朗普刚上台最重要的议题将是纠正拜登政策的偏颇导致的通货膨胀飙升问题,从而为赢得两年后的中期选举作铺垫。要降低通货膨胀,核心办法就是要和中国缓和关系,允许中国的民用商品更多地流入美国。
至于谭说的特朗普会挑起军事冲突,短期也是不可能的。“调查显示美国人不想再卷入世界事务。民意调查显示,当被问及美国是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还是少关注海外问题、多关注国内问题时,60% 的美国人更倾向于减少对外参与。”特朗普为了中期选举,短期不大可能采取与中国激烈对抗的政策,更何况中国这几年军事技术大幅提升,而且美国短期内也难以搞定东欧冲突和中东的冲突。
还有,特朗普这次上台高度依赖美国高科技力量。加入特朗普阵营的科技大佬,先有彼得·蒂尔,后有马斯克,最后是硅谷大企业家和大企业如扎克伯格、贝索斯、奥特曼,如苹果和谷歌。这些高科技企业家的利益是高度全球化的,他们还是要挣全球的钱,最明显的是马斯克,他靠上海特斯拉工厂赚了大量的钱。他们短期不可能支持世界战争。
因此我们预测,特朗普在短期内的对华政策是精准贸易战和精准科技战,即维持中美之间的不涉及安全问题和长远利益领域的经贸和科技联系,但是在涉及安全问题和长远利益领域,则会继续收紧和施压。等两年后中期选举过后,那时鉴于美国金融霸权受到进一步动摇,以及特朗普背后好战力量地位的上升,中美之间的斗争是会激烈化的,激烈化的情况也有两种可能情况,即新冷战和代理人热战。详情下述。
预测之二:
即将到来的新冷战和新热战
我们判断特朗普近期对华不会采取激烈政策,但是从中长期看,美国对华很可能走向激烈对抗,开始是新冷战,然后是新热战。
美国一直在有意识地将中美关系拖入“新冷战”。因为新冷战对美国有利,它曾经用冷战瓦解了苏联,它当然想驾轻就熟,故伎重施。美国在与苏联的旧冷战中的胜利旧,应主要归功于它把世界拖入两大阵营之间的“零和”对抗中,成功地将自身及其盟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紧密结合,这种整合最终使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压力下崩溃。同时,通过构建冷战政治叙事,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赢得了意识形态霸权。
美国这些年,从特朗普执政开始至今,正稳步把中美关系拖入新冷战,他们自己都主动承认这一趋势。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分别出自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主席凯文·罗伯茨于2023年3月发表的《如何赢得对华新冷战》以及美国知名战略学者查理斯·库普乾在同年6月于《大西洋》期刊上发表的《一场可能比我们记忆中的冷战更为严峻的新冷战》。
特朗普近期对华的缓和态度,其实有两个考虑,都是为了对抗中国而不是真缓和。
第一,他认为在与华对抗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所以他一上台就迅速布局,比如紧锣密鼓地为夺取格陵兰岛、加拿大和巴拿马运河,半殖民化墨西哥而努力。本月21日特朗普又宣布一项高达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项目”,以支持美国境内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看似突如其来的重大举措背后,其实隐藏着特朗普团队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中美新冷战布局。他们背后已有一个系统性、全方位的对华遏制的战略框架,其最终目的是阻止中国技术和产业升级,迫使中国具有很大优势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美国可控地区,摧毁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逐渐使制造业回流美国,进而实现美国的重新工业化和重回科技霸主地位。
拜登时期的许多做法其实都是标准冷战做法。拜登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制裁措施稳步升级,而且它并未提出任何可以取消这些制裁措施的交换条件,这是因为这些制裁措施具有明显的战略性质而非简单的交易行为。它们的主要目标是限制中国在经济和军事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因为美国朝野一致视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美国霸权和国家安全的致命威胁。特朗普内阁清一色的极端反华派,而且都有系统的反华理论武装,他们不可能放弃上述对华战略目标,而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他们第一选择是新冷战。
