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卖平台开店的广州店主赵铭(化名)称近日遇到了“职业差评师”,对方索要1800元未果,结果赵先生的店铺被恶意差评连续攻击近半个月,店铺的评分和销量急转下降。无独有偶,广州另一家店主也称接到了“职业差评师”打来的敲诈勒索电话,店主最终支付1300元“赔偿费”息事宁人。据悉,“职业差评师”的现象存在于各大电商平台和餐饮外卖平台。
对于消费者来说,有权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并作出评价,包括差评。但是这种评价应该是本着真实、客观、诚实信用的原则“职业差评师”为了索取钱财,采取恶意差评威胁商家的手段,迫使商家向其支付费用或交出财物,这不仅违反了诚信原则,更是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理应受到法律的处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职业差评师”肆意横行,成为了监管的“灰色地带”。
目前来看,治理“网络差评师”的困境主要有两个:一是平台难以精准识别恶意差评,给了“职业差评师”可乘之机。有店铺向平台反映恶意差评的情况,但平台的客服人员表示只能删除部分被识别为恶意评价的内容,其他差评因证据不足不能进行处理,商家依旧持续收到恶意差评。二是遭遇“恶意差评”的店铺数量多,但单个店铺的直接损失较少,给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带来困难,店主维权并不容易。
一般情况下,面对职业差评机构持续不断的轰炸,个体店主很难扛住压力。先前有淘宝店主成立了“反恶意差评联盟”,在各种平台曝光职业差评师,将其纳入卖家黑名单。在其他平台经营的店主可以借鉴思路,将职业差评师识别出来后进行交流,共同抵制。这既避免了职业差评机构以多欺少,也利于新店主在交流中快速成长。
作为商家,不仅要有防范意识,还要能克服对恶意差评的恐惧心理。一旦受到“职业差评师”的敲诈,千万不要因为金额不大,就采取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的做法,而是要收集证据,通过法律手段,让职业差评师无所遁形,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事实上,目前已有“职业差评师”被判刑的案例。
展望未来,有必要建立平台、消费者、第三方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协同发力的平台评价生态,确保消费者合理行使评价权,让更多消费者的客观评价真实呈现于平台之上。
作者:程方圆 单位:李天木乡政府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