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博 王筝: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的建设与创新 - 昆仑策
-
秦博 王筝: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的建设与创新
2021-01-22
【摘 要】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新时代来临,基层治理的态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完善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基层治理的应有之义,更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在四川城乡基层治理中,要完善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密切联系群众、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更重要的是,要始终以“川”为特色,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而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城乡基层的治理,他曾着重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有必要落实到城乡、社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城乡基层治理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根本性环节,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城乡基层不仅紧密联系着城市和农村,它距人民生产生活最接近,与人民幸福安乐最密切。推动和完善城乡基层治理的目标、制度及其实践,不仅有利于城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深远影响着当代中国转型和发展。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作为全面深入改革的总目标,有利于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党中央站位高远,审时度势,以全球化的视野,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福祉为总体目标,遵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和方法论,站在顶层设计的角度为基层治理精准谋划布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内容涵盖了基层治理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未来发展前景,引领现当代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稳步提升。在复杂、深刻的发展变化中,制度建设被我党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强调构筑更加完整、科学、规范和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力求使中国特色的治理能力和水准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共四川省十一届六次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四川深入贯彻党中央对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的要求和方针,四川再一次站在了时代的前列,稳抓党中央会议精神,开启了四川城乡基层治理的新时代。新时代来临,基层治理的态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建的龙头引领作用须得到全面保障和充分发挥。完善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基层治理的应有之义,更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新时代的基层治理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治国安邦的根本要素,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一切必须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第一,在四川城乡基层治理中,要完善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中国之治,关键在党,党领导一切这个前提和标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能轻易忽略和改变。“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③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基层治理同样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进行。党章明确规定各城乡基层区域治理必须得由各基层党组织带头引领,因此城乡基层治理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进行,这是党的“天职”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过中国国家治理的体系基础就是基层治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基层治理的关键就是加强党的领导。④基层党组织是城乡基层治理的带头人,其建设的优劣决定基层治理成效的好坏,因此,基层干部应起好带头作用,锻造强健有力、有勇有谋的基层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础和力量源泉,是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是带动基层发展、维护基层稳定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是深得人民拥护的政党,广大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保障和实现,其真理性已由百年来的中国革命、改革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哲理高度所充分证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我党执政根基能否巩固、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能否被满足、基层和谐稳定能否长久实现。如果没有党的全面领导,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生福祉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城乡基层治理的根本保障在于党的全面领导。第二,在四川城乡基层治理中,要坚持党密切联系群众。从建党至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到群众”的群众路线一直都是我党的方法论、法宝和方针。我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有赖于此,实现城乡基层民主治理的现代化也不例外,关键在于将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制度化和长效化;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和长效化,终极目的在于实现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之治和善治,二者相互促进、有力结合。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的根本理念在于坚持群众路线,健全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渠道,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将人民群众的有效建议用以指导实践。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体现了我党多元参与、民主治理的现代治理理念,反映出我党民主决策方式的现代转型,其关键是积极探索有益民主的中国特色各项基层民主制度,健全人民代表大会与基层群众的紧密联系,发挥基层群团组织的作用,使之成为党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的重要渠道,拓宽基层不同利益群体协商对话的关键途径。第三,在四川城乡基层治理中,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毛泽东同志曾说,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⑤脱离群众用在任何时候对于党的事业来说都是最危险的。历史反复证明,群众的拥护是我党的力量源泉和战无不胜的法宝。党的事业会因为被人民拥护而胜利,也会因为失去人民支持而遭受挫折。在城乡基层治理中也是如此,人民群众同样是核心主体。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执政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国家治理的本质要求,应在基层治理中强化这一宗旨。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基层党建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补齐民生短板,处置好基层的突出问题,在国家发展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一以贯之,直面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路线方针,纾解人民之困,满足人民所需。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持续推动下,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城乡基层治理结构,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拓展城乡基层治理的内涵和形式,实现多元协商,完善城乡治理机制。第四,在四川城乡基层治理中,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是我党从历史上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意义上人民的党,所以党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政治参与的主要力量,从根本上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并将此作为权力合法运行的常态化监督机制。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不仅创造着有价值的社会财富,更促进着有意义的社会进步。城乡基层治理要充分动员并发挥基层群众的广大力量,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增强基层治理方向及内容形式的科学性。发动群众的本质是社会动员,是我党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参与并共同治理城乡的有效举措。要动员和依靠群众参与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共同建设自治城乡、法治和德治结合体的城乡管理制度,并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促进民主协商、群策集体、社会参与等机制的健全,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调整和居民自治的良好互动。要广泛搭建各类平台,为群众提供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让群众有参与感、成就感、获得感。要将基层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不搞面子工程,激发人民群众积极、热情、主动参与治理,真正做到为民利民。将党在保持群众路线方面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第五,在四川的城乡基层治理中,要以“川”为主,亮出“四川”特色。四川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发达,是全国唯一的同时具有彝族、藏族和羌族少数民族居民的省份。四川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基层特征不尽相同,人民群众的呼声也各具特性。新时代在推进四川城乡基层治理的建设过程中,应以“川”为主,充分认识四川基层治理现状和特色,着力解决各个区域面临的不同矛盾;在推动四川城乡基层治理创新的过程中,要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统领为前提,结合四川省情,发挥基层领导干部智慧,创新打造各地各区各少数民族的各具特色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四川各区域基层治理的整体步调一致,局部特色创新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凡事切忌一刀切。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进入全新历史方位,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城乡基层治理矛盾问题就更应坚持从本省实际出发,抓住城乡治理现代化建设新契机,争占城乡基层治理桥头堡。始终坚持以“川”为主,深入了解民意,把握区域特点,切实实现城乡基层群众所想所需所求,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想问题谋大局办实事,开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四川新篇章。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推进四川城乡基层治理健康发展,必须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以人民为中心为理念,进一步完善人民民主,充分发挥其制度优势。在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夯实人民群众永远追随党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任何风浪和波折都无法撼动人民群众对党的忠诚和信赖。⑥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契机之下,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创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方法论武器,把与时俱进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追求。坚持专群结合,“三治融合”,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携手并进。在四川建立新时代的四川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际上是将社会主义体制优越性与本省基层治理特有效融合的新型基层治理范型。具有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基层治理理论解释框架和实践创新体系不断被提炼,具有鲜明中国气派和风格的治理范式向基层社会治理转型贡献出了中国经验和智慧的四川版本,将极大提高四川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极大助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1]。①沈裕谋.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N].人民日报,2019年12月25日.③习近平2020年6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④习近平2020年9月17日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⑤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73页.⑥王相坤.五个“绝不答应”是和平正义的时代强音[N].新华日报,2020年9月24日.[1]李海青.使命型政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N].学习时报,2020年12月14日.(作者:秦博,昆仑策研究院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博士;王筝,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2021年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选调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原刊于《法制与社会》2020年12期下)【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