第二,特朗普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不是不想升级新冷战。特朗普想在就职百日内访华,他可能想劝说中国接受一个广场协议性质的自毁高科技和制造业的协定。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美国学者一直在向华兜售一种澶渊之盟一类的中美妥协方案,国内也有重要学者呼应。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不会接受这种协定。去年11月中国领导人与拜登会晤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不容侵犯和忽视。中国绝不可能自毁长城。
考察上面两个特朗普缓和政策的背后逻辑,可以推论出特朗普曾在中期以后必然升级新冷战。相较于特朗普1.0时代,他在此次组阁过程中展现出了显著的变化。在1.0时代,特朗普更多地被看作是一位商人和政治新手。然而,此次他的影响力在美国国内政治中不断扩大,成功联合了硅谷的科技巨头、美国的制造业巨头以及新兴的华尔街力量,构建了一个相对全面的执政基础。这意味着他实施的新冷战将不仅仅体现在关税层面,还将涉及到全球产业链的深度重构。
据可靠消息源透露,美国当地时间1月23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再次提出一项法案。该法案高调宣称将取消过去二十多年间美国给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以及永久性贸易关系地位,同时终止对低价值中国进口产品的免税待遇,即所谓的“小额豁免”。此外,法案还提出将逐步征收高额关税。这一举动显示出美国对升级中美对抗的急迫态度,这是未来特朗普升级新冷战的预演。虽然目前特朗普不会批准这一法案,但是我们可以据此想见其未来可能的激烈程度。
我们预计特朗普朗的新冷战战略很难取得效果。拜登时期已经把对苏冷战那一套基本采用了,效果很有限,中国在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广大中间地带奋力开拓,维持住了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同时美国对华科技制裁总的来说是促进了中国高科技的自主创新。当然新冷战也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些困难,中国一定要借鉴苏联被里根政府升级版冷战拖垮的教训,要居安思危,创造性地应对,就一定能赢得新冷战的胜利。近期我们将另写文章详述之。
如果特朗普升级新冷战压垮中国的努力失败的话,他很可能走向新热战,新热战的典型模式就是俄乌战争。俄乌战争的相关事实表明,此前的一个重要观念即即核大国之间基于核武器和战略威慑要,可以完全遏制它们之间发生间接战争和代理人战争的爆发,被证明是错误的。俄乌战争就是美国这一核大国通过代理人乌克兰和另一个核大国俄罗斯之间的战争,而且美国不断升级这场战争也并未导致核大战,这将为美国策划针对中国的代理人战争提供模版。我们不能忽视美国可能利用岛内“台独”势力、菲律宾、日本和印度等手段对中国发起间接战争和代理人战争的风险。美国庞大的先进军事装备以及对能世界能源争资源通道的控制是其与中国进行军事冒险的重要筹码。美国有人扬言,由于中国严重依赖通过印度洋进口能源和其他资源,美国只要在印度洋派遣一支舰队就能打败中国,而中国将在六个月内饿死。可见他们的战争冲动有多强烈。
同时,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军工企业的收益显著增加。西方对俄罗斯的油气制裁以及北溪管道的破坏事件,导致美国各大油气公司的利润大幅增长。此外,以贝莱德集团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集团,他们根本无法接受普京占领它们已攫取的乌克兰的土地和自然资源,他们期待战争的持续甚至升级以扩大其利益。特朗普将很难抑制这些金融和军工集团的战争冲动。近期特朗普所信任的智库提交了一份报告,深入探讨了其关于“如何推动美国经济再工业化”的政策。该报告认为,拜登政府通过向特定产业提供补贴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恢复工业基础的做法并非长久之计。他主张应采取“国防驱动型”的产业政策路径。这种策略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国家安全,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再工业化的进程。实际上,这也是美国在历史上经常采取的策略。特朗普也迟早会走上军国主义化和对外战争的老路上去。
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和战略利益,中国有必要加强对远洋军事部署以及工业和军事力量的升级改造,以及相应的整个社会经济的调整和转型。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重大课题。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