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的中国文化常识:腊月称谓究竟缘何而起? - 昆仑策
-
必知的中国文化常识:腊月称谓究竟缘何而起?
2025-01-25
腊月,岁末十二月之雅称,
古韵悠长,文化底蕴深厚。
其名之由来,
兼涉历史、民俗、文化诸多方面,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
腊月的由来
一、祭祀祖先神灵的传统
在古代,“腊” 最初是一种祭祀仪式的名称。人们在岁末时会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说文解字》中记载:“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意思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要进行祭祀众神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非常隆重,是古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二、腊祭与 “腊” 字的含义
“腊” 字本身有 “干肉” 的意思。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干肉是重要的祭品。人们会将打猎获取的野兽(如野猪、野兔等)风干制成腊肉,用于祭祀。这些腊肉的制作通常在农历十二月进行,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寒冷,肉类容易保存,便于为祭祀活动准备祭品。
从这个角度理解,农历十二月也就被称为 “腊月”,因为这个月与 “腊祭” 以及腊肉制作紧密相关。
三、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祭祀的日期和方式在不同朝代可能有所变化,但农历十二月作为祭祀之月的观念却一直保留下来。秦汉时期,腊祭的日期逐渐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也被称为 “腊日”。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腊日” 与佛教的 “腊八节” 融合,人们在这一天会吃腊八粥等习俗流传至今。
在民间文化中,腊月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
腊月习俗知多少
腊月里有诸多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腊月习俗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
喝腊八粥
腊八,是腊月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民间自古以来,每逢腊八,家家户户都会熬煮“腊八粥”,祈福来年五谷丰登,万事"粥"全,浓浓的年味,从这碗粥开始便蔓延开来。
灶王吃糖瓜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老百姓都在这晚送灶神,吃灶糖。以往老百姓的灶间会设“灶王爷”神位。在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在灶君上天之前都会好好款待他,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掸尘扫房子
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因“尘和”陈”谐音,所以有“辞旧迎新”的寓意,图的是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扫推磨做豆腐
豆腐价廉味美,营养价值高,是寻常百姓都喜爱的家常菜。过年了,年夜饭里有盘豆腐,这年味才纯正,且“豆腐”与“头富”谐音,承载着人们祈祷富贵平安的心愿。
杀猪割年肉
以往生活条件有限,每逢这一天,辛苦养了一年的猪才舍得杀掉打打牙祭,没养猪的人家也会在这一天去街上买一点肉吃一碗“年肉”,谕示着老百姓对来年生活富足的企盼。
宰鸡赶大集
过年吃鸡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因为“鸡”和“吉”谐音。虽然在二十七就把鸡杀好了,但是人们不会在这天把鸡吃完,而是留到除夕年夜饭的时候再食用。这一天的集市街巷到处都是置办年货的人,非常热闹。
打糕蒸馍贴花花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能"蒸馒头"的,因为"蒸"和"争"同音为了让来年的日子和和睦睦,民间老百姓会在这一天提前发面,早点准备好过年的主食。
户户蒸馒头、上坟请祖上大供
腊月二十九,又叫“小除夕"。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熬一宿,爆竹声声驱年兽
大年三十即为除夕夜,古代关于除夕有一个传说。年兽在年末时,都要出来捣乱,但是人们知道它怕爆竹,于是家家户户放爆竹来驱赶年兽。因此每逢这一天,人们要吃年夜饭,放爆竹,守岁等等。
“ 进了腊月门,转眼就是年”腊月每过一天年的味道就浓烈一分,腊月种种年俗虽然繁杂但过年的仪式感最不可轻怠,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深藏在传统节日里的浪漫。
来源:北京丰台长城医院微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