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尽阐述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他指出,随着资本的积累,必然产生同它相适应的贫困的积累。“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对这个问题,我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教于大家。
一、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我们党夺取政权后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也是党的几代领导人孜孜以求的宿愿。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后来得以如期实现,极大地振奋了全体中国人民,提高了中国的的国际地位,为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活动的空间明显增大,反过来又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置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首位,强调这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关键性的一步,它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考验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二、问题在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必须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这就是散落在中国各地农村主要因生态环境恶劣而产生的贫困人口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正因为如此,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来抓,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书记多次把小康社会的实现同彻底解决脱贫问题联系起来,强调“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五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农村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指示,既体现了党中央彻底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的坚强意志,也为精准脱贫攻坚提供了鲜明的目标方向。
三、脱贫攻坚战由此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打响了。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动员和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推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脱贫攻坚触及和深入到我国农村地区多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直至最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使区域性的整体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攻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一大难题。就最终成效而言,脱贫攻坚在推动贫困地区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当地的生产关系,重塑了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格局,有效渗入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因素,为下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打下了基础。这一点,在我们考察过的宁夏一些地方表现得非常明显。地方政府将不适合居民居住的农民转移到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平原地带,投资兴建枸杞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工商企业,大力培训农民及其后代,从根本上改变了这部分贫困农民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宁夏一些落后地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都相应地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20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规定的世界人口减贫目标,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成为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脱贫目标的实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称赞,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五、众所周知,贫困问题在全世界不断发生、发展,几千年来从未没有得到解决。事实上,在封建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由于整个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贫困问题也不可能解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尽阐述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他指出,随着资本的积累,必然产生同它相适应的贫困的积累。“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进入21世纪,贫困问题因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和文明多样化的发展,愈加成为困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联合国为此多次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为解决贫困问题作出贡献。但事与愿违。
六、中国实现脱贫目标,意味着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将彻底告别贫困,这本身就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大贡献。中国实现脱贫目标,消灭绝对贫困、切实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七、中国实现脱贫目标,还意味着部分地缓解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状况,从整体上提升中国农村和农民的面貌,客观上使中华民族的两大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支持者 — 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更加靠进,更加接近,两者的收入差距在缩小。中国共产党党旗和党徽上镰刀和锤头上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明。
八、习近平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的十五年,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九、“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1、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条件下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2、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3、要以更大勇气、更多举措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守正创新、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5、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6、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系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来源:“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