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冰雪经济如约而来,再一次冲上“热搜”。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7年、2030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将分别达1.2万亿元、1.5万亿元。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表示,近年来,随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推广,以及“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不断巩固和扩大,我国优质冰雪“冷资源”向经济发展的“热动力”加速转化。在人民群众旺盛的冰雪消费需求推动下,像“尔滨热”“滑雪热”这些热潮也是火遍大江南北,发展冰雪经济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共识。
冰雪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的特点,《意见》指出了我国冰雪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及路线图。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彭福伟表示,“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将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有关内容纳入相关规划,立足全局,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举措,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冰雪丝路”建设,加强冰雪国际交流合作,力争如期完成《意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推动冰雪“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
“十四五”以来,我国将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发展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推动冰雪“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充分发挥冰雪经济在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扩大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李静表示,《意见》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出台的发展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的一份重要文件,主要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是破解制约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实招硬招比较多,对促进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非常有意义。
一是发展竞赛表演产业。《意见》提出要对综合性冰雪赛事活动科学开展风险评估、改进安全管理措施,以此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增加赛事活动的可售票数量,提升群众观赏和参与冰雪赛事活动的体验感。
二是夯实冰雪人才队伍。《意见》中提出依托现有高校设立冰雪运动学院,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等相关专业,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这些政策将有助于补齐冰雪人才发展短板,壮大冰雪人才队伍。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意见》中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冰雪企业的信贷投放,优化评级、授信、审批、贷后服务管理等信贷流程,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等。这是首次提出的金融支持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对解决冰雪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四是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意见》提出要把冰雪经济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管理,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中加强冰雪项目用地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能够有效补齐冰雪经济在土地利用上的短板,加大冰雪场地设施供给,满足群众需求。
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以来,冰雪运动带动冰雪旅游、竞赛表演、运动培训、冰雪装备制造等业态快速发展,充分展现了冰雪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彭福伟表示,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充分表明,我国将在未来五年持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继续落实把“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的政策导向,顺应人民群众参与更加丰富多样的冰雪运动的需求,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李静认为,随着《意见》的贯彻实施将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冰雪经济持续发展,对进一步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提出总体发展目标。《意见》分阶段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更加广泛开展,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主要的产业链条实现高水平协调融合发展,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5万亿元。
二是聚焦全产业链发展。《意见》在发展冰雪运动的同时,从促进冰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传承发展冰雪文化、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发展冰雪旅游4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举措,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三是筑牢夯实发展基础。《意见》在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提出了两方面措施,包括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在要素保障方面,从加强冰雪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冰雪用地保障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夯实冰雪经济基础。
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意见》在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方面,提出优化冰雪消费环境、健全冰雪标准体系等具体举措。另外,在加强服务保障方面,提出要强化安全管理。同时,还提出要搭建高水平国际冰雪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国际间交流合作、互惠共赢。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冰雪装备器材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也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总体来看,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进步也很快,随着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认为,冰雪装备器材不仅仅包括大众运动用装备,像滑雪镜、滑雪服、滑雪鞋等,还包括竞技体育装备、场地装备等。竞技体育装备包括训练用的高速弹射系统、参赛用的雪车等,场地装备包括造雪机、压雪车等。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大众冰雪运动和竞技装备亟需,与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强化政策协同、央地联动,实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加快培育发展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推动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人民币。
二是产品技术品质稳步提升。大众运动装备产业化进程加速,冰刀、冰壶、雪橇、雪地摩托车等装备器材市场销售增长迅速,更加轻盈保暖、物美质优的鞋靴服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竞技训练及维护保障装备攻关成效显著,雪车、雪蜡车、造雪机等一批高端装备研制成功,滑雪板、短道速滑比赛服、高山滑雪鞋服等一批产品驰骋北京冬奥会赛场,为奥运健儿勇夺佳绩提供有力保障。场地设施装备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制冰机、大型压雪机加速应用,为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高品质的运动场地。
三是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成立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组,加强冰场、雪场用装备标准研制,加快适用国际标准转化,填补国内冰雪装备器材标准空白。加大企业培育,截至目前,我国冰雪装备器材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支持河北张家口建设冰雪装备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冰雪装备与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吉林、黑龙江、河北、福建、山东、广东等地,已经形成冰雪场地设施装备、竞赛装备、大众运动装备、竞技竞赛服装、冰雪休闲装备等产业集群。
郝立顺介绍,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推动冰雪装备器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催生了很多新产品新模式,赋予冰雪运动爱好者更好的运动体验。例如,VR模拟滑雪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滑雪场景,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多彩、炫酷的滑雪体验。智能滑雪鞋垫可以收集滑雪过程的双脚压力、运动加速度和滑行路径等数据,成为滑雪爱好者的“私人教练”;发热雪地运动鞋内含柔性电池和弹性加热片,可以在零下25度的雪地中持续供热2.5-5小时;钛合金冰刀、全碳纤维滑雪板等新材料应用推动产品轻量化、高强化,降低运动者体力消耗;六自由度模拟训练系统、运动姿态采集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已用于运动员的日常训练。
郝立顺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冰雪装备器材供给对冰雪消费带动作用,推动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助力冰雪运动蓬勃发展,进一步激发冰雪经济活力。
一是强化政策供给。认真落实《意见》,研究出台推动包括冰雪装备在内的体育器械高质量发展有关举措,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强化技术攻关。持续推动冰雪装备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紧扣人民群众冰雪运动需求和竞技比赛亟需,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用户单位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研发,提升冰雪装备供给能力。
三是丰富消费场景。持续推进冰雪装备器材“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与冰雪装备器材融合创新,打造智能装备、智慧场馆;鼓励企业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中国元素”的冰雪装备器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冰雪消费需求,让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